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历史真题2014年
(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1. 
秦牛正威rap
西周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的目的是______
A 都使疆域得到了扩展
B 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C 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
D 都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
    分值: 2
答案:C
[解析] 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周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王国分封制的理解与比较。统治阶级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观上都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而服务的,故选C。
2. 
《礼记》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这里所说的“礼”主要指______
A 礼仪
B 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C 风俗
D 贡赋
    分值: 2
答案:B
教师岗位练兵总结3. 
鲁国初税亩实施的意义在于______
A 使政府的收入得到了较大的增加
B 反映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道理
C 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D 标志着我国赋税制度开始形成
李念主演的电视剧    分值: 2
答案:C
[解析] 鲁国初税亩实施的意义在于废除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故选C。
4. 
17~19世纪,欧美等国建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______
A 选举和议会立法
B 革命或改革
C 民主与科学
D 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
    分值: 2
答案:A
[解析] 资产阶级代议制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特征。
5. 
孟德斯鸠曾说:“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下列符合此观点的选项是______
A 现代英国的国王
B 现代美国的总统
中国的皇帝
D 古雅典的执政官
    分值: 2
答案:C
6.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______
A 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 “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 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 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分值: 2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故选B。
7. 
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认识不正确的是______
A 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B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观看烟花爆竹至少距离C 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 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分值: 2
答案:D
[解析] 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给自足,也就是说,自己生产的产品自己消费,并不进入市场,同时由于能够自给自足,又不怎么需要从市场购买商品,这当然会严重影响商品
经济发展。故选D。
8.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与此相似的著作是______
A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B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共产党宣言》
D 《民报》
    分值: 2
答案:A
9.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有共同点的是______
A 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 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D 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分值: 2
答案:A
[解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分别是一战和二战后建立的国际关系格局。B项只符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是苏美两国两分天下,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一战时没有法西斯,所以战后不用惩治法西斯战犯,C项错误。雅尔塔体系下,亚、非、拉美出现民族解放运动,世界殖民体系崩溃,D项错误。故选A。
10. 
鲁迅曾说:当鞭子打在中国的背上时中国才会动弹。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______
A 战争;开眼看世界
B 第二次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D 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分值: 2
答案:C
[解析] C项时间对应不准,前者发生于1901年,后者发生于1915年。故选C。
11.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这说明当时______
A 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 中国尚未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 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分值: 2
答案:D
瓦斯爆炸的条件
[解析] 材料认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走不通的,必须由城市领导农村,这是城市中心论路线,但并不能表明俄国人的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因此A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当时的一种革命道路,并未失败,B项错误;C项错误,不符合实际;材料反映了在当时有很多人并不赞成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革命的道路上存有分歧。故选D。
12.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______
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众基础
B 辛亥革命并没有真正完成革命任务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分值: 2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材料中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没有坚实的众基础,但是众并不支持帝制,当然也不支持君主立宪;从清帝退位判断出是辛亥革命而非国民革命。故选B。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提到的中国清朝户部侍郎王茂荫,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______
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币制改革 ②大量进入,白银外流 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军费开支浩大 ④西方对华输出资本猛增,清政府财政危机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分值: 2
答案:D
[解析] 本题为否定选项。选项①中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在《资本论》中提出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选项④中对华资本输出应该是在甲午战后。故选D。
14. 
晚清大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______
A 利用义和团
B 颁布定国是诏
C 预备立宪
D 南北和谈
    分值: 2
答案:C
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解析] 本题考查对清末预备立宪的理解。清朝晚期,迫于形势,清政府打出“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了一些改革,企图阻止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A项是为了反对帝国主义;B项是光绪帝颁布的,此时革命形势尚不高涨;D项是袁世凯策划的。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