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中国大陆使用的汉语拼音是1955-57年研制,1958年颁布的。如今已经成为联合国规定的用拉丁字母转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但是历史上用其它字母标记汉语读音的尝试远不止这一种。1918年民国教育部颁布过注音字母,就是现在台湾还在使用的“老拼音”,现在大陆出版的字典词典上还能看到汉语拼音方案和注音字母的对照表。再往前,还有多种外国人发明的拼音方案,比如韦氏拼音等。如果对此有兴趣,可以参看《汉语拼音经典方案选评》(刘振平,2013)。
2,古代没有拼音,但有着类似拼音的思路。我们自上古开始一直没有“声”、“韵”的概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们之前很长时间并没有意识到一个音节可以分成辅音和元音等部分,一直是以音节为单位整体教整体学的。后来随着东汉佛教传入,梵文经典进入中原。梵文是一种拼音文字,辅音元音分得很清楚,人们受梵文的启发,觉得汉语似乎也可以这样分开,于是才有了声韵分开的意识。与此相对应,中国古代以书面形式记录汉字读音,主要有直音法和反切法两种方法。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注音,打比方说就像是“箱,读如香。”这样写法时,“读如”两个字后面的那个字就是用来注音的。一般都是用一个简单字为复杂字注音,但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如果你连那个简单的也不认识,那就没啥办法了。在这种方法之下,还是有大量的字需要口传的,因为一方面你要知道一系列的简单字,另一方面是有些复杂字同音字几乎没有,直音法也注不出来。在有了声韵分开的意识之后,古人发明了反切法,即用两个字注一个音,常写作像是“夸,苦瓜切。”其中最后一个“切”字与读音没有关系,它表示前面的两个字是反切注音用的。前面的“苦瓜”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后一个叫反切下字。取上字的声母 k,取下字的韵母和声调 ua1,合起来就是“夸”的读音。这样的注音方法还是必须要口传一些简单字,但是它至少解决了同音字很少的难字的注音问题。
3,关于“英文字母借鉴成拼音”的问题,参见天津一日游@Frances头像国旗怎么弄 的回答。拉丁字母是欧洲许多语言共用的,拉丁语是欧洲语言共同的古代祖先。它不等于“英文字母”。若想了解拉丁字母的身世,参见周有光先生的《字母的故事》。流浪地球主演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的区别4,古代确实没有拼音,但拼音在今天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主要是因为古今的社会环境不同。除了楼主说的用拼音打字之外,拼音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是扫盲。这是汉语拼音方案制订的初衷之一。当然,没有拼音也能扫盲,但拼音大大提高了扫盲的速度。第二,方便国际交流。由于汉语拼音使用着世界通行最广的拉丁字母,因此给外国人
八万元左右的车学汉语读汉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外国人来华学汉语,一般两周左右的课时量即可完成拼音学习,学会了拼音就能查字典了,认字也就好办多了。能有这样的效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拼音使用着世界通行最广的拉丁字母,外国人很熟悉,容易掌握。第三,方便信息时代的信息沟通。拉丁字母26个,加上大写和10个数字,一共62个字符,每个字符一字节。汉字每个字符两字节,扫盲水平3500字,偏难怪字加上数以万计。这种数量上的悬殊一度给汉语汉字的信息化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和七十年代,都曾爆发过汉字是否应当废止,是否应当全面字母化的论争。当然,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讲这是断然不可以的,但尤其是在七十年代,汉字当时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就是如何应对“第三次浪潮”,如果融入信息时代。这也是主张汉字全面字母化的人的重要理由。如今这些问题似乎已经都不再是问题,那些论争的声音也渐渐淡去。这里,我们必须感谢一些人,首先是当年制定汉语拼音方案的文字改革委员会的语言学家们,一套拼音方案,在汉字与拉丁字母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汉字的录入提供了方案基础,又由于拼音是基础教育中的必学内容,因此它也就成为了不需要学习成本就可以掌握的,最普遍的输入方法。拼音方案在信息时代的重要作用,是它的设计者也始料未及的。第二应该感谢的是王选院士及其团队,是他们的工作,使汉字可以优雅地显示、方便地传输、高效地印刷,让汉字在信息化
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大步,彻底改变了延续千年的活字印刷技术。总而言之,古人没有拼音虽也无妨,但拼音在今天发挥的作用,是古人难以想像,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