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议题大量兴起,这些公众议题成了聚集公众意愿、表达民意的重要平台。通过分析“复旦投毒”案发展进程中的公众议题及其嬗变,剖析公众议题嬗变的原因,并探究政府在公共事件中如何回应社会关切议题。
关键词:公共事件;公众议题;议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094-02
吴亦凡事件是怎么回事来龙去>黄俊鹏 2013年4月16日下午,复旦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下午林韦君主演的电视剧3点23分在上海中山医院去世。上海警方表示,在该生寝室饮水机内残留水中检测出某有毒化合物成分,认定其寝室室友林某有作案嫌疑,目前林某已被警方刑拘。此次复旦大学投毒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形成公共议题,使这次事件迅速成为全民聚焦的公共事件。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力量得到了成长空间,互联网成为形成我国公众议程最重要的载体。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新教师个人总结2012年12月31日,中国共有网民5.64dnf刺客技能加点亿人。媒体环境的变化促进了我国公众从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变成了信息提供者,参与公共事件舆论的人数增加,由此而带来的公共意见的增强形成了公共事件中的公众议题。公众议题大量兴起,这些公众议题成了聚集公众意愿、表达民意的重要平台。所谓社会议题,就是一段时期内公共广泛关注、广泛讨论的焦点。Cobb和Ross早在1976年的研究指出,从议题发起人的性质不同出发,可以将议题分为公众议题与官方议题;前者是指公众主导讨论议题,而后者指的是由政府主导引发的议题[1]。本文主要通过走光漏毛“复旦投毒案”探析公众议题的嬗变及其原因。
一、“复旦投毒”案中公众议题的嬗变
在“复旦投毒”事件中新闻媒体与网民频繁互动,随着时间的进展以及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注,议题不断涌现,下面对“复旦投毒”事件中几个凸显的主要议题加以分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