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汁
浅析现象级节目的创造发展
2011年以来,中国电视栏目制作史上开始出现很多热词,如“中国原版模式引进元年”“宝典”“剪辑率”“电视大片时代”“现象级”等。这些热词的出现,都和几档在全国收视率非常高的电视栏目有关。这几档栏目分别是《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这些节目不仅展示了2011年以来中国电视栏目制作风格的重要变化,也展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国本土电视节目制作团队产生的巨大变化。本文从分析这几档“现象级”节目出发,论述本土节目制作团队的建设与中国电视产业未来发展的关系。
一、“现象级”标准界定
在开始“现象级”节目及其制作团队的论述之前,需要先将“现象级”节目做一个界定。什么是“现象级”节目,学术界还没有特别公认的明确定义,但综合能够搜寻到的各种资料,正式指出“现象级”节目标准的有以下几个:一是搜狐网在第十一届亚洲传媒论坛嘉宾发言中整理的发言稿《吕焕斌:湖南台节目制播使用大数据边拍边播》中,提到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认为“现象级”节目的两个坐标:“何谓‘现象级节目’?我认为应当有两个坐标,一是收视率、影响力,即节目在各个屏的收视率、点击量、关注度;另外一个坐标就是对行业创新起引
领作用,具有行业标杆意义。就是你这个现象进行了创新,节目出来以后,行业必然会跟风,跟随你的创新,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二是《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的戴元初在认可湖南电视台新台长吕焕斌的观点的基础上,在《视听界》2013年第6期指出:“现象级电视节目必须具备几个特征:一是在节目形态上有深刻的变革,改变了电视人习惯了的电视结构方式;二是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对于社会不同阶层有强大的渗透能力,收视表现与话题性十分突出;三是在潜移默化中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引导社会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反思,从而激发人们推进社会进步的热情。”而对“现象级”节目标准做出数字化界定的是作者胡里在综合各种对业内人士的采访后,在《综艺报》2014年第15期《寻“现象级”节目》中提出的标准:“1、成本:每期节目至少300万元以上;2、收视:全国网收视率超过2%;3、市场:创造的综合价值在亿元以上。”虽然各家说法略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现象级”节目是指在收视率上达到一定高度,在观众话题度和观众影响力上也达到一定高度,能够给人以“万人空巷”感觉的栏目。根据这个标准,可以认为2011年之后播出的能够达到“现象级”的节目有《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
除了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央视自己的团队集全台之力制作之外,各档“现象级”
电视节目的主创团队有灿星传媒集团《中国好声音》的金磊团队、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洪涛团队、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的谢涤葵团队和最新的《奔跑吧兄弟》的俞杭英团队。本文研究的重点也是这几支制作团队给业界带来的变化和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
文字控说说 二、海外引进与本土输出:灿星传媒在电视行业的标杆作用
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个专注于娱乐节目制作的公司。灿星制作团队的发展、崛起是从《中国达人秀》的海外引进和原版复制开始的。在《中国达人秀》之前,中国电视节目制作界引进和借鉴过的海外电视栏目多不胜数,虽然有的涉嫌抄袭,有的号称引进,但模仿式的制作居多,用所谓“本土化”制作掩盖“山寨”本质的多种节目形态集中大混合也屡见不鲜。但《中国达人秀》的引进和制作则不同,灿星团队是原版引进并原样制作中国版的《达人秀》。灿星团队重视海外制作团队的要求,认真翻译和遵从与购买模式时一起买进的《节目制作手册》。从对中国传媒大学讲师、星空传媒集团顾问徐帆的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灿星制作团队虽然在前期各种娱乐节目制作中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直到《中国达人秀》的制作才开始真正重视国外模式版权公司跟随节目模式一起送来的《节目制作手册》。《节目制作手册》有厚厚的几百页,从节目流程设计、导师选择、选手选择,到
摄影机的机位、运动,灯光的布置,甚至是演播室线路的搭建、实习生的工作分工和嘉宾等待大厅的地毯布置等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这些在以前的模式引进中并不被重视,也不会被认真翻译成中文进行研究,这些最后被认为直接关系到节目质量的细节,一开始普遍被认为是老外的“多此一举”。但在对比国内外同期节目的声画效果时,中国本土制作的影像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灿星团队在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节目制作手册》中早就有了解决方案。可能一个很小的细节,只要注意到了就能够避免。例如,《节目制作手册》中要求在选手和家人等候的大厅中一定要铺上地毯,大多数制作团队会认为这是既浪费经费又多此一举的要求。但后期制作时才发现,因为没有这层地毯,等候室收录选手及其家人的声音效果非常嘈杂,难以使用,而《节目制作手册》中铺地毯就是要解决噪音的问题。又如,《节目制作手册》要求节目录制时为导师准备几套同款同颜的衣服,这让制作团队觉得导师的外形太过枯燥,因此《中国达人秀》制作期间导师们的每场录制都会换衣服,但到后期剪辑的时候发现,大量预拍素材进行重新剪辑和编排的时候,导师换了衣服成为剪辑面对的最大难题。原来给导师准备同款衣服也是为了后期剪辑中的画面流畅。这些小小的细节,从《中国达人秀》的制作开始,引起了灿星制作团队的深刻反思。在反思中灿星团队发现了《节目制作手册》的巨大能量,高呼这是模式引进中的“宝典”“红皮书”,从此“宝典”也成为《节目制作手册》在中国的代名词。
