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手拿起一份体育类报纸,随便看看体育类的新闻报道,无不充斥着娱乐。正如黑格尔说的,体育是一种“社会欢乐”,此言不虚。体育在成为少数人职业的同时,也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娱乐,这一点,从我们把体育比赛称为体育“节目”中就能略见端倪。
一位好莱坞著名导演曾说:"没有一部奥斯卡奖影片所制造的悬念能与一场足球比赛相媲美。在运动场上任何结果都是可能发生的,竞赛对手之间实力越接近,双方的竞赛水平越高,其悬念性越强。"正是这种悬念性的存在,使体育新闻具有较强的新闻性--新闻价值的体现,关键在于该新闻是受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越是受众想知道而又无法预料的事实,越能吸引受众,越具有新闻性。
体育新闻报道光是具有悬念性是不够的,我们的读者本身是比较挑剔的一个体.他们除了对新闻事实的追求外,更看重娱乐的快感.而传统只描述事实小娘惹演员表,重理性分析,轻感性表达的模式根本无法满足读者的这种需求。另外,由于体育新闻领域专业内容有限,如果不拓展报道方式手法,不倡导新的审美趣味和阅读趣味,体育新闻报道难免千人一面。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大众文化盲目推崇而造成的直接印象就是,娱乐化逐渐演变为媚俗化、情化,而这种趋势又必然会给受众在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等方面带来恶劣负面影响。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
仅是近年来各家新闻媒体竞争和市场扩张的产物, 也是媒体追求读者阅读量的一种举措。不可否认,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体育新闻的传播方式, 但由此带来的弊端却不得不令人重视。如何正确理解与对待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如何避免体育新闻的娱乐化演变成低俗化、如何将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引向健康的方向却是当前体育报道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下面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分析: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成因
体育新闻报道中出现娱乐化的风潮,是体育新闻激烈竞争的逻辑结果,也是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
  1.体育运动本身的特性体育运动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娱乐紧密相联。体育运动所具有的参与性、竞技性、不确定性,正体现了体育活动的娱乐性,观赏或参与体育运动,可以让人获得身心的愉悦。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是一种人们广泛参与的娱乐。而且,体育比赛过程本身跌宕起伏,紧张多变,这一切使得它具有很强的娱乐效果,媒体报道也是对体育运动本身娱乐性的一种体现和发挥。
  2.“软新闻”的泛滥相比较而言,硬新闻的采制成本较高,而软新闻既不需要投入太多的
人力物力,其效果又能为受众所欢迎,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软新闻的流行都是一个趋势。甚至连严肃新闻也在破除自己一贯硬梆梆、冷冰冰的形象,而体育新闻作为软新闻的传统领域,更是成为娱乐化的急先锋。
  3.媒介形态的影响20世纪是媒介形态加速进化的时代,各种电子媒介先后出现。其中,电视大规模地介入体育领域,并以其对大多数赛事直播或转播的方式迅速打破了文字报道中间环节的筛选,其高保真的特点也将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在屏幕信息之内,直接作用于观众的眼睛和耳朵,无须进行任何符号的转换,形成最接近事物本身的具像。电子媒体、尤其是电视的强势介入改变了体育报刊的生存状态。在这个电视成为主流媒体的时代里,纸质媒体无法与电视的时效性相比,也敌不过电视报道生动形象、现场感强的优势,它必须提供电视难以提供的内容,才能在不同形态媒介的竞争中保有自己的受众。所以,它改变了自身的报道策略,以报道内幕和解释性报道作为重点,报道的目光从赛场内投向赛场外,报道内容也大大扩展,报道策略逐渐走向多元化、娱乐化。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效用
体育新闻的娱乐化趋势方兴未艾,许多体育媒体更是视之为救命稻草,似乎一娱就灵
