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
,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wikipedia/commons/a/a0/Shang.jpg
首都
都城不定,各王相异[1]盘庚迁到(大邑商)后,至此固定。
君主
开国君主
商汤
灭亡君主
商纣王
建立
建立时间
约前17世纪
建立事件
鸣条之战
灭亡
灭亡时间
约前11世纪
灭亡原因
牧野之战

中国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文化
传说时代
三皇五帝
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
夏朝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2])。因最后首都固定于,又称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相对于夏朝具有更丰富的考古发现。原夏朝之诸侯国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后建立商朝。经历1731王后,末代君王商纣王牧野之战周武王击败而亡。
商朝的年代无定说,若根据最新之夏商周断代工程,商朝取代夏朝的时间约前1600年前1556年之间,大约于震的妻子前1046年1月20日周武王所灭,共510年(或554年),该时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学界采用。若按民国初年史学家董作宾依历法推算,商朝立国的时间应为前1766年前1111年,共655年。中华民国史学界一般采董之说法,并写入台湾教科书中。
如果依照Willian T.Sanders Barbara J.Price所提出的四个阶段:游团部落酋邦国家,那么照此论述国家形成的必要条件有两个,一是血缘关系在国家组织上被地缘关系所取代;二是拥有合法的武力,那么商文化可能属于酋邦而非国家[来源请求]
商朝六百五十多年间曾五次迁都,五个都城中的四个都在河南境内。目前在河南的偃师市
郑州市安阳市都发现了城市规模的遗址,在信阳市温县辉县新郑市等许多地方还发现大量商朝文化遗存。
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甲骨文陈志平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
目录
[隐藏]
1 考证
2 历史
3 疆域
4 政治制度
5 外交
6 军事
o 6.1 军事制度
o 6.2 武器配备
7 经济
8 文化
o 8.1 思想
o 8.2 宗教
o 8.3 文学
o 8.4 艺术
o 8.5 科技
9 帝王年表
o 9.1 商王名号来源说
o 9.2 张光直的商代王制假说
o 9.3 商王在位年
o 9.4 夏商周断代工程商年表
10 参考书籍
11 注释
12 参见
13 外部链接
[编辑] 考证
西方历史学者一般认为,商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只是中国传说中的朝代,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历史上夏朝的存在。按照他们所定的历史时代标准,中国的历史时代最多只能从商朝的甲骨文发明(前1556年)算起,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时代最多只有3600年,而不是中国学者所说的4000年(因“信史”是从有文字记载时起算)。不过有学者指出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之前,这些学者同样认为商朝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王朝,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使得商朝的存在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学者再对此持怀疑的态度了。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这些文明后来消失,由于没有文字遗留等原因,其事迹大多也不被后人所详知。依据中国正史的记载,自黄帝开国以来的历史,虽至西周年份不详,但世系清晰。司马迁曾言,“余读谍记,黄帝以来皆有年数”。
[编辑] 历史
夏朝商朝的势力范围再的东边,夏人将归类为东夷九夷之一。 代末年,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即位后不思改革,骄奢淫逸,四方诸侯纷纷背叛。前1600年左右,部落首领商汤联合其他部落消灭了王朝,商朝建立。商始定都于(今河南商丘),亡后都城西迁,仍称亳(今河南偃师)。
商汤立国后,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在贤臣伊尹仲虺的辅佐下国力日益强盛起来。终于在鸣条之战击败夏桀,建立商朝,建都于商汤死后,因其子大丁早死,由大丁之弟外丙继位;外丙死后,其弟仲壬继位;仲壬死后,又以大丁之子太甲继位。太甲即位三年,因暴虐无德被伊尹放于桐宫太甲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迎回太甲并还政。后世权臣废立皇帝称“行伊尹霍光之事”。
商代前期多次迁都,在商汤时,曾建都于公司起名字郑亳(地点尚存争议),到盘庚在位时,约在前1300年定都于(今河南安阳),并固定下来,从此商朝也称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直至武丁即位以后,商四出讨伐,征服了周围许多小国,扩大了领土,商朝达到全盛时期。
武丁死后,商朝逐渐衰落。商代最后一个王帝辛商纣王)对开发中国东南,对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很大促进;但由于连年发动战争和大规模建造琼宫瑶台,大大耗费社会的人力与资财,促使社会矛盾激化,周武王联合等部落,共同伐,一直打到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们不愿为荒淫无度的纣王卖命,纷纷倒戈,牧野之战后,纣王自焚,商朝从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周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微子启商丘,国号,以奉商朝的宗祀,殷商遗民一分为二,成为后来的卫、宋两国。 宋国在战国时亡于齐,卫国在秦二世时被秦朝吞并。在辽东,又有商朝宗室箕子开国朝鲜,后亡于燕人卫满辰国也是殷族国家。
