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1.训练内容。高职院校可以从职业理念、职业规划、职业道德、职业行规等几个方面,针对学生欠缺的影响就业竞争力主要方面,如职场礼仪、演讲与口才、管理技能、人际交往与口等内容,分别针对不同的主题,开设时间3—7天不等的训练班。让大学生对等内容有个基本的认识,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养成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和诚实、勇敢等良好品格。
2.训练的方式,不同于传统课堂的老师讲学生听,也不同于在大礼堂里搞讲座,而是采取案例、角扮演、实地演练等方法,使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获得最直观最生动的经验。
3.训练对象,就是训练营中的学生,是在全校范围内公开征集的。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要选择训练营的课程,想要掌握职场礼仪的学生可以参加礼仪训练班;想要提高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的学生可以选择相关的培训班。这样可以打破公共德育课程和就业指导课程那种整齐划一,所有人都必须听相同的课程的局限,更好地调动参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曾舜晞张雪迎
4.训练营建立考核科学测评体系,不再采用一张卷子考试的方法,而是采取平时表现加最终考核的方法。
平时表现指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参加各种体验式活动中的表现,最终考核可以交给参训学生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去完成,根据完成情况决定学生获得的成绩,两者结合决定其是否合格。
5.训练者与被训练者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是教练与被训练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打破学生所处的被动和弱势的地位,可以让他们早一步体验未来职场,改变以往老师苦口婆心,学生爱理不理的现象。
另外,职业训练营还可以从学生中招聘固定的助理人员,协助老师完成训练营的宣传、招募组织、训练考核等训练营的全部活动,让他们获得直接的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米学芹等.试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其培养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09,(2).
[2]周长,王立明.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3]靳慧.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责任编辑:王峰
一、高职学生的职业定位
心形纪念币怎么预约通俗地讲,职业定位有两层含义:一是确定自己你是谁,你适合做什么工作;二是告诉别人你是谁,你擅长做什么工作。职业定位是为了把自己的职业目标与自己的潜能以及主客观条件谋求最佳匹配。从理论上讲,科学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最佳才能、最优性格、
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的。高职学生的职业定位是由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所决定的。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经济建设发展情况看,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的各类一线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定位要体现“三个面向”。
高职学生职业定位、就业特点及应对
○邵建平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完成了从“精英就业”到“大众化就业”的转换。高职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我国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类高职院校长期以来共同关注的重点问
题之一。应分析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背景下高职学生的职业定位、就业特点,提出高职院校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定位;就业特点;应对策略
[作者简介]邵建平(1974-),男,硕士,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工办公室政工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湖南株洲
412000)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XJK06CZC058)。高职探析
GAOZHITANXI71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一)要面向社会技术应用型岗位
高职毕业生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还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应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我国的国情,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专科层次的高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就是在智能型操作这一领域,这也正是企业用人的急需之处。
(二)要面向社会劳动生产型岗位
高职毕业生的劳动,主要体现在与高新科技紧密联系的技能型劳动、创造型劳动。高职教育人才是一种新型的劳动型人才,是容易适应科技进步和发展,能够不断提高自己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操作技能的劳动体。高等职业教育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
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要克服就业中存在的期望值过高、
等靠心理严重、适应能力差等实际情况,更好地认知自我,认清形势,准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这种结合点就是社会劳动生产型岗位。
(三)要面向社会管理服务型岗位
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有社会服务型职业岗位、
事务型职业岗位等。管理服务型的职业岗位包括具有管理性质的服务岗位和具有服务性质的管理岗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岗位定位于具有服务性质的一线管理岗位和具有管理性质的一线服务岗位,是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的。高职应用型人才在管理服务领域的主要工作职能是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术,向特定顾客提供全面或综合性的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根据我国的国情,高职院校学生定位于社会管理服务型岗位,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
二、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
随着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完成了从“精英就业”到“大众化就业”的转换,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四大特点。
(一)就业去向的基层性
基层是吸纳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的空间。基层
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社区,既涵盖了县级以下的党政机关、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更包括多种经济组织,也包括非公有制的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括自主
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高职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基层性是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的,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建设者是否合格、培养的接班人是否可靠的根本性大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
(二)就业岗位的基层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完成了从“精英就业”到“大众化就业”的转换。现在,有更多的毕业生要在更为
“大众化”的相对低的岗位层面就业,出现了就业的岗位层面扩大、下移和分化的现象。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的就业岗位具有很强的基层性。
(三)就业岗位的技术性
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从业者中,掌握精深专门知识和具备精湛操作技能,能手脑并用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就业岗位的技术性是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特点。
(四)就业形式的灵活性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周期性,高职学生一毕业就能到合适的就业岗位是比较困难的,高职学生灵活性就业、
多次就业,甚至临时失业将成为高职学生就业初期的正常现象。社会有多少种就业形式,高校毕业生就可能有多少种就业形式。从就业单位性质看,可分为公有制、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从岗位来源来看,可分就业(占据社会提供的岗位)、创业(自主创业,创造新岗位);从实现方式看,可分一次性就业、预备就业(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暂时待业(包含继续深造,如:专升本、准备考研、国外留学)、灵活就业等;从就业管理性质看,可分显性就业(又称正规就业,即按照国家劳动力市场规范管理的途径和方式实现就业)、隐性就业(又称非正规就业,即没有按照国家劳动力市场规范就业的方式而获取职业)。
三、高职院校的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就业面临着新
高职探析GAOZHITANXI
72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的压力和挑战。“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从2006年的近380万增加到631万,到2009年已达到610多万,每年增加近60万,2010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达到631万人。总计约2600万大学毕业生融入到全国的就业大军中,比“十五”期间净增1500多万人,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占总数的近一半,高职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一)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大众化”就业观高职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应体现在高职学生要树立
“大众化”就业观,要在就业过程中实现“五个新突破”
