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狗 ” 谚语的 中日对比 研究
摘要:谚语可以说是漫长的岁月里通过生活经验积累而产生的人生智慧。中日两国的谚语中,有很多含有动物的谚语。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十分亲密,人们经常通过有关动物的谚语来表达感情和想法。狗作为人类最亲密的朋友,自古以来就与人类有着亲密的关系。中日两国人民把对狗的认识和感情带到了语言领域,产生了许多关于狗的谚语。本文通过具体实例比较中日两国对狗的基本认识和狗的谚语特征。
经典美剧排行榜前十名
关键词:狗;中日谚语;对比
一、先行研究飞轮海炎亚纶
(一)汉语中谚语的定义
对比研究是将不同语言文化的谚语进行比较,通过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试图明确中日关于狗的谚语不同的基本认识和中日语言文化的一些特质。
在中国的词典中,谚语是这样定义的: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鉴馆第六版,2012)记载,谚语是“流传民间的通俗简练而富有意义的固定词语”。
(二)日语中谚语的定义
日语辞典中谚语的定义如下:
“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包含着教训或讽刺意义的短语。通过生活经验的总结表达出的深刻道理”(国语辞典,第三版,2017)
(三)比较
如上所述,对汉语和日语中谚语的定义进行了阐述。中日两国对谚语的定义有许多共通之处。两种语言都是包含了教训或讽刺意义的短语,多为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的社会常识或具有讽刺、教训等的简洁语言。关于中日谚语的定义差异,在汉语中主要强调民俗、民间俗语,而日语主要有强调教训、讽刺的倾向。
(四)关于“狗”谚语的先行研究
在中日两国谚语对比研究中,以动物谚语为对象的先行研究有很多但针对狗的谚语研究较少。例如陈菁晶(2011)通过对中日两国动物谚语的统计,通过分析两国在表现生活经验时所具有的特征,对比相同动物在两国谚语中人们对它们的感情的颜是否一致,从而更加了解动物的形象和使用的喜好。在高瑜(2009)通过对中日两国狗谚语的比较研究,研究了两国对狗的看法和历史变迁。
本论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狗的谚语”进行中日对比研究。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中日谚语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分析。本论文汉语部分主要参考《汉语成语谚语大辞典》,日语部分参考《新说谚语辞典》。其中,具有相同意思、表现形式略有不同的谚语只用一个。此次研究范围不包含没有狗的特征的谚语。
陈紫函主演的电视剧二、中日两国关于“狗”谚语赢利模式
狗的日语汉字是犬。在中国,狗也被称为狗和犬。狗和犬通常表示相同的意思,但谚语中这两个字的用法不同。褒义词与文言文中一般使用犬,在贬义和俗语中多用狗。在过去是作为谦逊自己、轻蔑他人的词语使用的。中日两国在对狗的普遍认识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养狗。当然其中有很多逸闻。狗从远古开始就被人类所信任,狗对人类忠实的印象也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心中。与此相反也有关于狗的不好的印象,狗有时凶恶也有咬人的时候。下面将举例说明有关狗的谚语及其含义特征。
(一)汉语中有关狗的谚语
褒义
1.因为狗是忠诚的,所以如果得到主人的恩情一定会报恩。这些谚语一般由“狗”和“马”组成。例如,“犬马之劳”。
2.“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等谚语表示对家的思念。
贬义
3.狗是向主人献媚、依仗权势欺负人的卑劣的家畜,是贪婪的动物。充分表现出对狗的厌恶感。例如:“狗头军师”、“狗仗人势”。
4.狗在生活中常与家畜和家禽的代表鸡、鸭一起使用。例如,“鸡飞狗跳”、“鸡鸣狗盗”。
汉语中有关狗的谚语体现的狗的印象:
忠诚:①猫认屋,犬识人
高晓松作品下架②恶狗不离主
③养狗三日记三年,养人三年记三日
④护家之狗,盗贼所恶
报恩:①养狗三日记三年,养人三年记三日
俞灏明 杨幂
②狗有湿草义,马有垂缰志
③马有垂缰之力,犬有守户之功
带来财富:①猫来穷、狗来富
欺软怕硬:①狗眼看人低
②虎落平川被犬欺
③狗仗人势,雪仗风势
④狗咬穿烂的,人舔穿好的
卑鄙:①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②闷头狗,暗下口
③猪卑狗险
贬义:①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②狗上锅台,不识抬举
③成为虎,败为犬
④狼心狗肺
令人害怕:①穷人无棒被犬欺
②恶狗害怕棍揍,饿狼害怕猎
③恶狗咬人不露牙,毒蛇口里吐莲花
恋家:①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
②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二)日语中有关狗的谚语
在日本,狗被认为是忠实的动物,在东京涩谷站最有名的铜像“忠犬八公”就是其象征之一。日本人喜欢狗,对狗的观察也非常细致,狗的特征和本能在谚语中也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