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养·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其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人类。
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不断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确保每个零部件的优质,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5、淡泊名利:用心做一件事情,这种行为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二、高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升学形势良好,每位毕业的学生都有多种岗位可供选择。但在如此良好的就业形势下,学生经过了三年的在校专业学习,在大三下学期的预就业实习中却问题不断,进入生产第一线后,许多学生感到所学技能不能与岗位对接,无从下手。
刺激的虎狼之词1000句就业企业反馈,目前高职实习生综合素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有畏难情绪;2、诚信度较低,感恩意识较薄弱,经企业花大精力培养之后跳槽较频繁;3、动手实践能力较低,多数学生无法直接上岗;4、待遇要求较高,金钱观念较重。从学生反馈情况看,对教学的不满主要集中在:1、所学的专业技能不实用,不能直接与企业对接;2、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难度较大且用时太长,技能水平难以有效提高;3、所学部分技术已经滞后。
vans经典款以上表明,传统模式培养的人才距离企业岗位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学校教学内容和模式与企业所需脱节,所以要调整专业教学,把握行业发展并深入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
三、深入企业调研岗位需求
对株洲市及周边城市多家知名的制造类企业(如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的调研表明,机电类高素质的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紧缺,主要有一线的操作人员、设备维护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等。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去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体验不同的岗位。特别是针对以上几个
工种的岗位进行深入实践调查,然后对岗位的职责、技能需求进行分类汇总,并与现有专业课程进行融合,同时将企业的考勤制度、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技能水平、生产安全等内容贯穿在内。还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设全新的专业课程,教师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过程中提升自己,并把岗位技能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四、应用仿真教学虚拟现场环境及设备
传统机电类专业教学是由任课教师按照教材来讲授,这种方式缺乏连贯性且知识过于陈旧,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不能与岗位对接。一体化仿真教学是将机电设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加工工艺标准及要求等多门课程贯穿起来,教学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把专业理论、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相对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合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不能太多,不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一体化仿真教学以项目的方式进行,每个实训项目包括:岗位目标、具体工作任务、训练标准、参考操作过程、考核与评价标准等。扒胸门
如何申购新股流程五、深度校企合作
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采用以技能培养为主培养模式,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与企业岗位对接的工匠。
李菁菁的丈夫是谁
1.融入企业文化,完善岗位实训。机电类专业的校企合作应融入大量企业文化教育。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以企业准员工身份参与企业实训,按照生产车间的分班分组制度选出班组长,按照项目来分配准员工任务,选好每位准员工的指定师傅,严格执行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原则,实施考核制度。学生在师傅指导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与企业员工要求一致,以行业标准为评价指标。
2.建立奖励机制,提高职业热情。企业和学校应建立学生生产实训的奖励机制,定期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查,由师傅根据学生上岗生产情况给予打分,评选出“每月的优秀准员工”,企业和学校给予其物质奖励。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己的技能水平得到了认可,才能提升他们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激发工作热情以及培养积极主动的职业精神。
3.校企双向互通人才,搭建师资平台。校企合作需要建立学校和企业互聘的师资库。除了本校的专业教师以外,学校还需要聘请企业技师担任学校教学的兼职教师,参与到学校的一体化仿真教学中,解决在仿真教学中出现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对接的问题。
同时,企业需要聘请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参与学徒的生产管理:学生在企业中生产实习需要教师协助师傅进行管理,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情况,同时作为教师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结束语: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对接需要不断地调整,学校定期对专业教学作出调整,才能跟上行业发展,培养出的人才才能与工作岗位对接。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还要注重“工匠精神”的融入,让“工匠精神”贯穿职业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浅析如何培养高职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张彦宇 廖志平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从而达到适应行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目的。介绍了工匠精神的内涵、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如何真正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等。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关键词: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俞灏明黄龄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12-0099
·9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