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156摘    要:缅甸“实验文学”运动以它炽热的爱国热情,简练清新朴实的创作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摆脱传统形式的羁绊,冲击着当年消闲文学的不良倾向,推动了缅甸文学的发展。1本文从典型人物形象和人物形象描写两个方面浅析了佐基短篇小说《他的妻》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简要探讨了这部小说的社会意义。
吴千语林峰关键字:佐基;实验文学;人物形象
气候类型
前言
只要粗略地对缅甸文学史有所了解的话,便可得知在缅甸王朝时代赋诗作文的,不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便是僧侣法师,御用文人。他们从事文学创作的目的大多是为求得帝王的赏识 ,或追求仕进。所以,他们的创作一般都拘泥于经典著作、佛本生故事或神话传说,并且认为只有这些才能登大雅之堂。缅甸古典文学就其内容而言,不外乎歌颂佛主神威,宣讲佛教哲理;记载国王轶事,颂扬王朝威德;描写王孙爱情,抒发幽怨情思而已。其中尤以佛教文学最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作品只能是凤毛麟角,寥寥无几了。而西方文化的传入促使缅甸文学悄然发生了改变。20世纪20年代,缅甸学者吴佩貌丁(1888—1973)倡导改变原先缅甸文学这种作品严重脱离生活现实,一味追求词句华丽、矫揉造作、冗长繁琐的现状,于是仰光大学开设了高级缅文班,并积极开展对缅甸古典文学,
特别是蒲甘碑铭的研究。于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缅甸,兴起了一个反对旧传统文学形式,提倡发扬蒲甘王朝散文的简洁、清晰、通俗的文风的“实验文学”运动。2本文所浅析的短篇小说《他的妻》也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笔者查阅了中国知网,发现目前还未有前人对佐基的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研究,因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他的妻》中人物形象的浅析,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缅甸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对研究和学习20世纪30年代缅甸“实验文学”运动和佐基短篇小说具有理论意义。
一、《他的妻》作家生平及作品简介
吴亚馨图片佐基(1907—1990),“实验文学三杰”之一,原名吴登汉,下缅甸皮亚蓬人。1907年4月12日出生,1990年9月26日病故。父亲吴约,母亲杜盛纽。夫人杜梭茵,育有三女。幼年就读于皮亚蓬英缅文公立学校和国民学校。1924年毕业于仰光国民学校,随后进入仰光大学学习。1929年获得仰光大学学士学位,在谬马学校担任高中教师。1936年获得仰光大学硕士学位,到曼德勒预科学院任助教。1938年到英国伦敦大学、达弗林大学学习图书馆学。他从1940年起任仰光大学图书馆馆长直至退休。先后曾担任过教科书出版处处长、缅甸历史委员会主席、国家历史研究总局局长、缅甸文学宫文学奖评委等职。佐基在大学时开始写作,1928年在校园内学生刊物上发表诗歌,后被誉为写作实验文学的第一人。他的一生写作诗歌、小说、剧作以及很多文学评论文章。他的诗音调铿锵、富于想象、清新朴实、充满爱国激情,他的小说语言简练、生动幽默、生活气息浓重、寓意深刻3他的主要代表作有:
《金缅桂花》(1951)、《古代蒲甘》(1987)、《他的妻》(1937)、《玛丁老头》(1937)等。
《他的妻》(1937)塑造了一位体贴丈夫、疼爱儿女、泼辣能干又颇有智慧的劳动妇女形象——女摊贩玛璞和一位好吃懒做、既无谋生技艺又无理家心思的懒汉形象——玛璞的丈夫郭盛。玛璞年已37岁,生有三个孩子,大儿子14岁在庙里读书,小儿子和小女儿在家中玩耍。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全靠玛璞到镇上摆个小摊儿卖鲜货维持,郭盛则在家中做饭看孩子。可是郭盛厌烦了为孩子们做饭的生活,邻居们嘲讽的面孔也使得他很不自在,于是他想到庙里当和尚,借此逃避生活。郭盛和玛璞提出了他要去庙里短期出家的要求,玛璞同意了,并请姨母临时住到家里照看孩子们。郭盛每天都回家化斋,既可以常和老婆孩子见面,又省却了在家做家务的麻烦,还可以免受邻居们的冷嘲热讽。开始玛璞没说什么,每天早出晚归到集市上摆鲜货摊挣钱养家,回来还要操持家务,照顾两个幼小的孩子,疲惫不堪。“原来说好出家当一个月的和尚,可转眼就要三个月了,郭盛仍不肯还俗。”玛璞看透了他的心思,无计可施,只好去一个女友商量对策。后来,玛璞略施小计,装作要改嫁到外村去。郭盛一听当即决定还俗。就这样,“从此,玛璞又成了郭盛的妻子。”4
