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中国近现代科技、教育、文化、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
1.[2017·东营]“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五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
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长征运载火箭  D.
2.[2017·营口改编]2017年4月20日,搭载着“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
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2017·福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
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C.籼型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4.[2017·绥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水稻专家是( )
A.邓稼先  B.魏源
C.严复  D.袁隆平
演员吕中5.[2017·潍坊]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
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 ) A.自由思想  B.平等思想
C.博爱思想  D.专制思想
6.[2017·六盘水]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
社会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是( )
A.旗袍四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B.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C.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白马会所是什么意思
D.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7.[2017·成都]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
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①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②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③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④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17·海南]改革开放前,人们曾使用过五花八门的粮票、油票和布票,反映了当
时我国( )
A.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B.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C.市场经济,政府把控
D.打击投机,平抑物价
9.[2017·济南]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
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贾乃亮王子文分手时间图一过去购物凭票证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0.[2017·安顺]“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自主就业”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
革开放以来我国( )
A.就业制度的变化
吃什么对胃好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人民生活的提高
二、非选择题
11.[2017·广西四市]报刊是历史的档案,不仅记录了时代的变迁,而且影响了社会发
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8月,《万国公报》发表以广学会名义撰写的《速兴新学条例》,提出了多项发展教育的主张。如主张派遣留学,每年由国家从学有所成之士中选100人,资派出洋。又如,主张在每一府所在地和市镇各设学塾、书院,专以西文西学教人。
——摘编自黄新宪《万国公报
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材料二东北自沦陷后,《申报》报道了大量东北义勇军的战斗情况,对他们的战斗成果热情宣扬。1936年底,《申报》对傅作义及其所部在红格尔图和百灵庙战役击溃日伪军的行
动进行了连续报道,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随着卢沟桥的声响起,《申报》对抗战予以了更多的关注和报道。
——摘编自盘霄远《抗战全面爆发后
申报对时局报道态度的研究》
材料三
图一《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4日刊登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图二《中国档案报》2008年4月21日刊登的《小岗小平小康——
本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报道”安徽行纪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速兴新学条例》关于发展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万国公报》对教育的关注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哪场变革相呼应?这场变革对中国近代社会思想的
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申报》对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报道起到了什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东北的沦陷始于1931年日军发动的什么事变?“卢沟桥的声响起”是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的“会议”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图二
以“小岗”(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为代表的中国农村经济迅速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在农村
推行的什么改革措施?在带领人民奔向“小康”的道路上,“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逐渐形成了什么理论?
变形金刚2 卷土重来12.[2017·河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争前,中国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战争后,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
材料二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公里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这一举动引起
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甲午战争后,清政
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 292千米。
(1)材料一中交通工具的动力在战争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据材料二,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2017·东营]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2年京师同文馆学生1872年留美幼童在轮船
洋教头学外语招商局前合影
(1)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
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2)根据材料二,严复维新救亡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的什么思想?
材料三
易烊千玺高考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