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s.cqzg/thread-32054-1-1.html
驳汉奸文章《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不懂请教
--------------------------------------------------------------------------------张艺兴女友李琪琪
驳汉奸文章《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
(转贴)
据说这篇文章的作者为社科院张忠义,并且还是一份秘密报告.但是,文章中一再提到"网友"如何如何,很显然,这是一篇网上辩论的文章,而不可能是秘密报告.
为什么给这篇文章挂上了社科院的名义?很显然,首先是增加这篇文章的可信性,其次,即使这篇文章被驳倒,这篇文章也可以把水搅混.从任何角度考虑,这篇文章都不可能是张忠义的作品.
文章中列举了大量数据,但是在数据上其实是很容易的.我们不妨简单地设想,如果我们是日军参谋总部,我们会怎么制定战略,怎么分配兵力?田中奏折说"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中国战场是最重要的战场,怎么可能在次要位置考虑?
从战史上来说,台儿庄之战,对手是坂垣第五师团和矶谷第十师团,南京大屠杀的执行者是谷寿夫的第六师团,文中所提日本的最精锐五个师团已经出来了二个,"不重要"的战场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平型关被歼灭的正是坂垣师团的联队,台儿庄之战第十第五师团伤亡惨重,南京大屠杀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淞沪战役日军伤亡惨重,而在南京对平民泄愤."不重要战场"看来还是把日军打的很痛.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利智 何鸿燊1938年武汉大会战之后,日军直到1944年"一号作战",再未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为什么?日军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之前没有什么大的牵制力量(苏联当时要提防纳粹德国,不会主动在远东麻烦,而美国当时还忙着卖军火,没有参战的意图),为什么还要留下一个未解决的战场?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日本根本没有能力解决这个战场!1937到1941年,日本的主要战场,更准确说,唯一的大战场在哪里?
苏联是1945年进入关东的,太平洋战场一次战役能投放的陆军数目有限,南亚没有强大的陆军反抗力量,1941到1945年,日本陆军还在干什么?难道在等待投降吗?
再看一下原文中的数据:"看一看日本投降时的兵力分布吧。投降时日军总数720万,其中“中国派遣军”105万,不到15%;关东军向苏军投降68万,占9%。在太平洋战场向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投降的南方军和“国内军”合计约550万,占76%。".
国内军成员是什么?它们有战斗力吗?它们在干什么,防登陆吗?中国战场上,日军兵力明显匮乏,它们如果有强大的国内军,为什么不派到战场上?等着投降吗?
文中把南方军和"国内军"加起来,为什么不分开计算?很简单,把水搅混.因为南方军的比例太小,而所谓的"国内军"根本就不是正规军.如果我们把南方军和国内军折算成相当于50万正规军的战斗力(已经非常夸大了),再注意到关东军的战斗力也早已大打折扣,那么,我们就知道投降时日军的陆军主力在哪里了.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这篇文章里有大量的数据计算,但请注意,这些数据中时间概念非常混乱.并且刻意回避了很多事实.尤其是回避了太平洋战争前的战场数据,对1945年以前的关东军,也是以简单的"被派到南方和太平
洋战场"而带过.但至少1944年衡阳保卫战,第十军一个军就补充了两个关东军师团.
文中还有一些明目张胆的谎言,如说"日本关东军师团都是2.2-2.5万人,中国派遣军则是1万多人的
师团".事实是,日军分甲类师团和乙类师团,2.2-2.5万人的是日军的甲类师团.乙类师团则少于二万人.关东军中也有乙类师团,而中国派遣军同样是以甲类师团为主.春秋中文社区
春望 唐 杜甫bbs.cqzg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在中国战场上,1938年以后总体形势是:正面战场僵持,敌后战场扫荡与反扫荡.扫荡与反扫荡本来就不是以城市为目标,僵持局面也不会有太多的城市之争.但是这种战略形势正在不停地消耗日本的人力,物力和国力.到了战争后期,日本只能龟缩到有限的据点中.这正是持久战的战术.文中以夺取城
市来判断胜败,显然是完全错误的标准.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要搞清为什么日军开辟南方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就要明白日军的整体作战思路是"以战养战".它们必须靠掠夺来支持战争.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在持久战下,无法维持"以战养战",长此以往,必然被耗尽
国力.因此,日军才必须开辟新的战场,打开马六甲海峡,维持补给通道(主要是石油等战略物资).并
且从当地掠夺资源以维持在中国战场的战斗.而珍珠港事件,其目的是慑服美国,而不是和美国进行
战略决战.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综上所述,二战中,日军主要的战场是在中国,它们的战略目标也是围绕中国而制定的,但它们即使有许多次的战术胜利,仍然无法击败中国,反而被中国的持久战耗尽了国力.应该说,二战中,日本主要古代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是被中国击败的.