二、《他的妻》典型人物形象
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5。
大致说来,文学形象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作品的具体因素如环境、人物、场面、情节等可理解为它的具体表现。狭义的文学形象是指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角、典型人物、主人公、抒情主人公等的含义相同或相近。本文所浅析的人物形象是狭义的文学形象。
在文学理论中,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在短篇小说《他的妻》中,作者佐基塑造了聪慧能干的妻子玛璞和好吃懒做的丈夫郭盛这两个典型人物。
在分析典型人物形象之前,先来谈谈《他的妻》中的典型环境。所谓典型环境,不过是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它包括以具体独特的个别性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关系总情势的大环境,又包括由这种历史环境形成的个人生活的具体环境6。在《他的妻》中玛璞和郭盛一家五口人生活在距离城镇大约一英里的小村庄里,他们俩是典型的缅甸底层劳动人民,这就说明了他们俩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玛璞到城里去卖鲜货所得的收入,周围的邻居也大多都是像他们俩一样朴实的劳动人民。在这个小村庄的典型环境中,玛璞聪慧能干,既主外又主内,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然而在当时的缅甸社会背景下,女子是不该去抛头露面的,与中国的旧社会一样,缅甸当时
浅析短篇缅甸小说《他的妻》的人物形象
熊梓伊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 昆明 650031)
文化研究
社会的家庭模式也同样是男主外女主内的。玛璞的能干体现在,每天清晨,能干的玛璞就要头顶木盘到城里的集市上去卖鲜货直到傍晚才满脸倦容地回到家。而郭盛呢,每天要做的事只不过是把饭锅放到炉灶上去,然后再照看一下玩耍的两个小孩就行了。两人性格的相互衬托,越发显得玛璞十分能干,而郭盛只是“吃软饭”的了。郭盛的懒体现在,在邻居们嘲讽的眼光中,懒汉郭盛不但不反省自己,不出去活干,反而萌生了去出家当和尚逃避现实的想法。“要是当了和尚,他每天一早就来玛璞家化缘,趁她还没有去赶集前和她见上一面,再看看孩子们。”这样既不用干家务,也不会看到那些鄙夷的脸,把所有的事情扔给了玛璞,自己在寺庙悠闲自在。在《他的妻》中,玛璞不仅能干,又颇有智慧。她在看出了郭盛的逃避心理后,不哭也不闹,只是在某一天,把自己和孩子们好好地梳洗打扮了一番,还雇了一辆车停在门口。那天早上和尚郭盛带着他的弟子——大儿子来化缘吃早斋看到的就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玛璞和孩子们”、“屋里放着一包包收拾妥当的行李”、“大门口停着一辆大车”的情景。吃过早饭后,玛璞就说“要是法师您打算出一辈子家,那就按您的意见办吧!我这个信女也只好看情况再说了,我带着两个孩子,要是在外村能遇到个可以依靠的人,我就跟着他走,到那时,咱们只好一刀两断了。”在玛璞的激将法的刺激下,郭盛再也坐不住了,立马就决定还俗了。
三、《他的妻》人物形象描写
(一)外貌描写
对于玛璞的外貌,小说中这样写道:“玛璞身材魁梧,有一头长约一拃的浅红头发,有点龅牙却说不上丑。”寥寥几笔,就把一个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跃然纸上了。
对于郭盛的外貌,佐基又接着写道:“因为郭盛在小时候当过9年的小沙弥,所以略通文采。他心地善良,整天笑嘻嘻地。在布施会和婚礼上总是坐在前排。他的个子没有玛璞那么高,头发很有光泽,脸上长了些微的小胡子。他的胸膛不宽,纹身一直延续到膝盖上。”佐基运用了简练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瘦小,开朗,有些心气高的男人形象。
(二)心理描写
以玛璞为例。在小说的开头中写道“每次(卖完货后)玛璞一经过回村的小桥,内心总会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想出嫁之心”,这为后来玛璞挽回郭盛的计谋埋下了伏笔。再者,有一次,玛璞在家门口被棕榈酒鬼调戏,郭盛冲出家门去棕榈酒鬼算账时,玛璞当时心想“老兄(郭盛)不在的话就麻烦了啊!”,这从侧面描写了玛璞对郭盛的依赖。之后,玛璞某天在集市上多赚了一点钱后,心里想的是“有了这些钱后,就可以给郭盛买点好烟抽了”,这从侧面反映了玛璞是一个体贴的妻子。
