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溪库区养殖致富领头雁
——移民产业开发典型事迹
安化县柘溪镇辰溪村是柘溪水库安化库区的一个纯移民后靠村,位于柘溪库区辰溪山脚,交通不便,信息不通,资源非常缺乏,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2亩,移民的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劳务。邓向华就出生在该村下山组,现担任村委委员、村主任。
1990年前,邓向华中学毕业后一直在外打工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原下山村村主任和另外一位好友的邀请下入党思想汇报2011年12月,合伙办起了养猪场,从此,邓向华开始了回乡创业的艰苦历程。李白 行路难2003年,由于管理不善,无养殖技术,猪场亏损严重。各股东思想不统一,决定整体转让。邓向华抱着不服输的心态,独自一人把养猪场盘了下来。一开始,由于不懂养殖技术,演员杜源从规模化养猪场请来专业师傅管理猪场,自己充当下手虚心学习。时常往县畜牧局、镇畜牧站来回奔走,求教技术。在村远程教育室,家里都能看到他手里拿着书。他还到贵州、长沙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同行的宝贵经验。县等组织的科技培训,他每一次都必参加。2004年,在移民部门的推荐下,他到长沙生物机电学院畜牧专业进行学习期间,凭着自己的认真刻苦,结业时,全省200多名学员参与考核评比,被评为“湖南省第三期农民科技骨干
培训班优秀学员”。通过近两年的摸爬滚打和经验积累,邓向华自己有了一套完整的生猪养殖管理技术,当年牲猪价格下降时,已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1年,为了更好发展规范养殖标准,增加养殖户御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处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邓向华牵头成立了安化县强民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采购饲料,统一提供技术,统一防控疫病,统一组织销售。通过努力,他的养猪场现在拥有母猪200余头、架子猪4000多头,2012年产值达500万元。生猪合作社发展规模养殖户社员31名,安置就业人员22人。
生猪养殖基本成功后,邓向华开展琢磨库区的其它致富门路,他反复分析自己村上的资源优势,山高坡陡水面宽,山上如今全面禁伐,只能从水面上做文章。2005年,邓向华在参加一次立体生态养殖培训班后,更加确定了开发水面、综合养殖的念头。通过检测水体、考察相关同行的养殖现场,他恐怖片排行榜承包了柘溪渔场一个100亩的水塘,把整个猪场迁至水塘边,开始了生态立体养殖,水上养猪,水下用猪粪肥水养殖青、草、鲢等常规鱼种,刚开展养殖时,邓向华每天都要到养殖场观察上十几次通过细心照料,第一年综合养殖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不仅生猪赚钱,水体养鱼赚到的利润比养猪还高。从此,邓向华的养殖之路又增加了水面养鱼一项。水面养殖利润高,风险也高,为了尽快提高养殖技术,顺应市场发展,于2005年和2006年连续二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进修水产专业。2008年,他又投
资18万余元发展网箱养鱼2000平方米,使自已的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当年底,牲猪和鱼产值达310多万元,实现利润50余万元,成了柘溪镇养殖专业致富大户之一。
养殖规模扩大了,他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一方面继续努力扩大规模,另一方面一心想为父老乡亲们做点事。面对村上众生活困难的问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带动乡亲们发展养殖业,闲暇时候,邓向华为乡亲们介绍自己养猪和养鱼的经验,积极为村里的养殖户解决种苗和销售的难题。为了减少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和技术风险,做大做强该村养殖产业,邓向华组织村里的养殖户在自家养殖场的基础上,加入了柘溪库区渔业协会,使村里的养殖产业踏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柘溪库区叉尾老挝6.0级地震 云南广西震感强烈回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严重滞销,他带领渔业协会的一伙人奔赴成都、贵州、重庆等地联系经销网络,使柘溪库区叉尾余佳恩鱼回没有造成积压,销售叉尾回6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6000万元,为渔民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他的带领下,同村的邓海华、刘建国、刘建新等农户都成了当地有名的养鱼专业户,家庭人平收入达到了8000余元,过上了幸福的日子。看着别人通过养殖赚了钱,有人就觉得邓向华很“傻”,把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块“馅饼”分给了其他人“吃”。但是懂邓向华的人都知道,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他心中,所有的乡亲们都应该是一个大家庭,只有大家都富起来,才算真正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