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课的内容,第10课包括两则寓言故事,分别是《自相矛盾》和《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向学生呈现了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几个汉字就揭示了非常深刻的道理。它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值得学生品评、阅读、分享、表演与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含有一定的逻辑道理和人生道理,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分析,理解寓言故事的内涵,知道故事的含义和主旨。《自相矛盾》说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有抵触,不一致。希望通过寓言故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也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基于课文素材,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
3..培养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发展学生想象力、创新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模仿写作,表达、讲述、表演故事,与同学分享故事。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成语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成语分享,课堂导入
1.趣味游戏,激活妙趣课堂
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简单的几个字就涵盖了深刻的哲理和思想。还浓缩了一些有趣的故事。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一些成语,我们现在来玩个游戏。
游戏:“成语大比拼”——“自”字开头的成语。
规则:分小组说关于“自”字开头的成语,说的越多越快的胜利。教师记录并统计分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
自食其力、自由自在、自强不息、自以为是、自相矛盾、自吹自擂……
游戏:“成语接龙”——教师给出一个成语,学生按最后一个字接成语。
一马当先——先声夺人——人各有志……
日新月异——异想天开——开门见山……
2.成语概述,学习成语知识
师:什么是成语呢?成语就是长期以来运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一般是4个字,有出处,也有三个字的成语,或多于4字的成语。
课件PPT展示:
想当然、敲门砖、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
师:成语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精粹,积累了人们的生活智慧。赖弘国前妻辟谣
3.联系生活,认识自相矛盾
师:之前检查作业的时候,有同学告诉我,作业我全都做完了,只有2道题没有完成了。这句话有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呢?(学生思考并讨论。)
老师再看了看外面的天空。
高旭阳师:今天天气真好,乌云密布的,是个晴天。
师:矛和盾是古代用来进攻和防守的武器,矛是长柄尖刀,盾是防护身体,挡住敌人箭的
牌。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又有了新的含义。老师刚才说的两个生活中的例子,其实就是自相矛盾的事例。
师:大家知道自相矛盾的成语出自哪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理念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爱好,他们都喜欢做游戏,且成语故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继而设计了“成语竞赛”、“成语接龙”的游戏,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认识了“自相矛盾”的含义,奠定了高效教学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字词教学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出其中的生字、生词及不懂的汉字的意思。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在生字、生词及不懂的汉字上画圆圈,教师巡查并记录。
组织学生理解生字,学会读并了解它们的意思。(重点包括这几个字。)
2、课件PPT展示:
矛(máo)盾(dùn) 卖(mài) 夸(kuā)戳(chuō)穿 锐利(ruì lì)
夸口:说大话,自吹。
张口结舌:形容理屈词穷、无言答对,或紧张害怕得说不出话来。
3、写字教学:
矛、卖、夸(课件出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矛”、“卖”、“夸”汉字,学生发现它们都是上下结构,且上部分要小。教师教给写字技巧“上下结构,上为下避让,上边小,下边大”。
上下结构,上为下避让,上边小,下边大(课件出示)
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后,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
江苏二本大学[设计理念三年级阶段,识字写字教学较重要,需要先让学生认识汉字,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发现生字、生词,并纠正学生的读音,再进行理解学习。
三、精读课文,了解故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点名学生分角朗读,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邀请学生将这个故事简单讲出来,以讲故事的形式,可以搭配一些动作。
3、点名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是什么意思。
[设计理念给予学生自主阅读、预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践行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在阅读中,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针对性地进行字词的基础教学,提升了学习效率。
四、抓住“夸口”,理解文本
1、学生齐读课文《自相矛盾》。
2、师:文章中用了“夸口”这个词,来形容卖矛又卖盾的人。结合上下文,大家想一想,“夸口”是什么意思呢?
3、点名学生回答问题,提示与指导学生“夸口”就是夸张,说大话。
支付限额怎么解除
师:文章中的楚国人,说了什么夸大的大话呢?
4、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文本中的两句话,引导对比朗读和分析。
课件PPT展示:
“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5、教师引导学生对比朗读、分析,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
6、再点名学生朗读,读出“夸口”的感觉。在朗读中,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对立、矛盾之处。学生理解了其中的矛盾含义。
师:现在我们为这两句话加上关联词。
7、学生加上关联词,重说句子。“我的盾坚固得很,不管(无论)是什么样的矛,都戳不穿它。”
师:我们换成第三人称,来转述这句话,大家谁来说一说?
8、引导学生用第三人称来转述这两句话。
他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设计理念抓住了“夸口”这个突破口,让学生到了文本中的重点句子,把握住了故事的脉络,继而设计了“加关联词”,“转变为第三人称”的训练,丰富了语文课堂,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优化了学习质量。
五、提问引导,启迪思考
1.把握重点,理清脉络
师:这个楚国人说了大话,他夸口了。大家看一看这个“夸”字。大字下面有个“亏”,也就是说,说大话会吃亏的。他吃了什么亏呢?
2、学生阅读原文,继续读故事。教师点名学生回答问题。
生:有了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会怎么样时,他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
3、组织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的后半部分,要带有感情地朗读。
师: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
旧物利用学生自告奋勇回答问题,并表演“张口结舌”,教师总结。
师:张口结舌,指的是因为理屈、紧张或者是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4、课件展示:
张口结舌:因为理屈、紧张或者是害怕,而说不出话来。
教师表演张口结舌,紧张、激动但是又不知道说什么,惹得学生哈哈大笑。
5、师:他为什么会说不出来话?为什么会没话说呢?(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师:因为他“夸口”了,夸口说自己的盾很坚固,没有矛能戳穿,矛很锋利,什么盾都能戳穿。我们来分析这两句话,仔细理解为什么是“夸口”。
6、学生表演,用矛去戳穿盾,(铅笔戳穿了纸),盾破了,说明能被戳穿,但是他之前又
说任何矛都不能戳穿。所以是矛盾的。
师:因为他理屈,知道自己说的话前后矛盾、冲突,两句话是不能同时成立的,所以,他理屈的情况下,就说不出来什么话了。
2.理解成语,了解含义
师:自相矛盾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并回答。)
生: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前后不一致。
课件PPT展示:
一个人说话或做事前后抵触,前后不一致。
师:是呀,矛和盾,原本一个是攻击的兵器,一个是防御的兵器,有了攻击就会有防御,现在这两种兵器都说自己天下第一,他前后言行相抵触,不能同时成立,所以就是自相矛盾的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相矛盾指的是一个人说话前后抵触,前后不一致。
3、 理解故事,感悟哲理
师:通过学习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呢?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交流。分组讨论中,得到了启示,有了心得。
教师启迪学生分小组展示讨论成果,教师激励与总结。
4、课件PPT展示:
说话、做事不能前后不一致,要实事求是,前后一致。法律学
师:这个故事让我们捧腹大笑的同时,也启发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设计理念这部分属于寓言故事教学的核心部分,通过引导学生理清脉络,把握住故事发生的过程,再引导学生结合故事理解成语,理解故事内涵,感悟哲理,透过故事引导,巧妙提问,让学生理解了成语,也感悟了成语故事的内涵,实现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