刁磊照片 《中国达人秀》的制作为灿星制作团队的深度磨合和提升提供了一次成长的契机。等到灿星团队决定引进和制作《好声音》( The Voice )时,他们对《节目制作手册》的重视达到逐页研究的程度。并且,他们开始研究手册背后的设计原因。520送女孩子礼物
面对厚厚的几百页“宝典”,节目制作团队一边翻译一边学习,仔细研究版权方撰写的各个细节,研究为什么需要这么做,最终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版权方在节目制作之初,会有“飞行制片人”和样片制作团队来到中国,带领中国团队进行节目的第一期、第二期或者也称节目样片的制作。灿星制作团队经过《中国达人秀》的初次原版模式引进与制作,对自己的团队进行了一次规范的打造,到《中国好声音》时期的灿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个成熟节目制作团队的气质。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处理中国本土团队和西方节目版权方的关系,也能够认真按照《节目制作手册》进行原汁原味的节目生产。他们开始意识到文化产品生产线的规范和质量验收的量化是其最基本的标准。他们不再沿袭之前学习海外节目模式的“山寨”和混搭方式,而是认真从原版复制开始,进行自己本土的生产团队的打造。
《中国好声音》在2012年成为中国最大的“现象级”节目,是灿星团队专业化初步成熟的标志。
之后,灿星团队在此基础上开始有规模地生产了一批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传媒中心总编室李威在其文章《“灿星系”节目制作与产业经营模式探析》中称分析了灿星团队成功的关键:海外引进、同源复制、反差式人物塑造、场面做大、细节做小、执行力强。
贾静雯个人资料 到2014年,灿星团队从模式的模仿走向模式的自我生产输出,成为中国第一个向海外输出本土节目模式宝典的团队,即《中国好歌曲》的模式制作和输出。虽然这档节目最终没有实现“现象级”效果,但灿星制作代表着本土电视节目制作的一个新的行业标杆。
三、地方卫视重新洗牌:《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
高中物理电学公式 湖南卫视是较早采用模式引进方式的电视台,只是在开始时对模式的重视没有提升到像灿星制作团队那样的高度。2012年《中国好声音》取得高收视之后,海外原版模式引进成为了各大卫视的选择。以借鉴和引进海外节目模式起家的湖南卫视在2012年年底原版引进了韩国MBC的大型歌唱真人秀节目《我是歌手》。继《中国好声音》一反大众草根音乐选秀而开始进行优质声音选手展示之后,《我是歌手》把更好听和更具噱头的音乐选手推到了节目制作的前台。过气或者半过气实力歌手的竞争,开启了明星真人秀新一轮综艺娱乐节
目的热潮。这种用差异化的创意和同等规模的制作方式,再次掀起了湖南卫视音乐类节目的热潮。从韩国MBC原版引进的《我是歌手》,成为2013年湖南台又一“现象节目”。虽然就播出之后的总体效果来说,未必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影响,但是重新回归地方台老大的地位也证明了湖南卫视的实力。
同年暑期,湖南卫视另外一档节目《爸爸去哪儿》也出乎意料地成为年度“现象”。这档节目依旧是从韩国MBC引进的原版海外模式,节目制作由湖南卫视《变形计》制作团队——谢涤葵团队和《我是歌手》的洪涛团队联合打造。
综合研究《爸爸去哪儿》播出之后能够收集到的各路制作人员的采访和相关节目人员对节目进行的总结,例如节目总导演谢涤葵和作者刘旷在《电视研究》中发表的文章《用真人秀模式打造现象级电视节目——以〈爸爸去哪儿〉为例》和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学院作者姜笑君发表在《当代电视》2014年第2期的《〈爸爸去哪儿〉“火”在哪儿 》等文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湖南卫视节目制作团队在引进外方节目模式时与新世纪第一个十年时的不同,这些不同就是对跟随引进模式一起引进的《节目制作手册》的研究和重视。虽然谢涤葵团队没有如灿星团队一样高呼节目制作手册是“宝典”和“红皮书”,但节目制作中对成本
的投入、对节目素材不计成本的累积、对剪辑率的追求,都能看出制作团队开始真正在执行细节上向国际制作标准靠拢,也就是谢涤葵在文章中强调的“制作的国际化”。但这种国际化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迅速实现的,谢涤葵团队和洪涛团队都是之前海外引进模式的执行人,一个是纪录片性质的老牌真人秀节目《变形计》的制作人,另一个是新引进的明星歌唱真人秀《我是歌手》的制作人。两个团队在《爸爸去哪儿》之前在节目制作上的团队磨合和经验积累,成为《爸爸去哪儿》在2013年暑期引爆荧屏的最大内因。可见,节目制作团队在复制海外模式时也经历了由只重视创意到既重视创意更重视执行细节的重要阶段。而这恰恰是湖南卫视各制作团队走向国际化的最重要一步。
同样,2014年下半年风靡全国的《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继《中国好声音》成为能与湖南卫视匹敌的电视台之后,又一档海外引进的节目。引自韩国《Ruing Man》模式的中国版《奔跑吧兄弟》,是浙江卫视在与灿星团队合作之后,开始重视自身电视台节目制作团队打造的一个表现。借鉴湖南电视台的方式,浙江电视台俞杭英团队在韩国团队的带领之下,迅速接手了《奔跑吧兄弟》的制作,开始了自己团队的迅猛发展。这档节目从2014年到2015年持续的火爆,见证了又一支本土地方团队的成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