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尼路BALENO为何⾛向没落
秦汉个人资料  班尼路的没落不是突然发⽣的,甚⾄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可以说其最先输给的是⼀批内资民营企业,像美特斯邦威等休闲品牌
  班尼路的没落不是突然发⽣的,甚⾄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可以说其最先输给的是⼀批内资民营企业,像美特斯邦威等休闲品牌。服装界流传着⼀句名⾔: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如今班尼路这样的是跟不上潮流了。你去看⼀下他们店⾥的货品,款式就那么⼏个,更新慢,爆款少。”业界⼈⼠称,“虽然⼀些内陆的牌⼦也是被快时尚打得不⾏了,但⾄少还是在求转变,⽐如积极做电商什么的,⽽你回过头来看这些港资品牌,也不见它们在线上有什么⼤动作。”那这样的结果,就只能是⾛向低⾕。
麻麻鱼
  ⾏业先驱的昨⽇辉煌
  班尼路,⼀个80后都不陌⽣的名字,其创⽴于1981年,原本是⼀个意⼤利品牌,创⽴后不久便在⾹港开始经营。1996年,⾹港德永佳集团收购“班尼路”商标,并创⽴“⼴州友谊班尼路服饰有限公司”,重新进⾏品牌包装,创⽴了“班尼路集团有限公司”以及“班尼路”休闲品牌。
  2000年,班尼路开始进⼊黄⾦发展期,随着市场的变化,其成功通过多品牌营运及完善的零售管理系统,以独特的直营及特许经营相结合的经营模式迅速地奠定了⾃⾝在休闲服市场上的地位,店铺⽹络遍布亚洲多国。
  逐渐地,班尼路集团在亚洲⼗多个国家经营超过10个品牌。包括班尼路、⽣活⼏何(S&K)、互动地带(I.P.ZONE)、纯真传送、⽔虹、⾐本⾊(ebase)等。班尼路可谓开创了国内休闲类服装的先河。
  班尼路把⽬标消费体定位在18-40岁的⼈⼠,主打年轻路线,以男、⼥、中性的休闲服饰为主,在当时国内品牌竞争尚不充分、市场供不应求的背景下,班尼路占得先机,受到年轻⼀代消费者地追捧,⼏乎开进了⼤城市的全部核⼼商圈。
  1996年7⽉开设第⼀间班尼路专卖店以来,⾄2012年班尼路已在全国270多个城市开设了4044家门店,同年,其荣获多项荣誉。如获中国2012年度最受消费者喜爱服饰品牌、获由中国⾏业企业信息发布中⼼颁布的“连续12年荣列全国市场同类产品销量第⼀名”、获中国⾏业企业信息发布中⼼颁发的2012年度消费者最信赖品牌等荣誉。
形容刻苦读书的成语  在班尼路官⽹的投资者关系中,其写道:回顾⼗多年的发展历程,班尼路“⼤众化、物有所值”的品牌⽂化深⼊民⼼,已有超过300多名加盟客户与我们建⽴了超过5年以上的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班尼路确实曾风光⼀时,是中国休闲时装的⾏业先驱和领军者。
  辉煌不再,渐成“包袱”
  ⽽抛开往昔佳绩,班尼路如今⾯临的现实是门店⼤幅缩减、品牌影响⼒衰退,即便销售还有增长,
但其母公司⾹港德永佳集团近期仍决定以2.5亿元出售上海班尼路服饰有限公司。德永佳⽅⾯表⽰,公司正在进⾏重组,出售班尼路可以优化资源。德永佳2015年度财报显⽰,⾃
2013年起,其营业额不断下降,也许这是其决定卸下包袱的重要原因。欢乐颂 谢滨
快手牌牌琦
  媒体报道,在班尼路官⽹看到,班尼路在北京还有56家门店,其中⼀半以上开在昌平区、顺义区、房⼭区等远郊区,在西城区、朝阳区中,班尼路⼤多以街边⼩店的形式出现。在汇聚年轻⼈的西单商圈,曾在多家商场开店的班尼路⽬前仅存⼀家位于西单⼤悦城地下⼆层的店铺。根据德永佳中期财报显⽰,截⾄2015年9⽉30⽇,班尼路门店总数减少36家⾄2849
家,2012年公司门店数为4044家。
  尽管关店在持续,班尼路的销售却在增长。2015财年上半年,班尼路内陆市场销售增长3%⾄17.68亿港元,总销售增长0.5%。UTA优他国际时尚管理集团总裁杨⼤筠表⽰,班尼路进⼊中国内陆市场较早,2003年前已⾛⼊发展黄⾦期,随后的⼗余年则步⼊漫长的低⾕期。“班尼路业绩已经触底,其规模⼤概回到10年前的⽔平,通过关店、收缩规模从⽽实现微增。”
  根据德永佳2015年⼆三季度财报显⽰,集团的两⼤业务——纺织业务和零售业务,前者在经历了连续3个财年下跌后,在2016财年上半年取得15.5%的按年升幅,销量⼤增22.2%,⽑利率从21.9%改善
⾄22.5%;⽽后者只取得0.5%的升幅,录得5300万元的经营损失。其中班尼路的业绩连续出现负增长,整个零售业务对集团的贡献下降。另⼀⽅⾯,作为优⾐库纺织业务的代⼯商,其订单在持续增加,对集团的收⼊贡献不断攀升。