这篇文章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但并没有把这些资料真实,全面的展现给我们,却进行了精心的编织,还穿插了大量的谎言和捏造,最后又假冒他人名义,这么多的伎俩,足以证明作者不是简单的头脑糊涂,而是居心叵测.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这种文章并非罕见,其实有很多文章都在玩数字游戏,以拼凑出谎言.数字其实很容易.但不管它玩什么花招,它总是要达到它混淆视听的企图的,这从它的表达方式上就可以看出来。
SPK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托名张忠义的先生的大作《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一文,在开首就犯了一个很简单的逻辑错误。张先生先则说“八年抗战中国并未取胜,甚至可以说是惨败”,接着又自毁立场地承认:“是美国战胜日本的胜利顺带了中国八年抗战的胜利”。先不管是不是“顺带”,到底中国是“胜利”还是“惨败”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之中,是有中国的。这不仅中国的盟国承认,作为战
败国的日本也承认。正如张先生在文章中所说的:中国派代表参加了“密苏里”号的日本受降仪式,百万侵华日军也是向中国军队和最高当局投降的。“惨败”的中国居然去接受日本的投降,岂非滑天下之大稽?看起来张先生并不缺乏常识,只是太想标新立异而顾不得“自相矛盾”了。
再来看看张先生的论据。张先生支持自己论点的第一个理由是“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毙日军数只占日军二战死亡总数不到22%,而且牵制的也不是日军主力”。其根据是“日军在中国损失133万,是个累计数,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而“二战中日军总计战死185万人(另截止投降时有10万残废伤员,这就是195万这个数字的由来),其中在中国八年战死40万人”,因此在中国战场的日军战死人数只占22%。既然日本方面的资料都只给出“包含了死亡和受伤两个数据”的133万,并未明确死亡数目,张先生何以就得出日军在中国战死40万人的结论呢?这是张先生语焉不详的地方。
而195万之中就包含了受伤致残者,说是伤亡数有什么可以奇怪的呢?除非张先生另外再给一个日军受伤(不包括致残)的统计数字。作为军事常识,张先生应该知道,之所以统计战果须将受伤
与死亡等一起计算,是因为受伤和死亡在失去战斗力方面是一样的。受伤者中诚然有相当部份可以重新加入战列,但不是立刻,而是需要一定的休养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其战斗力被剥夺是无疑的。而受伤者之中因致残而不能参加以后战斗的人数也不在少数,从战斗力角度考量,这和死亡等同。另外,稍有常识的人也可以知道,如张先生讲的负伤几十次(哪怕几次!有多少人是受伤多次还能重复
加入战斗的?即使有,将其受伤休养的时间去掉,你再看看他究竟有多少时间参加战斗。)造成重复统计的,在现代战争中的比例是极小的。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再说,由于日军在中国的战斗形式主要是陆战,因此战斗中受伤的人数较多而死亡、失踪的人数较少;太平洋战争中主要形式为海战和岛屿攻防战,日军死亡、失踪率高而受伤者反而少,这是战争不同形态造成的,单就死亡率来比较也是不合适的。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士兵由于缺乏食品供应而饿死的人数要远远大于战死的人数(在张先生笔下,全成了“击毙”)。即使是认为日本在南方战场死亡人数为130万的日本学者,也承认其中高于一半的人是饿死或由缺乏食物引发的疾病及缺乏药物而致死的。比如,在中太平洋的梅雷约恩岛上驻军3404人,阵亡率为70。6%。其中战死者132人,仅战阵亡总数2403人中的5。5%。其余为病死,而其中74%以上是饿死或死于饥饿引起的并发症。如果脱离战斗力这个尺度,那么凭什么认为美军在战斗中出了多少力呢?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事实上,关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中的伤亡数目和对比,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台湾方面的数字是276万余人,这或许是过于夸大了的数目。而目前大陆和日本学者关于整个中国战场消灭日军数目,有105万、133万、138万、150万、198万等几
种。如刘庭华的《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系年要录》中认为日军在中国战场死伤人数为150万(481页)。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赵奕欢日本方面统计的整个二战中的伤亡数为195万人而中国战场上日军被中国军队毙伤俘的总数,计为133万余人(栋田博:《兵队日本史》第280页,东京新人物往来社1975年6月版;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第266页,侏式会社教育社1979年版。这不包括其在东北地区前六年战争中伤亡数和在滇缅作战中被中国军队毙伤数。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据日本方面统计,在1931年9月到1945年9月的14年中,日军官兵被东北抗日联军等抗日武装毙伤俘约172,000余人,据我方不完全统计,日军被我击毙者为182,700人,加上伤、俘的不下25万人)。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以此计算,中国战场消灭日军的比例接近70%。而《小罗斯福回忆录》中,认为日本在整个二战中伤亡总数为287。4万人(49页),又据井上清的著作《日本近代史》中统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及亚洲其它战场中伤亡共89万余人(下册,716页),以此推算,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伤亡人数达198。4万(此数目包含日军在东北的伤亡数),也接近70%。即使以日本学者的133万人作为分子,这个比率也达到46%以上。就单以侵华日军的死亡人数来说,日本方面也有502,400人(桑田悦、前原透合著:《日本的战争:图解及数字》)的说法。
美国学者的说法是:“八年累计,日军在华战死44。7万人,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死日军总数113万的39%”(库克斯、库罗伊合著:《中国与日本》,308页)。所有这些日军阵亡数字和比率,均高于张先生所提供的。即使以这些伤亡或阵亡比率中最低的来计算,中国战场消耗的日军也达到46%和39%,这难道不是中国的最大贡献吗?
