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梁振伦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课时目标:
  1.用上节课学的古诗学习方法继续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两首古诗。
2.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意思,理解诗句,想象画面。
教学重点: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感悟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抓住关键字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服装厂实习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向国旗敬礼留言  1.背诵《望天门山》
  2.回忆学法
  3.揭示课题,正确朗读诗题。
  4.抓关键字,解诗题。
  (头文字d田中千绘1)题目告诉我们诗写了祖国哪里的河山?(西湖和洞庭湖)
  (2)题目还告诉我们什么?(饮:喝酒,初晴后雨:天气变化)
  5.出示背景资料
  二、运用学法,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2.作者在西湖和洞庭湖看到哪些景物呢?用“  ”划出,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圈圈出;
  3.运用结合注释、联系生活、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诗中美景,描述诗中描写的画面。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多音字:淡妆浓抹   镜未磨
想把我唱给你听 歌词  2.认读: 潋滟         洞庭   白银盘 
  3.分小组汇报交流两首诗意。
  三、抓重点字词,品味美景
  (一)《饮湖上初晴后雨》
  过渡:如果想把古诗读得更有韵味,我们还需好好地品读诗句的意思。
  1.王宝强妈妈去世感受晴雨,想象西湖风景之美
  一:哪一句写的是“初晴”,哪一句写的是“后雨”。(板书:晴、雨)
  (1)走进晴日西湖。晴日的西湖是怎样的?你是通过哪个词读懂的?
  ①出示词语“潋滟”,根据注释理解: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②图片欣赏(出示西湖晴日美景图片)。说话练习:
  中午,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就像_____________
  傍晚,夕阳西下,西湖睡眠金光闪闪,又像________________
  ③揣摩诗人心境。猜猜,诗人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会说些什么呢?
  诗中苏轼只用了3个字就道出了这层意思——晴方好。(换词理解“方”:正)
  (2)走进雨日西湖。雨天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①赏图读词。图文一起出示:朦朦胧胧、山蒙蒙、云雾弥漫、烟雨蒙蒙
  ②看着这些景,读着这些词,雨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说?
  理解“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出示注释)
  ③提问:置身在这样烟雨朦胧的西湖之上,你会有怎样奇妙的感觉?带着这感觉再读。
  ④理解“亦”:你知道诗句中“亦”的意思吗?(也)结合《三字经》“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孔子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词语“人云亦云”加深理解。
  ⑤指导对比朗读:下面,我们也来一次人云亦云,让我们用上这个“亦”字一起来夸夸晴雨西湖。(师:水光美!生:山亦美!师:水光潋滟妙!生:山空蒙亦妙!师:我看,晴是景。生:我看,雨亦是景。师:我看,水光潋滟晴方好。生:我看,山空蒙雨亦奇。)
  2.探究比喻之巧,感受西湖风韵之妙
  ①过渡质疑:在艾青眼里西湖像一面镜子,而白居易眼中的西湖则像一幅图画。为什么在苏轼的眼中,西湖就像西子了呢?让我们来猜一猜,但猜要猜得有理有据。
  理由一:西湖和西子都美。(是的,请你美美地读一读。)
  理由二:它们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我想也是的,西子,西施,西湖,好巧啊,被苏轼这么一比喻,西湖从此就多了一个更秀美的名字——西子湖。板书:西子湖。)
  理由三:西子不管淡妆浓抹都相宜,西湖不管晴天和雨天都很美。
  ②引导对话,感受西子比西湖的巧。(师:如果说,晴天的西湖是浓妆;那么——:雨天的西湖是淡妆。师:如果说,冬天的西湖是淡妆;那么——生:夏天的西湖是浓抹……)
  ③小结:西湖无论何时,都是好的、奇的、美的、妙的,神的,就像怎么打扮都漂亮的西子。引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