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架构调整玄机:“大部制”与“大同业”并进
2012-09-08 08:26:32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有0人参与
0(0)
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二期,一度被视为上海市中心沿黄浦江最后一个整体开发项目,多家金融机构虎视眈眈。一个月前,兴业银行(601166.SH)的一则公告,宣告兴业将在此段地块豪掷50亿元购置办公大楼,市场议论再起,一些卖方分析师甚至单独做了点评。
2012年上市银行中期业绩大幕落下,无论是此前高调购楼,还是高达40%的利润大增长,兴业正在成为业界的“明星”,一方面,多年来着力打造的“银银平台”在2012年上半年得到了很好的回报,无论是同业负债还是同业资产,近乎“一枝独秀”,成为规模和利润高速增长的新动力;另一方面,旨在专业化和事业部改革的企业金融、零售银行和金融市场三大总部建立,再行体制创新之举,无论成败都在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去年我们行长亲自带队去兴业银行专程调研了同业经验。”97日,一位中型银行总行中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回来后的一大举措就是迅速成立并搭建了金融同业部门。这并非孤例。
进入2012年,宏观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信用风险暴露导致不良贷款爆发,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以及金融脱媒催化下的银行业同业竞争……无论是大行还是中小银行,正在迅速做出一系列业务条线调整以适应新的竞争,兴业模式当然得到了竞争对手的充分重视。
一是,同业业务正在日益被商业银行摆在与传统对公和零售条线同等重要的位置,各家商业银行或设立一级部门金融同业部,或进一步强化同业部门对利润的贡献程度,同业部门甚至向此前资金部等承担的“大司库”角靠拢;二是,在传统的零售和对公业务条线,“虚拟大部制”或事业部改革有进一步推动的趋势,接近民生银行的人士透露,今年下半年,民生银行事业部“二次改革”将会成为董事长董文标力推的重点;三是,不良或逾期贷款激增,正在使得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包括中信、兴业在内的商业银行对风险业务条线进行了改革。
“大同业”风行双刃剑
同业不仅是规模扩张的利器、有效的盈利手段还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各家银行纷纷提出自己的“大同业”战略。
2022年立冬“目前各家银行都在做‘大同业’经营思路,扩展目标客户,股份行要比大行更加积极。”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近期某国有大行将公司业务部下面的同业部单独上升为一级部门成为金融机构部。此前,包括中信、北京银行等在内的中小银行已纷纷设立金融同业部,农行、南京银行等也在上海设有资金营运中心或金融市场总部。
进入2012家长意见20字年,受存贷比考核等诸多压力,由于一般性存款增速放慢至15%甚至更低的增速,商业银行趋向对风险资产有一个综合考虑,据上述浦发银行人士介绍,截至20126月低,该行同业负债与同业资产共计1.52万亿,比去年年底增长17%
“目前各家银行资金类业务占比达到了50%以上,而去年年末这一数据在45%左右。”上述浦发人士介绍,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该行上半年同业资产主要有几大侧重点,包括做大3500亿元债券,7000亿元左右的同业,其他则是票据,此外还在关键时点投资高收益资产,“上半年资金业务的净收入对银行的贡献比较大。”
过去一年同业业务的狂飙突进中,浦发仅次于兴业,表现优异。2012年上市银行中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包工、建、中、农和兴业在内的5家上市银行同业往来资产余额突破了万亿大关,建行同业往来资产余额几乎翻番,其他大行增速也在60%以上,与此形成对
照的是,去年年底只有中行一家银行同业往来资产余额突破了万亿。
上半年,兴业银行则是唯一一家同业往来资产和同业往来负债过万亿的股份制银行,同业规模超过2.2万亿;浦发银行则居第二;而招行、中信、民生同业表现也很突出,招行同业往来资产几乎翻番。
“浦发咄咄逼人的态势对我们形成很大压力。”中信银行一位人士笑言,中信银行资产规模长期居于股份行第二名,但2011年一段时期,规模居然被浦发超越了,“我们的储蓄、利润都比他们高,但他们的资产规模反而超过我们,后来我们发现他们做了相当多的买入返售。”
中信银行的应对也相当及时,“我们去年下半年主动吸收了部分同业负债,一下子规模就上来了。”数据显示,20116月末时,该行同业往来负债余额仅为1635.69亿元,到年底时,这一数字已经飙升至5500.28亿元,得益于同业业务的加强,中信也再次巩固了股份行第二的地位。
知情人士透露,稍的拼音20122月份,中信银行成立了金融同业部,从深发展等其他银行挖来了
不少干将,整合了金融同业业务管理和人民币流动风险管理的职能,意在加强全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同时,大力推动金融同业业务的发展,进一步扩大同业业务规模,提升金融同业业务对全行的利润贡献。
而今年浦发银行也强调了同业业务的贡献度,该行在KPI考核时,要求同业业务对营业收入有30%的贡献,“部门压力比较大”。
就连北京银行也在去年提出“大同业战略”。一位接近该行的人士表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末,北京银行存贷比为64.45%,比较低,同业和资金业务占比都比较高。在北京银行看来,投资债券票据的资本节约优于贷款,目前流行的同业资产投资标的中,信托受益权、资产管理计划收益在7%以上,“投资收益非常高,资金业务部员工待遇都比其他部门普遍高。”
不过,同业规模与存贷款是相匹配的,接下来,同业业务想维持规模容易,维持收益率则有难度,就连浦发银行管理层也在投资者见面会上坦承,接下来同业增速不会维持这么高。了
