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洪志
考取健身教练
摘 要:专业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建设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一个或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关键词:专业;专业;高职院校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意见》中指出:“中央在100所示范院校中,选择50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进行重点支持。形成500个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提高示范院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因此,专业建设是示范性院校建设的重点,是学校整体水平和基本特的集中体现,决定了一个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专业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长期积累和积淀的过程,通过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学校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就能够有可靠的保证。所以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围绕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积累,是学校发展的长期战略任务。
一、专业的概念
什么是专业?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有什么不同?一些教育论著中虽然提到过专业的概念,但没有作具体的分析。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是以学科为基础,其专业结构是建立在学科结构基础之上,目前我国实施的本科教育专业目录是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这是迄今最新的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和学科划分,共设11个学科门类,249种专业。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体系被称为学科。从专业目录的学科分类体
2022五一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时间系看,所谓“学科”是指若干具有相同级次的学科点集,学科的大小不仅与所含同级学科的数量有关,而且与所含学科的类目级次相关,并随类目级次的上移、学科口径相应增大,学科的学科容量增多。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有着根本的不同,它是面向不同的职业分工来设置专业,正是由于这一重大区别,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具有明显的自身规律。对高职教育来说,所谓专业,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专业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工程对象和相近的技术领域。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各专业可以在一个体系中完成实训任务,在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上也必然有大量的设备是共用的,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实训项目是共同的,这对高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专业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因此必然有相同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相
应地,师资队伍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共同的,必然形成师资队伍专业团队,形成某类专业建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
我国2004年公布的高职专业目录的分类就是坚持“以职业岗位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分设19个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32种专业。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但高职院校专业如何规划和建设是由学院的行业背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发展过程确定的,各院校专业内专业的数量和分布并不与专业目录中的专业划分一一对应。
我的电脑图标 二、专业建设的意义
专业建设是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资源整合活动。专业建设有利于形成高职院校专业的集优势,从整体上提升学院在行业和区域内技能型人才的配置水平和能力;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优势,将分散的实验资源整合为专业化的实训基地(或工业中心),降低实训建设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师资队伍优势,形成专业教师团队,增强专业办学实力;有利于形成学院专业特和品牌优势,提高学院知名度。因此,专业建设对高职院校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怪物猎人世界冰原 第一,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规划的重点。科学地规划专业布局,是使专业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举措,是专业建设科学化和专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步骤,是学院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如何布局,必须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从专业的角度来布局学校的专业发展。专业的布局要考虑学院所处的行业、区域优势,根据学院办学的基础,合理布局专业。
第二,专业建设是形成高职院校办学特的关键。它关系到高职院校特兴校战略思想的落实。优先发展的专业,重点发展的专业,一般应是专业中的核心专业,即专业内师资力量强,办学基础好,社会需求大,初步形成特优势,辐射作用大的专业。高职院校就是要建设若干个重点专业,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显示出办学特。
第三,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由于专业内的专业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围绕专业进行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等方面的投入,降低专业建设的成本。以专业为基础,可以不断地调整专业方向,可以设计或增设相近的专业,以适应市场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南优铉 三、专业的构建
1.围绕产业链构建专业。专业的布局和调整应以服务产业为目标,通过对某个产业链应用性人才需求状况的结构分析,构建与该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专业体系,形成链条式专业。首先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态势,搞清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明确区域内行业发展的重点,预测未来发展的走向。特别是针对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根据学院办学实际,寻、确定一些行业,作为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与依托。要重点加以分析,认真梳理产前产中产后、售前售中售后的产业链,寻获相应的专业链,以此作为规划专业布局的前提,使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形成学院的办学优势和特。
2.围绕职业岗位构建专业。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专业是以职业岗位()为依据,与职业岗位 ()具有一致性。专业的构建要考虑企业岗位的设置背景,针对某个行业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尽可能多地覆盖行业岗位。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打包式”的立体化人才服务,减少企业人才招聘过程中的成本,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逐步形成相应的专业。
3.围绕学科基础构建专业。高职教育的专业是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的,对于学科基础相同的若干专业可以构建成一个专业。如在建筑领域中以数学、力学等学科为基础的
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可以构建成建筑施工类专业,以化学、水力学学科为基础的暖通空调、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可以构建成建筑设备类专业,以经济、管理学科为基础的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可以构建成建筑经济类专业。
四、专业建设的内容
专业建设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一个或若干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1.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内的专业由于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有相当一部分共同的理论、技术、技能基础,因此,基于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模块”式的模式构建,“平台”是根据专业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各专业技术的共性发展和学科特征要求而设置。由公共课和职业技术基础课组成。公共课针对所有专业,按照培养社会人的要求,突出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所要求的最基本素质。职业技术基础课为专业内各
专业共同必须的生产技术知识、产品技术知识、材料技术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是按行业内职业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设课程,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模块”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或专门化方向)而设置,由体现专业(专门化方向)特的课程组.成。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各模块的课程学时数大致相等,学生在修完“平台”课程后,获得专业共同的职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训练,具备在行业内从事专业所包含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就业需要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模块进行学习,主要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分流培养,较好地解决专业内各专业的针对性问题。
2.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专业建设有利于教师团队的形成,在专业的基础上,必然形成师资队伍集,形成某类专业建设的良好的师资队伍环境。同样,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根本所在。选好专业带头人特别是选好专业内核心专业的带头人是教师团队建设的关键,专业带头人通常是指在某一行业领域内对专业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其技术水平处于国内本行业领先地位的技术人才。专业带头人的选拔标准,一般从技术水平、领导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加以评判。作为专业带头人应
该具有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有创新的研究成果,善于从事科技开发、推广,能对本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达到本行业内的先进水平;也应当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专业带头人还应具有学术民主、合作共事的作风,能协调与社会、学校各有关部门及领导之间的关系,为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专业带头人是教师团队的核心,其水平直接影响着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专业带头人的成长,既需要其自身不懈奋斗,也需要学校创造条件,加强培养。
教师团队建设的另一项任务是双师型骨干教师的培养,要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的“双师素质”教师标准,要求“双师素质”教师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教师职称,亦即相关岗位工作经验加教师职称;是既有讲师 (或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专业职称;主持(或主要参加)两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引导教师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
历的教师比例,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512护士节主持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