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人,戏中人
——浅谈《步步惊心》原著与电视剧的人物
曾经守着电脑,满心期待地看《步步惊心》,看完后没有雀跃,反而有些许落寞。一方面因为剧的结束,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剧与小说还是有落差。 因为追了太久这部电视剧,对他的期待就像是小芽到大树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点点累积成的。我很爱这部剧,因为他有一个很好的制作团队,有一非常到位的演员。从主角到配角,甚至到跑龙套的小角,都极少有敷衍的迹象。从刚开始看着觉得不合适的四爷吴奇隆和八爷郑嘉颖在看完后却是有了角上身的感觉,一直对不熟悉的演员刘诗诗也觉得她极好的表现出了若曦,甚至现在让我再想,我也不出可以替代他们的人。服装自然不用说,稍有追过一段时间剧的人可能都有了解到,剧里的服装有好一些都是一针一线绣出来的,配饰也是极尽精致。但也有不对劲的地方。 细想之下,才发现,虽然剧情上基本按了小说,但却在细节上加以改动,而这些改动透露出编剧与小说原作者所要表现的人物其实并不相同。。事实上,每个人物和情节或多或少都因为细节缺失而改变了部分人原来的样子。先从变动少的入手。
若兰。 小说里的若兰因爱人的死,而对爱心死,入八爷府后一改原本活泼开朗的性格变成了王子文的孩子是谁的
清冷的性格,大多时间用在诵经念佛,惟有对惟一的妹妹若曦时才能看到些生,对八爷更是避而又避。刘心悠的若兰完全表现出了书里的若兰清冷和慈爱的一面,而且典雅的外表加上配的妆容更像是书里走出的人物。我觉得编剧在她身上的加减戏相对来说是得当的,多加的几次入宫与若曦的体己话,都像是一个似慈母的长对妹妹的关爱。 但也有我觉得不尽如人意的改编。电视剧里八爷因毙鹰事件卧病不起后,十爷和十四过若曦,问有什么话要带给八爷,若曦写了一封信于若兰。后若兰念给八爷听,并说若曦教会了她放下。 而小说里的若兰有放下吗?其实若兰一开始就不恨八爷,本就是她阿玛将心上人派往前线,虽然是八爷打听所致,但八爷的无心,若兰也是知道的。她不能接受八爷,不仅是因为有隔阂,更重要的是她是个痴心的女子,她的一生都在那场斯人已逝的爱情中。所以她不可能放下,而她死前若曦之所以为她求休书,也是因为这样。编剧保留了死前求休书,而在前面加了矛盾情节。
绿芜。绿芜在书中出场的机会很少,她与若曦其实只在元宵节见过一面,电视剧里头若曦在元宵节却是第二次和她相见,因此只看电视剧的人未必理解绿芜为何要穿男装出行。 书里头原话是这样:两人并肩而行,巧慧和那个小厮跟在身后。走了会子,十三道:“我请了绿芜姑娘一块赏灯。”我想了想,问:“是我们上次去的那院子的主人吗?”他点点头,我笑
说:“好啊!正觉得人少不好玩呢!再说上次我用了她的披风,至今还没当面谢谢她呢!”十三听完,停下,笑着回头对那个小厮说:“我说得不错吧?”我随着他停了脚步,迷惑地也转回了头。 那个小厮忙笑着上前两步,双手合拢做了个揖,说:“十三爷说姑娘不是一般人!我还不信,今日一见,才觉得十三爷果然没错。”我也笑道:“这应该就是绿芜了吧!不知道今日要来,否则就把的披风拿来了。”一面说着,一面想,看她上次房间的布置,就知道她虽流落风尘,但必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唯恐别人看轻自己,所以不愿直接与我相识。 绿芜扮男装实际上是为了等十三先探若曦的口风,知道若曦不看低自己后才敢上前。 电视剧的改动确实使得绿芜没有那么酱油了,却不经意间将这个女子烈的一面隐去,虽然不至于煞风景,但未免可惜,而且后来绿芜之所以选择那么绝决的方式,其实也与这性格有关。 电视剧的伏笔不如小说好,却也可以理解。
来说说主角。
首先是八爷,郑嘉颖的演绎是无可挑剔的,这个温润如玉的八贤王一颦一笑都蕴着温柔,智谋,似乎是合着书来走的。然而这个八贤王却是我认为改动最大的。
 丘咲爱米莉 相对来说,八爷的温润、才智在电视剧上有了很大的体现,这点保留足以占据观众的大印
象,可温润下的腹黑点却删除了很多。许多只看过电视剧的朋友不能理解若曦为何要放弃八爷,其实主要是因为书中不少小情节被改动或是删减。
    44届金马奖  书中,八爷虽是个谦谦君子,但却不见得是个一往情深的痴情种子。早年对于初恋若兰已经耗去了他对爱情最单纯的一面。虽然对于若曦,八爷不能说是不爱,但却爱得不够真,也不够深。电视剧在八爷留意四爷与若曦的一举一动,却从未向若曦提过这一情节保留了。但对于若曦与皇位在八爷心中位置的深化不够。
  太子向皇上求赐若曦,四八合力阻止后,若曦为求自保求四爷娶她,在四爷跟若曦分析利弊与情势后,若曦在住处遇到前来的八爷,两人有了一段对话。
  书中原段:他问:"可有后悔?"我咬了咬唇,抬头盯着他问:"后悔又能如何?你现在愿意娶我吗?"他转开视线,静了会,说:"皇阿玛短期内不会给你指婚的。以后……以后就要再看了!"我低下头,忍不住扯着嘴角对自己笑起来。