以郭盛为例。在别人嘲笑他“吃软饭”时,他虽嘴上说着“管好自己的事,不要嫉妒我。”但心里却是痛苦的,说明他虽表现得不在意,其实内心很介意别人这样看轻他,还和表哥借钱去做生意(最终生意失败了)。其次,一次郭盛在做饭时,“看到了一张张嘲讽的、鄙夷的面孔”他们在说“他(郭盛)终于对自己的工作上心了!”,于是,郭盛就萌生出了以出家逃避这些嘲讽的念头,这从侧面描写了郭盛软弱无能却又无力否认自己无能的形象。郭盛出家之后,看到玛璞焕然一新的形象,心里就全是玛璞,没有佛了,这从侧面说明,郭盛并不是真心出家的,出家只是他逃避现实的借口。
四、《他的妻》的社会意义
这篇小说出版于1937年,正处于缅甸“实验文学”运动时期,小说作者佐基和德班貌瓦、敏杜温被誉为“实验文学三杰”,他们是“实验文学”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实验文学”运动以它炽热的爱国热情,简练清新朴实的创作风格,浓郁的生活气息,摆脱传统形式的羁绊,冲击着当年消闲文学的不良倾向,推动了缅甸文学的发展。7在《他的妻》中,佐基运用了诙谐生动的语言,将一个并无皈依之心,而以穿袈裟为幌子过寄生生活的懒汉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他明确道出了某些穿袈裟入佛门的人仅仅是为了偷闲清净,过寄生生活,这种题材在缅甸文学中十分罕见,他将生活的趣味与艰辛、“人”的尊严感以致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反思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社会讽刺意义。
结语
小说作者佐基曾说:“(实验文学作者们)比起爱情小说来,他们更喜欢自然,也更重视缅甸习俗、缅甸文化。要改造时代的缺陷,也注意观察周围环境与生活,希望用社会主义的观点去观察。”“我认为,实验文学在文学思想、写作方式等方面都为后来者打开了眼界,使人们敢动笔了。实验文学把那些没有必要的以前限制抛到了一边。当时,这种做法受到了围攻与嘲弄。实验文学的作者们并没有理睬那些责难与嘲笑,仍旧从事他们的写作。”8《他的妻》的故事情节并不算曲折离奇,但是作者把重点都放在了人物塑造上,希望借助诙谐幽默的语言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去敲打当时的社会环境。
吴亦凡回归
注释:
1姚秉彦,李谋,杨国影.缅甸文学史[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州有限公司,2014:184-193.
2姚秉彦,李谋,杨国影.缅甸文学史[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州有限公司,2014:184-193.
3姚秉彦,李谋,杨国影.缅甸文学史[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州有限公司,2014:223-233.
江若琳走光4尹湘玲. 缅甸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M]. 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州有限公司,2012:16-26.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0-216.
6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0-216.
表示心情的成语
7姚秉彦,李谋,杨国影.缅甸文学史[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州有限公司,2014:184-193.
8姚秉彦,李谋,杨国影.缅甸文学史[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州有限公司,2014:184-193.
参考文献:
[1]姚秉彦,李谋,杨国影.缅甸文学史[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州有限公司,2014:184-193+223-233.
[2]尹湘玲. 缅甸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M]. 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州有限公司,2012:16-26.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0-216.
[4]李谋,姜永仁.缅甸文化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95-198.
[5]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M].第二版.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343-348.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