张先生的第二个理由是“中国战场不是抗日主战场”,因为“一是只看战争前期情况而不提整个战争全局,二是混淆了中国战场抗击的日军和在中国的日军这两个概念”。张先生并精细地将日本陆军分为“四大战略集团”,“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国内军’(含驻台湾、朝鲜的日军)、太平洋战场的‘南方军’,以及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国派遣军’。在中国的两支日军中,八年抗战中国战场所对付的,实际只有一支‘中国派遣军’”。难道东北不算“中国战场”?张先生的意思大概是承认满洲国了吧?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如果从九一八事变算起,持续了十四年;从七七事变算起,也有八年。美国从什么时候加入的,张先生总不至于不知道吧?在41年以前的十年或四年里,难道不是中国一家在对付日本?战胜日本并顺带替中国赢得胜利的“主力”美国在哪里?难道张先生的字典里,“主力”是要等双方打得精疲力竭后才出场捡便宜的意思?从七七事变至武汉保卫战,日本动员兵力约七十三万人,连同原有兵力,共九十八万人。野战部队三十四个师团,五个独立混成旅团。其分布为: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日本本土:近卫师团、第十一师团(后调东北)。
高等数学公式
朝鲜:第十九师团。
台湾:原台湾守备军,无师团进驻。
东北:第一、二、四、七、八、十二、二十三师团,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共7个师团、1个旅团。另独立守备队15个。
华北:第十四、二十、二十一、二十六、一零八、一零九、一一零、一一四师团,独立混成第二、三、四、五旅团,、骑兵集团(骑兵第一、第四旅团)。共8个师团,4个旅团,2个骑兵旅团,总兵力相当于11个师团。
华中:第三、六、九、十、十三、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二、二十七、一零一、一零六、一一六师团。共13个师团。
华南:第五、十八、一零四师团。共3个师团。即使不算东北,中国内地所须对付的日军师团数为总共三十四个中的二十四个(如加上东北,则占三十二个),这难道还不算“主力”?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日军为发动太平洋战争,从中国派遣军抽调了7个师团。但由于中国的坚持抗战,日军仍然不得不在
中国关内保留20个师团、1个骑兵集团、20个独立混成旅团及16个空军中队计62万人遂行作战和占领任务;在东北则保留了13个师团、20多个守备队及56个航空中队。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另外,张先生认为日军的精锐大都是在太平洋战争中被美军所消灭的。这里张先生也犯了一个“纸上谈兵”者很容易犯的概念错误。所谓“精锐”不仅仅是就而论的,而更多的是指部队的装备、训练程度和士气。抗战前日本有十八个常设师团,称甲种师团,均为四四制编制,人数多、装备好、训练有素、战斗力强。其中第三、第十三师团战斗力最强,为日军王牌,其次为第六、第九、第十四、第二十师团。松沪抗战后,日军增设第十三、第十八、第一零一、第一零四、第一零六、第一零八、第一零九、第一一零、第一一四、第一一六师团,称乙种师团。其以常设师团(甲种师团)的预备役编成,和常设师团兵力相差无几,战斗力也比较强。
1939年以后陆续将部份一等师团调回满洲和日本国内。一个简单的判别方法就是凡师团在20以下者,及其是在常设师团的上加100者,均为日军的精锐师团,是日本军队的发家老本。而日军编制中其在20以上、100以下者如第二十一、三十二、四十一等各师团,是按守备任务的编制的,同时兼有小规模野战作战能力,为战役单位。独立混成旅团,则系守备部队,轻便步兵武器装备,为战术单位,适于山地作战。
而这些精锐师团中,大都参加了侵华的初期战争。在这持续数年的战争中伤亡的,大都是训练时间长、战斗素质好、法西斯毒化较深的老兵,这是后来短期训练后补充的新兵所无法代替的。比如松沪战役,据日本军部公布的金山卫登陆前日军松沪战场的伤亡数字,从8月至11月8日,计战死19594名,负伤80243名,共伤亡99847人(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册83页)。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再如日军中的王牌稻叶第六师团,经武汉外围黄梅、广济、田家镇战斗后,伤亡巨大,除补充三千新兵以外,又将一一六师团之志摩源吉混成支队及另外两个步兵大队编成石原支队入列。所以1937年的第六师团和1939年的第六师团虽然相同,但内在素质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日军的王牌师团大部份都经历了此种消耗。同样,在东北的日军伤亡人数1932年为30,000人,1933年为42,149人,1934年为39,874人,1935年为54766人,合计166,789人(黑羽清隆:《日中十五年战争》第112页、175-176页,侏式会社教