[编辑] 疆域
立夏吃什么
商朝势力图
商朝的势力范围东至大海,西达陕西省西部,东北达到辽宁省,南至江南一带(不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为当时世界上一个大国,但主要治理区域还是中原一带。始都亳,曾多次迁移,后盘庚迁都(今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称为
[编辑] 政治制度
商王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中央分设管理政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机构。地方用侯、邦伯加强各地的统治,还有大批宫廷侍卫。同时商朝王室还掌握有大批武器和军队贵族还设立了残酷的刑法监狱。另外,还使用宗教观念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商王甚至自称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即“天子”的观念),把神权王权结合起来。
[编辑] 外交
[编辑] 军事
古代商朝约西元前1200年前,中国人口约500万至700万,商朝兵力约1215万。
[编辑] 军事制度
商朝的军事制度在甲骨卜辞中有较多的记载。如“□方出,王自征”(《柏根氏旧藏甲骨卜辞》.25)、“□王自征人方”(《殷契粹编》.1185)等卜辞表明,商王是最高军事统帅,有时亲自出征。王室妇女,如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也曾率军出征。高级军事领导职务由贵族大臣和方国首领担任,他们平时治民,战时领兵。甲骨文中常有“□”、“□”、“射”、“戍”等名号出现,可能表明当时军队成员已有不同的职守。士卒由贵族和平民充当,平时要练习射、御;并以田猎的形式进行演习。
“王登人五千征土方”(《殷虚书契后编》上.315)等卜辞说明,战时常根据需要进行“登人”(征兵),一次征发100030005000人,也有超过1万人的。兵以庶民为主,奴隶多担任杂役。
商朝除王室拥有强大的军队外,各宗族或各方国也都掌握相当数量的军队。“王其令五族戍□”(《殷契粹编》.1149)、“令多子族从犬侯寇周,叶王事”(《殷虚书契续编》.522
等卜辞表明,这些宗族或方国的军队须听从商王的调遣。商朝军队有步卒和车兵,作战方式以车战为主。战车一般由两匹马驾挽,车上有甲士3人,居中者驾车,居左者持,居右者执。车下随行徒若干人。甲骨文中也曾出现过“步伐”的记载,可能表明当时有独立的步兵队伍。
“王作三师右中左”(《殷契粹编》.597)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最大编制单位可能是。“登百射”(《甲骨文合集》.5760)、“左右中人三百”(《殷虚书契前编》.3312)、“王令三百射”(《殷虚文字乙编》.4615)等卜辞说明,当时军队的组织可能以100人为基层单位,西兰花的家常做法300人为中级单位,并有右、中、左的区分。
[编辑] 武器配备
商朝军队的武器装具,据考古发掘和甲骨文记载,主要有战车、、干盾、矢镞、头盔、甲冑等,其中戈、矛、刀、斧、矢镞、头盔等是用青铜铸造的。河南安阳侯家庄1004号商王陵墓内有大量武器出土,其中有70捆矛,每捆10个,说明商朝对于武器的存放可能有一定的制度。
[异界风流神帝编辑] 经济
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可以使用多种谷类酿造酒,已经可以铸造精美的青铜器和烧制白陶。由于交换的发达,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城市。由于商王朝商业的发达,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很多,今天商人一词,源自当时周边国家对商朝国人的称谓。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农田有比较整齐的规划,农田作物种类有黎、粟、稻、麦,发明了中耕;有蚕桑经营,纺织业有所发展;商代除有六畜外,还驯养了象,畜牧业相当发达。
[编辑] 文化
[编辑] 思想
[编辑] 宗教
据商代的甲骨资料来看,殷商时代的万物崇拜依旧盛行,信仰对象包含大自然的各方面,例如:河神、山神、日月星辰、地神等对象。但这些自然神祇仍属于万物崇拜,变化有限,比较特殊的,是商人心中的“帝”信仰。“帝”是商人心中的最大神,地位最高、权力最大,也是社会秩序的主宰。这种“一元”(帝)“多神”(自然神祇)的信仰模式,与现实世界的“王权政治”相仿。简单来说,人世有君王统治百姓,在自然界有“帝”统治自然神祇,但“帝”的能力和权威更凌驾世间君王之上,祂是一切万物的主宰。
商人问卜的对象有三大类,即天神、地祇、人鬼。在这三类之中,权威最大的即是“帝”,“帝”所具有的能力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对自然气候的控制,这些问卜主要是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丰欠。第二是主宰人世间的祸福奖惩。第三是决定战争的胜负和政权的兴衰,由于商代仍属部族式的社会型态,仍需以战争手段征服诸边各部落,商王往往向“帝”问卜战争的胜败,看看“帝若”,还是“帝不若”。由此来看,商人日常生活中,几乎莫不祷于“帝”,在如此的宗教心理之下,也就不难理解,商人何以会有“好祀”、“重祀”之风了。
[编辑] 文学
[编辑] 艺术
商代的陶器有各种颜,有些为轮制,有些则使用泥条盘筑法,陶器上常压印花纹。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釉料出现于商朝。此时期还有大理石及石灰石雕刻的真实与神话动物。由商代的都市可看出,当时已具中国建筑的基本形式,值得注意的聚落包括二里头、郑州、殷(今安阳境内)等,这些地点在不同时期均曾为首都。商代晚期的统治者均热衷于建立奢华的宫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