  据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德永佳要实现其2016-2017财年公司的纺织业务进⼀步扩张、产能增长15%的⽬标,并指出其实零售业务的前景品牌重塑和⽹络重建已基本完成,2016财年上半年同店销售收⼊增速将达到10.1%,并保持110天的健康库存周转天数。
  由以上两点可见,德永佳似乎已经到新的“增长点”,⽽同时要完成较⾼的⽬标,此时要甩掉班尼路这个“包袱”也在情理之中。
  产品疲软或早有原因
  班尼路创⽴初期,国内整体的服装资源相对匮乏,凭借着在当时还算时髦的设计和平价的定位,在国内迅速打开销售市场。服装评论家⽑⽴辉接受媒体采访时表⽰:“不管设计的服装有多差,⼀样不愁销售,这种发展模式让国内休闲装企业⽆⼼研究休闲装的时尚内涵和精神,⽆⼼了解市场的消费欲望是什么,最终导致国内休闲装品牌的市场越⾛越窄,不少品牌更多地被⼤众定位为学⽣装。”
  ⽽回头再看班尼路所属的德永佳集团,它是以经营⾯料、纺织、服装为主的制造和贸易公司,更加
关注盈利能⼒,⼤肆扩张规模,把开店卖⾐服仅作为⼀个赚钱的⽣意,并没有⽤⼼把品牌好好经营起来。
小雪走心文案  除了⾃⾝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和创新意识外,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是导致班尼路⾛⼊“低⾕”的重要原因。互联⽹催⽣了淘品牌的兴起,消费者的服装购买渠道与品牌筛选变得丰富⼜多元化,⽹购分⾷了中低端服饰主要市场份额。同时,快时尚品牌的加速发展也给班尼路带来了巨⼤冲击。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江浙⼀带的民营服饰企业开始崛起,像美特斯邦威、森马等本⼟休闲服饰快时尚品牌凭借完善且灵活的零售管理系统、直营与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模式,逐渐在市场上占领⼀席之地。⽽以优⾐库、H&M、ZARA、GAP为代表的国外快时尚品牌从2006年开始在国内加速扩张。这些快时尚品牌凭借着少量多款、更新迅速、价格适中,快速得到年轻⼈的
青睐。
  与快时尚品牌的操作模式对⽐发现,班尼路仍按照传统的⽣产流程,⼀件⾐服从设计到⽣产出来要⼏个⽉的时间,按季上市,⼤批量⽣产,⽽优⾐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新品更新速度快⾄⼀两周,少量⽣产,更加迎合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的需求。这与班尼路、佐丹奴这些⽼牌服装很久不上新形成了鲜明的对⽐。班尼路曾经的“特许经营”模式、联名设计、集合店概念等也已逐渐淹没在品牌相互的效仿中。
  除此之外,快时尚品牌也在积极探索线上经营模式,⽽对⽐之下,班尼路的互联⽹之路显得缓慢且成效甚少。
  杨⼤筠说,让这些始终在维护原有利益和规模的基础上进⾏变⾰的服装品牌企业,彻底转变经营和管理理念,⽆异于把他们的产业链条完全倒置,这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不改变,未来5-10年这些品牌就会消失,从⽽被更加细分市场,精准营销,满⾜个性需求,拥有更加新颖的商业模式的品牌所取代”。
  那班尼路易主后会不会得到突破性地发展?业内专家对此并不⼗分乐观。
  根据德永佳财报显⽰,班尼路的接盘⽅是其潜在分销商——上海汇业实业有限公司。⽽根据公开资料,上海汇业实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管理咨询,企业形象策划,计算机软硬件的研制、开发、销售,⽇⽤百货、化⼯原料销售等多⽅⾯。有业内⼈⼠认为,接盘的上海汇业公司想要将班尼路这样的“弱势”品牌运营起来得花费不少功夫,毕竟它也不是做服装起家的。
  “上海的班尼路其实就是个销售公司。照现在的经营状况来看,⼏⼗家店铺卖2.5个亿,(德永佳)不但不亏还是卖贵了。”时尚服饰业零售专家闵光亚认为,新东家想要将这样的“弱势”品牌运营起来得花不少功夫。在他看来,“如今的班尼路已经掉到国内服饰品牌的第三梯队了。”
本⽂来源:中华⼯商时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作者和原始出处不准确还望谅解修正,如有侵权请,会⽴即删除并表⽰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