“相对来讲,同业规模可能跟兴业差不多,但是收益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浦发管理层表示,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如何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
同业金融的核心客户主要是七大类,即“银、证、财、信、保、租、期”七大类客户,同时,同业业务的高速扩张,正在使得其越来越多地扮演全行人民币司库职责。
上述股份行人士介绍,同业业务,目前大行仍显被动,之前银行做得少或者不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总行计财部门对于负债的考核一般只着重基础存款的考核,诸如资金成本较高的协议存款等同业存款并不算在负债考核指标当中;第二,出于对流动性管理的考虑,银行认为同业业务过度膨胀存在一定风险,一旦经济下行,同业业务容易引起流动性“共振”,加上其与资金部门“司库”相联系,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要求很高。
我们可以算笔账,目前存款波动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不少股份制银行存贷比徘徊在75%-77%左右,到月末勉强可以压到75%以内。若按77%的存贷比计算,再加上17%的存款准备金,就占到了存款的94%,而司库大约需要35个百分点,另外,银行还需要购买央票、投资国债等等,这些主要靠同业负债来支撑。
“同业存款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稳定,波动剧烈,一天可能波动上百亿,很容易引发流动性问题。”上述人士分析道。
申银万国最新研报以兴业银行为例,对同业业务前景作出“维持规模容易,维持收益率难”的判断。从时点上看,截至2012年末,兴业银行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之比,即同业杠杆率已经大于1,“已经将期限错配达到极致,而实际其同业业务利差也确实在错配下达到一个新的高点(1.26%)。”
“大部制”推进
从几年前,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力推事业部改革掀起一阵旋风起,相对立的声音就一直存在,比如招行行长马蔚华就多次强调,事业部改革并不适应于所有的银行,不过,说归说,2011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年招商银行成了零售银行总部,今年还将成立批发总部,目的是一样的,即加强总行对于条线客户的管理,马蔚华将之称为矩阵式管理。
进入2012年,事业部改革的争议暂时搁置一旁,各家银行总部业务条线的整合正在加强。
“这两年各家银行机构设置上一直在变化,不少银行在尝试虚拟的大部制。”某股份制银行
高层此前向本报记者如是表示,银行的大部制努力需要进一步做实。
相比招行,兴业银行则在事业部改革上更进一步。今年4月份,兴业银行总分行层面的三大条线业务架构调整出炉,兴业成立了企业金融总部、零售银行总部、金融市场总部,分别由三名副行长林章毅、陈德康、蒋云明领衔。
“这有利于集中金融资源、提升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8月底,兴业在天津招开的内部投资者会议上,介绍了对公业务专业改革的情况:
一是,在总分行设立企业金融总部,内设8个组成部门,其中有3个是管理部门,1赵薇李湘直播卖红酒个是专营小企业的客户部门,其余则是业务部门囊括贸易金融、现金管理和机构业务,兴业称将在全行35家一级分行设立企业金融总部;二是,整合分行企业金融条线的营销组织体系,分行按照企业金融总部、企业金融业务总部、企业金融业务部的层级体系,在区域内动态集中管理。
“专业化改革的节点主要在支行,需要把支行的公司业务独立出来,也许未来的分支行行长就是主管零售业务的行长。”一位兴业银行中层如是说,目前在考核系统上,公司内部的企
业金融和零售金融考核系统互相开放,而在风险控制、业务评审和贷后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专业化集中处理。
这一点与招行又有异曲同工之处,马蔚华宣布,今年改革将在支行层面彻底展开,即未来全能型的支行将被小微和零售支行所取代,此前,招行已构建起两大流程,一是将苏州小贷中心的模式在全国推广,二是将500巴西龟万元以下的小贷纳入招行零售条线。
同样,“专业化”改革尝试也在中信银行有所体现。
“上半年动作不小,尤其在突出专业化发展零售银行业方面。”一位接近中信银行的人士透露,除了组建金融同业部之外,该行上半年还从零售部及其他几个部门抽调人员组建了新的“理财业务管理部”,作为与零售银行并列的一级部门。
风险管理垂直重构
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银行业的信用风险开始加速暴露。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564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为1.46万亿元,均环比连续三个季度上升。
不良和逾期贷款大幅攀升正在推动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业务条线作出迅速应对。
以中信银行为例,831日,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该行管理层透露,在风险管理体制方面,上半年该行组建了新的风险管理部,并增设了授信审批部,同时将原先一个部门的合规审计部门设为合规部和审计部两个部门,此外,还成立了北京和上海两个审计的分中心。
“目的就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职能,原先的风险管理部更多相当于一个授信审批部,而风险管理又多分散在公司银行、计划财务等各个部门。”接近中信的人士介绍。
风险控制条线独立,中信银行管理层将之归纳为,“一横一竖一中心”,所谓“一横”就是全面风险管理,就是成立风险管理部,负责全面风险管理,而新设的授信审批部,则主要担负原先风险管理部负责的信贷政策制定、信贷项目审查和审批的功能;“一竖”则是强调风险管理垂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