  这段对话在电视剧中被删除了。但我一直觉得这是很好体现八爷性格的一段对话。
  八爷确实是爱若曦的,但对于他来说,皇位始终是第一位。他知道康熙是不可能指婚若曦
与他,而他更不可能为了若曦去冒被康熙怀疑、与太子正面为敌的风险,因此不得对若曦做出娶她的答复。但他骨子里希望留给若曦的形象是美好且值得依赖的,所以又不会将心中所想说给若曦。这种性格与他他从小谨言慎行,步步为营是密不可分的。并不是说八爷不好,但从一开始他与若曦之间就存有保留,他始终未曾真正的打开心防。清华同方驱动下载
  电视剧里八爷与若曦分开后,屡次还有怀念若曦的场景。然而在书里的八爷却不是这样纠缠不清,优柔寡断的。因八福晋被拉到主线上,加了不少前戏,所以明慧如何爱上八爷的戏也被拆解,分到不同的地方。其中就删掉了,由明玉讲述的明慧赞八爷阵前英姿的,用若曦的话说,是兰陵王。 虽然一往情深的痴情种子吸引人,但我却觉得书里能超脱凡尘,看淡世事的八爷更是深入我心。
再来说说我最爱的角:十四。
十四爷
电视剧中,很多关于十四爷的细节都没了。
如若曦和敏敏拼死赛马之后,那支沾血的金钗被太监交还若曦时,若曦说“不要了”,可十
中国结是什么四爷暗暗收了起来,之后十四爷就一直把这支金钗留在身边,直到若曦去世之后还常常拿出那支金钗怀念若曦。
在桐华续写的番外里,十四爷的这支若曦的金钗后来还是被雍正发现了然后抢了去,雍正死的时候还把这支金钗带去了地下陪葬,同时给十四自由,但十四一听若曦的金钗被雍正带去了地下气得忘了重获自由的喜悦,大怒着要打高无庸。
而在电视剧里,对这支金钗竟没有一个镜头,完全抹杀了十四爷对若曦的隐藏的爱。
还有,电视剧里,把十四爷夜宿若曦房里改编成十四爷抱怨失去皇位,把小说中十四爷和若曦在房中隔着屏风回忆少年往事的快乐全给抹杀了,把一心爱着若曦、想让若曦开心的十四爷演成了一个只会向若曦抱怨撒气的失意人,把十四爷的好一笔全抹没了,真让煞!
还有,若曦临终前叫十四爷“胤禛”,十四爷微愣就明白若曦叫的是四爷(其实那时十四爷已经改名“允禵”),但还是答应了一声,十四爷是想安慰若曦,而十四爷这份心意在电视剧里完全抹杀了,因为电视剧里若曦直接叫的就是“四爷”(坦白说,让若曦叫“四爷”看似
对雍正尊重,实际上非常不合理。因为当时的“四爷”已经是弘历了。如果要称呼雍正,应该要么叫“皇上”、要么叫“胤禛”才对,而作者桐华之所以选择让若曦叫“胤禛”,是想要突出若曦爱的不是“皇上”,而是那个叫“胤禛”的男人;而雍正心底里也更希望若曦把他当男人看待,而非当成皇上看待的)。
最后,电视剧里,若曦回到现代查每个人的结局时,还加了一段十四爷的结局居然是“和福晋聊天”什么的“过得很快活”,真想问问《步步惊心》的编剧到底看懂原著了咩,十四爷在那被迫守陵的十年中可能比其他阿哥的下场好一点,但绝对不是“很快活”,他是郁郁不得志的、是始终思念若曦的,看看桐华亲笔写的番外就知道了!!这编剧对十四爷的“改造”未免太离谱了吧!
草原英雄小妹歌词八爷
桐华在微博问答中早就说过“从八爷砸碎玉镯的时候开始,若曦对八爷就不算什么了”。所以,若曦在雨中罚跪时想要替八爷挽起湿衣角,八爷可以从容地拍掉若曦的手。八爷最后自己向雍正说出和若曦的旧情大部分也不是为了若曦,而电视剧的编剧把八爷大大美化了,八爷最后再次被圈禁竟然是因为得知若曦死因后去雍正闹了一场,还说了一大堆和
若曦有关的话;而按照原著,失去皇位和明慧后的八爷早已心如死灰了,对雍正只有怨恨,对若曦只算是个故人而已,怎么可能再为了若曦这样一个对他而言都已无意义的人和事去跟雍正吵呢!!编剧,你加这些戏来表现八爷之“贤”、之有情有义,可这就已经不是原著的“八爷”了,也和八爷经过所有事之后的心境太不相符了
电视剧中,还有几处是给八爷加了美化八爷形象的台词的,原著中没有这些,编剧你刻意塑造有情有义的“八贤王”是和作者当初塑造的“八爷”有冲突的。一个人物正因有缺陷才显得真实,一个从小活在母亲辛者库身份阴影下的皇子对于获得权势的渴望是在成长过程中日积月累地建立起来的,“情爱”就如他自己所说——“只是锦上添花之物罢了”。
四爷
编剧对四爷也进行了“言情”式的改造,四爷替若曦挡箭之后,若曦问四爷“为什么要这样做”,电视剧编剧居然让四爷回答“因为你受伤我会更痛”,这样的台词的确突出四爷的深情了,但不符合四爷“外冷内热”的个性,即便四爷心里在乎若曦,以致于在千钧一发之际会忘了其他一切,可四爷那样的性格是很难在嘴上承认的,可他就算不承认,若曦也能看明白。所以,那种琼瑶式的回答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四爷嘴里,四爷的深情需要懂他的人自己
去体会,他自己是不会说的。编剧,你改不好就别乱改了,忠实一下原著就不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