然而,它真的那么灵验吗?对于体育新闻的娱乐化的效用,我们可以从正负两方面来分析。体育新闻娱乐化有其积极的效用:1.拓宽了报道领域。娱乐化突破了体育媒体只关注赛场赛事和运动员赛场表现的报道模式,也改变了体育就是三大球三小球的尴尬状态,有效拓宽了体育新闻报道的领域。2.迎合了受众兴趣。十大服装品牌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下班以后都希望能放松一下。娱乐化使得体育新闻更为轻松有趣,适应了受众需求,迎合了受众的阅读兴趣。3.增加了阅读快感。媒体在标题设置上,加强个性和冲击力,给读者以艺术欣赏的愉悦感;而在内容上,排除了以往的平铺直叙,代之以多种多样的叙述方法,文字上描写、议论、抒情俱备,给读以阅读的享受。4.增强对受众的吸引力。幕后的新闻、出位的标题、火辣的图片……顺丰单号查询快递查询这些内容上的选择和包装技巧还是很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毋庸置疑,娱乐化使体育新闻变得更丰富多彩、更好看、更受欢迎,也为体育报刊在与电视的竞争中到了空档。
  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负效用更为明显:1.娱乐浅层化。一些媒体对方面的内容高度关注,刻意放大那些稍纵即逝的时尚内容,从而忽略了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事实,而陷受众于无关紧要的、虚幻的娱乐之中。有时一场大型赛事的报道,读者却在众多版面中看不到什么关于比赛过程和结果的翔实报道和深入评论。2.容易滑入低俗化的泥潭。
体育新闻的娱乐化报道手法无可厚非,但是,到什么程度,又该如何把握好这个度,需要从业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新闻职业道德修养和相当的操作技巧,而这些,正是很多体育传媒人所缺乏的。某体育媒体在韩日世界杯报道期间,新闻标题中的词汇很多都涉及到性,包括初夜、性、处女、销魂、勾引、性生活、屁股如图 直线ab cd相交于点o等等,所刊发的照片的文字说明更是赤裸,如有一个器官叫臀部对你的爱一直很安静3.体育媒体泡沫化。媒体对娱乐化的片面依赖,窄化了体育的内涵,使得许多有价值的体育信息无法进入媒体视野,版面上看起来热闹,其实干货无几。而且,媒体自身在这种报道方针的影响下,可能会忽视内容建设,因为与娱乐化相比,内容建设费时费力,成本又高。长此以往,体育媒体将有泡沫化之虞。我们已经在一些体育媒体的发展上看到了这个危险的倾向。
  体育报道娱乐化的价值取向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在基本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会出现交往、娱乐、爱与归属的需要。实际生活中,这种需要最容易得到实现的一种方式,莫过于在休闲时人与人之间,以身体活动来进行的各种竞赛游戏。恩格斯曾对原始公社时期北美印地安安易洛魁人这样描述:闲暇时胞族间互相球戏,每一胞族选出
自己的优秀球员,其余的人旁立观看,并以本胞族球员的胜负打赌。这说明远在原始社会,竞赛就是以带有休闲娱乐的特征出现的。
 体育新闻以报道体育活动为主体,传播的内容自然免不了娱乐特质。娱乐是体育的天性,现在来讲体育报道娱乐化倾向,并非是对体育精神的背叛,而是还原体育的娱乐功能。不过,我们应该追求的体育报道娱乐化,是体育与娱乐的水融,而不是将所谓的娱乐手段机械而僵硬地贴在体育身上。对于目前的体育传媒界来说,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体育娱乐化功能的存在并不能掩盖体育报道娱乐化理念和操作上的畸形。当前我们所看到的所谓体育娱乐新闻多数集中在几个方面:运动场上的走光或者情报道;运动员的业余生活尤其是恋爱传闻;运动员接拍广告,运动员和娱乐圈的接触等等。也就是说,当前许多所谓的娱乐化体育新闻,根本不是体育新闻,而是以"娱乐"手法做体育新闻,有些甚至根本不是"娱乐",是以情来代替新闻。在"亮晶晶"的背后,有谁亲眼看到田亮加盟英皇的合同?有谁理解当事人的痛苦?对龚睿那出演电视剧的报道,又夹杂了多少畸形的窥视欲? 一场"揭私运动"发生在今年7月的南京,退居中甲的前国门安琦因一起嫖娼事件,瞬间重返曝光率的巅峰。安琦在当地派出所、夜总会一夜成名以后,出于"窥阴癖"的需要,国内某家发行量数十万的专业媒体,用相当大的篇幅身临其境地描绘了安琦与小X之间的身体
接触状况,抹去报头几与街头贩卖的黄小报无异。这样的娱乐化价值取向,肯定是应该被抛弃的。
我们应从大局出发, 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来进行报道, 不能任意炒作和渲染人工客服, 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不正确的舆论, 用主流影响非主流, 做到冷热有度。只有采编人员在观念上目的明确、思路清晰, 在新闻业务上努力提高水平, 在实践中多动脑筋, 体育新闻报道才不会仅仅只是局限于报道“体育的新闻”, 体育新闻报道的多维价值, 特别是其娱乐趣味价值才会被更好地挖掘出来, 也才能更好地利用体育新闻为广大读者服务, 进一步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和必经的发展阶段,我们要端正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