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识记作者、作品;
          2. 有感情地背诵诗文;
          3. 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教学重点: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联想、想像法。
3.讨论、点拨法。
教学内容:《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一、 导入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诗,它们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登山望海,赏花观鸟,咏春悲秋。我们学习这些诗歌时候要注意多朗读,朗读时要读准字音和节奏,现在先学习第一首《观沧海》
二、1、文体介绍: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学习赏析《观沧海》
2、了解诗人:课文注解
三、赏析诗歌
1、一读扫清文字障碍,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董洁短发发型图片
碣石  澹澹  竦峙  萧瑟
2、二读弄清词义
1.沧:苍苍茫茫,这里指广阔辽远,看不见边际的大海;    2.临:到达;
3.碣石山:地名,在今天的河北昌黎;          4.何:程度副词,多么;
5.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光盘行动手抄报内容6.竦峙:高耸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7.秋风萧瑟: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萧瑟: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8)若;好像
3、三读想象画面
李呈媛老公1) 登山望海                临 观        ——开阔豪迈
2) 海水荡漾  山岛耸立      水澹澹  山岛  ——景象雄伟
3)草木茂盛                丛生  丰茂    —一派生机勃勃
4)风起水涌                秋风  洪波    ——
  以上为诗人所“观”之景:实景
诗人的想象:日月经行 星汉灿烂——出自海中: 虚景“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的境界之中”。
4、四读体会情感
讲述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雄,又打垮了乌桓族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表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一直被称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品(慷慨苍凉,博大胸怀)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译文:
向东来到碣石山,并来观赏这广阔无垠的大海。
海水起伏摇荡,山岛高高挺立。
岛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草丰美茂盛。
中国建军时间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在海涛中运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在海涛中闪烁发亮。
真是好极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我的感受吧 。
(全班齐读译文)
、复习总结: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理解标题
闻:听说
左迁:贬谪,降职。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寄: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洪江市)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
二、诗人简介:课文注解
三、赏析诗歌
1、一读扫清文字障碍,弄清诗歌节奏
2、二读弄清诗中词义
子规:
龙标:五溪 ;君;夜郎  与:给
都出自诗旁注解
3、三读讲述故事
4、四读体会情感:“愁心”
1)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2)愁心的含义:A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B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第二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5.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次北固山下》
一、导入:
诗人登高远望会有情感抒发,朋友分别感伤担忧,诗人离家羁旅天涯会有怎样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两首这样的诗歌
二、了解诗歌形式
《全唐诗》、王湾、唐、五、律
三、制造费用分配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诗人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四、 赏析诗歌
1、一读诗歌(注意节奏),扫除读音障碍
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齐读全诗)
2、二读诗歌,弄清诗歌词义
客路  残夜  江春  乡书  归雁
3、三读诗歌想象画面
青山绿水  乘舟前行  江面开阔  扬帆行舟  清晨起航  春意悄然而至
范冰冰个人的简历大雁成行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年已到。
家信已经传达到了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帮我将家信捎回家乡。)
4、四读体会诗人情感
1.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思念家乡:
2.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看到北归的大雁
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居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
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
蕴含的哲理:
(1)红日驱走黑暗------乐观   向上  “生”(为什么不是“升”)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    积极  “入”:春天急切的来到
(3)新旧事物更替------体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体现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
、 主旨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齐读全诗
天净沙 秋思》
.作者简介及解题(学生小组交流即可):课文注解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二、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三、赏析诗歌
1、读诗
2、二读想象诗歌画面: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夕阳残照 乌鸦伫立老树枯藤  人家傍依桥畔溪边
                    诗人骑马旅途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