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完整版)
一、 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
《父亲、树林和鸟》节选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
过了几天,父亲对我说:“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为什么?”我惊愕地问。
父亲说:“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   
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1.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最快活的时刻,是____________,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因为:__________。
4.理解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
金素妍麻雀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
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中透明的网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它们不仅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都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生活,用一身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它们可以飞来飞去,可以直上云端,可以掠过镜子一样的水面,还可以站在钻满绿芽的春树枝头抖一抖疲乏的翅膀。它们从来不肯在镀银的鸟架上稍息片刻。如果捉它一只,拴上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1.(理解词语)第1自然段中有多个四字词语,试着体会它们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都表现了麻雀机警多疑的特点。
2.(品读句子)读画波浪线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幽默风趣的,并填空。
作者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麻雀________的特点。
婚姻走到尽头3.(感悟写法)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麻雀的什么特点?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个特点写得这样具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运用)写一写你熟悉的一种动物,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它的可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外阅读。 
①说起中国的筷子,话可就长了。
②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筷子出现在距今三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到了商代,筷子称为“箸”(zhù),大约过了上百年后改为“筷”。从读音和字形上可以看出,筷子最原始的作用是帮助进食。
③使用筷子不只是能吃饭那么简单,还有很多好处呢!通过实验发现,用筷子时要牵动手指、手腕、手臂,甚至肩膀等__多个关节和__多处肌肉。由此可见,用筷子吃饭(___________)进食方便,(___________)可以锻炼手指的协调性,增强脑力,十分有益身心健康,真是一举多得啊!
④中国的筷子原料各异、做工精细。杭州天竺筷,是由佛教名山天竺山的细白竹做成。花纹清晰、浓淡相映,令人爱不释手的福州漆筷选用上等毛竹或优质楠木做原料,以国内特产的生漆打底、附面。漆筷头上印有寓意吉祥的鸟兽花草和各地名胜图案。[ A ] 陕西省商洛地区生产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是陕西省一项著名特产。它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崖冬青木”为原料。制作时,烙花艺人用300~500℃的电热钢火笔,在细细的筷子上绘出明快雅致的花纹。[ B ]
⑤中国筷子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C ]现在,在国外凡吃中餐者,几乎都用筷子。大家以学习使用筷子为乐趣。许多来中国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的筷子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传递了浓浓的友谊之情。
1.短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入第③自然段的括号中。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高考报名考生号怎么查3.短文中标出了[A][B][C]三个位置,如果把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________)。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使用的商洛冬青木烙花筷,就被一位加拿大记者带回了自己的国家。”
4.第③自然段中划“______”的语句能不能删去?结合短文内容写出理由。学问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新寡到乞丐
                                      ——选自鲁迅的《祝福》
(祥林嫂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
有一年冬初,四叔家里更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是在讨厌她是个寡妇。但看她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便不管四叔的皱眉,将她留下了。试工期间,她整天地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
(祥林嫂第二次死了丈夫,再到鲁镇:)
尼坤暴打昌珉的照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青黄,只是两頰上消失了血,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祥林嫂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沦为一个乞丐了。
1.短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节选自他的作品___________的一部分。
2.鲁迅原名__________,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生动、形象。鲁迅在写祥林嫂的外貌时精雕细琢突显了人物形象。祥林嫂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时的外貌,先是写______________,再写她的_____________,写出了特。
4.卫老婆子带祥林嫂进来了,头上___________,乌裙,________,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_______________,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5.到了鲁镇,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的外貌没多大变化,只是两颊上_______________,顺着眼,眼角上____________,眼光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将祥林嫂被赶出鲁家后的外貌描写用“________”划出。
7.从哪里表现出她是个乞丐的模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了这篇短文,在写人时你有什么收获呢?哪些地方值得你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四婶为什么留下了祥林嫂?请用“﹏﹏”划出。
10.鲁迅雕刻的祥林嫂的外貌形象给人以心灵的触动,用生动的外貌形象来展现祥林嫂悲惨的命运。你读了这些短文有什么感触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问题。
两棵树
>古力娜扎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