日本文化特点。一是在就业认识上要有新突破。转变过去“政府分配在国有企事业单位才是就业”的观点,正确认识就业的含义,只要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经济报酬就是就业。
二是在就业观念上要新突破。高职学生择业不能仅仅局限于与行业、专业对口的社会岗位就业,也可以选择跨行业、
跨专业的岗位就业,要有“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三是在就业途径上要有新突破。高职学生要打破“等”和“靠”的思想,积极主动地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主动寻和把握就业机会,不能等待学校推荐就业和用人单位上门求才。高职学生不仅要寻求就业机会,而且要积极创造条件,寻求创业机会,开展创业活动。四是在就业地域上有新突破。就业选择时不能紧紧盯住大城市、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或者是不愿意离开家庭所在地选择就业,而要面向中小城市、边远地区、中小企业和基层就业。五是在就业待遇上要有新突破和新视角。
高职学生在择业时不能追求过高的物质待遇和工作条件,更不能“眼高手低”,要有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薪酬标准观,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敬业精神和创业精神。“大众化”
就业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相对应的,其要义是高职学生要用普通劳动者的就业心态和职业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实现“人职匹配”,认识到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只是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必然地与所谓的“高尚职业”“精英岗位”联系在一起。
(二)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就业工作新机制
就业机制是指由多个结构部分或变量组成,遵循一定的方式对就业行为和就业现象产生影响,并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相互联动过程及其运行系统。一是要构建科学的学生就业率统计制度。高职院校要对初次就业率、年度就业率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着力研究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对策和措施。二是要构建学生就业
率与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办学水平评估相结合的制度,在高职院校内部要形成专业设置、招生、培养、经费投入和就业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三是要构建科学的就业率公布制度。高职院校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各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家庭环境等情况选择专业就读。四是要构建学生就业工作的“一把手”工作机制。高职院校要建立党政
2013年郑恺和姚晨主演的电影“一把手”亲自抓的学生就业领导机构,统筹毕业生就业工作,设立就业决策信息中心,开展就业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实现就业工作的科学决策。五是要构建学院、
系部、班级“三位一体”的学生就业工作网络,明确院、系、班级在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统一指挥协调,分工协作,形成学生就业工作全员参与、
全员有责的就业工作新局面。六是要构建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制度,强化责任,推动就业工作。七是要构建市场机制运作的专业化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制定就业管理制度,健全就业推荐、笔试、面试、考察程序,形成由学校推荐、用人单位面试,考察签约的良性机制。八是要实行毕业生追踪服务,
广泛收集毕业生对教育教学、职业指导等方面的信息和意见,建立起信息反馈体系。
(三)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就业管理新机制
高职院校的办学具有职业性,直接为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培养和培训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人才。从市场经济自主性的特点看,
高职院校要面向市场办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管理机制,建立全程化服务型的学生就业机构。一是要树立市场化就业管理理念,建立统一协调、
分级管理的就业管理和服务机构。实施集权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就业管理模式,使高职院校的就业管理模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高职学生市场化就业的需要。二是要强化系部责任,建立人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系部促进学生就业的积极性的作用,加强系部就业管理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全员化、全程化的系部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相结合。三是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建立适应市场化就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
制度创新是构建适应市场化就业的高职院校就业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度建设和创新,规范学生就业工作,建立起适应市场化就业的学生就业机制。
(四)强化就业基地建设,结合学生就业特点,建
高职探析
GAOZHITANXI73
中国成人教育
CHINA ADULT EDUCATION
立灵活多样的“人才营销”机制看板管理
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是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宏观调控为主要特点的市场化就业模式。
在市场化就业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大力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创新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的特点,建立以行业企业为重点、覆盖其他相关行业的学生就业基地,开辟学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就业基地建设有如下四种模式:
一是“稳定的”学生就业基地。高等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为相关的行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依托相关行业的发展而得到较快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紧紧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把握本行业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特点,根据行业内企业的技术结构升级的要求,改革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具有行业特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基地建设,应加强与行业协会、行业内企业的合作,与本行业的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人才需求供给链”
建设,建立满足本行业企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的“稳定的”学生就业基地。
二是“订单式”的学生就业基地。高职院校除了依托于行业,为相关的行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外,还需要依托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围绕地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地方企业技术结构的升级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建立“订单式”的学生就业基地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基地建设的一种重要模式。
三是“灵活的”学生就业基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大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而中小企业的人才需求主要依托于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建立“灵活机动”的学生就业基地。
四是学生的实习实践基地与就业基地的融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扎实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在企业建立起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习实训基地,同时把实习实践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与就业基地结合起来,构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相结合的就业市场开拓模式。
(五)建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预警机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就是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异常情况进行迅速地探测,分析其影响程度,判断其发展的趋势及变化,及时发布相关预警信息,提出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
政策建议,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预警机制的目的就在于使用人单位、高职院校、毕业生之间在有序、
透明、公平、公正、诚信的环境下实现各自的目的,使毕业生就业方式更多、机制更灵活、渠道更宽广。
为此,一是要建立政策引导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的预警机制;二是要建立市场导向与高校自主相结合的预警机制;三是要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预警机制;四是要建立诚实守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预警机制;五是要建立大学生就业的诚信公示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新生.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
[2]刘太刚,李金桥.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9,(1).
[3]傅家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新论[J].企业家天地,2007,(4,上半月).
[4]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
,2008,(9).[5]董仁忠,马庆发.促进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的制度选择[J].教育与职业,2008,(1).
责任编辑:王峰瓷都景德镇
高职探析GAOZHITANXI
7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