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了⼀代⼈的“中国⼈物画”--蒋兆和作品赏析蒋兆和(1904~1986),原名万绥,四川泸州⼈。
中国现代卓越的⼈物画⼤师和美术教育家。
代表作品有《卖⼩吃的⽼⼈》《卖⼦图》《流民图》等。
悲惨前半⼈⽣
蒋兆和出⽣在四川泸州⼀个灾荒连年的穷乡僻壤,⼀家六⼝,经常⾷不果腹。
⽣活困苦之下,其⽗亲迷上了鸦⽚,母亲苦劝⽆果后,绝望地吞⾷鸦⽚抛家⽽去。
蒋兆和在后来回忆这段⽇⼦的时候每每都会感慨凄凉的“三⽆”:家⽆余荫,既⽆严⽗,⼜⽆慈母。
为了⽣计,他不得不放下同龄⼈该有的快乐,毅然背井离乡流浪绘画谋⽣。
张雨绮门照艳全集蒋兆和先⽣⾃画像
发怎么操作蒋兆和
早期画以素描为基础,从写⽣⼊⼿,将西洋画的速写和中国画的⽩描融合在⼀起,并以⾻法⽤笔和以线造型的传统国画⽅式来创作。
代表作品揭⽰当时深受苦难的中国最底层⼩⼈物悲惨的命运。
20世纪最伟⼤的⼀幅⼈物画:
《流民图》1943年完成了这幅画
1943年,为避开⽇军⽿⽬,《流民图》更名《像图》,开展当天遭到⽇本宪兵队的冲击,随之接到禁令。
1953年,上海美协从某地下室的垃圾堆中发现了只剩下半幅《流民图》,残破霉烂,于是即刻将它重新装裱。
1988年,该画由艺术家家属萧琼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法拉利gto
《流民图》局部
全画卷以⼀⽚⽡砾为背景,刻画了⼀百多个深受战争灾难之苦的难民形象,描绘了战乱中劳苦⼤众流离失所的惨状,记录着⽇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流民图》的创作以⾻法⽤笔为基础,融⼊西⽅解剖、透视、块⾯等写实技法,极⼤地丰富了中国⼈物画的表现⼒。
作者不仅刻画⼈物的外在形象,更注重对⼈物内⼼的细腻挖掘,烘染出悲怆的氛围,宣泄着作者愤慨的情绪,具有强⼤艺术感染⼒。
《流民图》局部
赵聪失踪《流民图》局部
如果还不能理解《流民图》的伟⼤之处,默唱⼀遍我们的国歌,或许你就懂了。
《流民图》展出中
1947年《⼤洪⽔》联合国粮农总部收藏
《⼤洪⽔》
蒋兆和先⽣笔下的旧中国的风俗画具有极强的震撼⼒,是猛烈⽽尖锐的“刺”。
女装名牌
在他的画中没有旧传统中所提倡的对社会管理者丝毫的温良恭俭让,只有从⼼底发出的呐喊与哀鸣。
《卖⼩吃的⽼⼈》1936年
《卖⼩吃的⽼⼈》
⾃幼流浪街头如同乞丐的苦难⽣活,使蒋兆和先⽣从绘画初始便关注着劳动者,从⽽成为⼈物画的⼤师。《卖⼦图》 1939年
《卖⼦图》
画家以写实主义的⼿法毫不掩饰的现实主义态度极⼒描绘解放前那些流离失所的灾民,失去⼟地的农民,将要被卖的⼉⼥,在战争中伤残的军⼈,⾛投⽆路的⽼⼈,养家糊⼝的⼉童等。
晚期他吸取中国传统⽔墨技巧和传统⼈物画重神韵、重笔墨情趣的优长。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架构全新的笔墨技法。代销合同
使中国的⽔墨⼈物画由⽂⼈⼠⼤夫审美情趣的迹化转换为表现⼈⽣、⼈性,表达⼈⽂关怀、呼唤仁爱精神的载体。
1962年作春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