育社1977年版),也大都是老兵。
日本之所以不能集中力量执行其“北进”政策(“关特演”只能集中七十万人,不足以达到日本原先估计的对苏“熟柿”状态),最大原因即在于中国战场牵制了其大量的兵力。这一点,日本人自己也看得很清
楚。一方面日军须镇压东北的游击战争,“关东军迫于讨伐,致使本来的目的──整备对苏战略体制始终
未得进展”(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第400页,每日新闻社1974年)。另一方面,即是因为需要保持大量的兵力以应付关内的战争。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如关东军副参谋长石原莞尔说:“此次张鼓峰事件,苏联所持以威胁日本者,则以日本对华用兵故,日本忍辱屈服于苏联者,亦以日本对华用兵故。。。”(《国民党中央信托局档案(三)22237》)。日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回答(外相)松冈说:“日本现在中国使用兵力太大,实际上(对苏开战)办不到。”(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67-68页,东京1956年版)苏联元帅扎哈罗夫也说:“日本之所以未立即对苏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兵力牵制在中国。”(《结局》,第16页,苏联科学出版社1969年版)
而日军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用于南方与英美作战的地面部队仅11个师团加1个混成旅团,只占其地面部队的20%。而同时在中国的部队则有35个师团加38个独立混成旅团(当时日军总共51个师团,39个混成旅团)。战前,东条在1941年10月14日的内阁会议上承认,对华战争四年以来,“日本伤亡已达数十万,。。。并且已经耗费了几百亿元的军事开支”。1943年,日本共
70个陆军师团,投入中国战场者达39个师团,占总数的55。7%。1944年,仅为执行“1号作战”,日军就动用了51万的陆军和1个航空军。
中国对正在集中力量打垮德国的盟军所作的贡献还不清楚吗?1944年,美军总数1100万人,用于太平洋战场的仅98万,只占其总兵力的8。9%。不是中国拖住日本,美国能那么轻松?1945年,日本大量扩充陆军,师团数达168个,其中在中国者为57个,仍占到40%。不仅如此,中国对日本的抗战使日本的国力被大大地消耗,且无法进行正常的军工生产。日军的装备长期无法得到改善,其一个师团装备的火炮不过几十门,坦克更少。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
美军一个师火炮多达500门,坦克150辆。“日、美火力对比。。。美国至少是日本的20倍”(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279页)。除了日美两国本身国力上的差异以外,日本为应付中日战争,弹药生产费用过大,影响了其它武器的研制和生产,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日本“军械预算大部份用于生产弹药,弹药费1937年度占军械费56%,1938年度实际上占军械费的76%”(中原茂敏:《大东亚补给战》78页)。如果忽视中国战场对此的影响,就难以正确理解为何形成这样的结果。
张先生的第三个理由更不像话,说“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未能全歼日军一个步兵联队,未能从日军手里夺
回一个中等城市”,所以没有胜利。且不说这话真实程度,就算是如此,和胜利有什么相干呢?国民党军的战略战术的确有问题,可只要打,同样也是在消耗日军啊。如果国军全歼过日军一个联队,或从日军手里夺回一个中等城市,就算咱们赢了?日本人同意吗?张先生同意吗?会不会又加码为国军没有全歼过日军一个师团或夺回过一个大城市?
再说,张先生是宁可相信日本人的数据。比如,台儿庄大捷,张先生认为日本人统计的伤亡大约1万人为可靠。可是不知道张先生是否注意到,日本人的统计只包括第五、第十两个师团。即日军第二军第五师团战死1281人,负伤5478人;第十师团战死1088人,负伤4137人。合计战死2369人,负伤9605人,伤亡总数11974人(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1卷第2册41页)。
春秋中文社区bbs.cq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