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7
饮湖上初晴后雨
磨课心得: 
    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要上好一节课也是如此。
    选择上《饮湖上初晴后雨》完全出自我个人对古诗的偏爱。最初在备《饮湖上初晴后雨》这节课之前,我认真阅读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和众多名师的备课指南,同时也阅读了大量与作者及西湖有关的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以“初读古诗,感知古诗的韵味美;对比阅读,感受西湖的不同美;拓展延伸,领略祖国的风光美”为主线设计了本节课。
    但每次备课我总是有很多想法和顾忌。这个也想讲,那个要说,生怕哪个遗漏了。同时又担心这样表达三年级的孩子是否听得懂;那样设计,对学生来说是不是太深。总之一句话,思绪如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tt
第一次试上发现课堂容量太大,四十分钟根本无法上完。第二次是试上发现难点无法突破。第三次……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一次磨课中,在和学校老师们一次次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后,我的教学目标渐渐明确了,教学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最终向大家呈现了这样一节凝聚着集体智慧的古诗课堂。
教材分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后来天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
学生的审美情趣。”《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有着平仄相对的音律美、丰富灵动的形象美、深遂悠久的意境美,历来为大家所传诵。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加上半期前刚学过三首诗,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在古今诗文对比阅读中,通过想象、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走进诗意境,领略西湖不同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中国古诗文文字的凝练之美,初步理解写作之美,并试着在实践中运用。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在学习中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主要是依据教材的特点,三年级的学段目标和单元训练重点,以及学生的语文实际学习水平。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初”。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古诗诵读,感受古诗的音韵美火男出装,借助注释猜想诗意,想象画面。
2.在古今诗文对比阅读中,通过想象、创设情境等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走
进诗意境,领略西湖不同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在对比阅读中。感受中国古诗文文字的凝练之美,初步理解写作之美,并试着在实践中运用。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诵读积累,想象画面,走进诗境,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领悟写法: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想象,描写。
教学准备:
学生:1.预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和现代文《最美是西湖》。
2.搜集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湖
数学教具(一)诗句引路导出课题。
1.“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猜猜诗人笔下那不小心失落人间的明镜是什么。
2.答案就藏在这首诗里。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班齐读。
农行支付密码3.“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白居易眼中的西湖又像什么?
4.引出课题:几千年来诗人们用心中的画笔描绘着西湖。今天让我们走进宋朝诗人苏轼眼中的西湖,看看他又把西湖比作什么?
(二)板书课题,读准停顿。
(三)学习生字“初”。
1.《说文解字》说道:“初,始也,从刀从衣,裁衣之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初,表示裁制衣服的第一步——用刀裁剪衣料。所以“初”最早的意思是指做衣服的开始。
2.师指导写“初”:准备做衣服啦,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初”。先把做衣服的布料往左边拉开,接着向下扫平,再把右边两个角上下整一整,最后拿起剪刀“咔嚓”一剪,“初”就诞生啦!所以出的左边是——右边是——快速起笔,把“初”在田字格工整地写一遍。
3.了解“初”后来的意思发生了变化。
1)仔细听,后来“初”的意思慢慢发生了变化。课件出示:人之初,性本善。这里的“初”指的是什么意思?初春的“初”又是什么意思?那初夏呢?
2)师小结:是的,后来出泛指一切事物的开始。“初晴”什么意思,让我们把送“初晴”回课题,再读课题。
(四)理解题意。
1.清风徐徐,景宜人,读着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将课件出示的语段补充完整,理解题意。
【教学意图】朗读诗句,设疑导入,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又积累了描写西湖的诗句;字理识“初”字,把握“初”字的本质特点,有效提高识字教学质量。
二、印象西湖
(一)根据学习提示自读古诗。
(二)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读诗,纠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生配合读。
第一遍:多读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咱们配合读,老师读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
个字。读准节奏。
第二遍:这一遍我读后三个字,你们读前四个字。注意看手势,读出轻重变化。
第三遍:最后一遍老师只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句。看谁读得最好听。
【教学意图】古诗讲究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初读时,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在学生自读、老师范读、师生配合趣读等有层次的读中,指导学生把古诗的节奏、抑扬顿挫读出来,先声夺人,为后面的深入理解做好铺垫。
(3)话说印象西湖。
过渡:相信西湖一定在你的脑海中留下印象了,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课件出示:西湖真(    )!
比西子
1.苏轼眼中的西湖。
苏轼把西湖比作什么呢?指名回答。
2.领略西子美。
1)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西子吗?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古诗。
2)西施到底有多美,听个故事吧:传说,每次西施在浣纱溪边浣纱。水中的鱼儿一看到她美丽的容貌都惊呆了,纷纷沉入了水底。因此西施又多了一个诗意的名字——沉鱼。
武汉周边一日游(3)西施美吗?(美!)让我们一起用诗歌赞颂她。女生齐读《佳人歌》。
3.知道西湖美。
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这一比喻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是的西湖和西子一样美的倾国倾城。
师小结:所以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指名回答)
因此我们赞叹道——西湖真美!(全班齐读)
过渡:西湖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继续读诗,关键字来回答。
晴方好
1.rpg游戏制作根据自学提示默读《最美是西湖》。
“晴方好”晴天的西湖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拿出老师课前发的文章最美是西湖:文中第几自然段写出了西湖晴天的美。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默读《最美是西湖》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一句你认为写的最美的句子。
2.汇报交流。
3.想象说话练习。
1)课件出示句子:轻轻荡漾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好像翡翠盘里撒满金丝碎银。
2)全班齐读在看这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作者把闪耀着光芒的湖面比作撒满金丝碎银。)
3)你还会怎么比喻呢,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轻轻荡漾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光芒,好像(                  )。
4.对比阅读、理解诗意、走进诗境,感受中国古诗文文字的凝练之美。
1)课件出示,学生朗读《最美是西湖》描写西湖晴天的语段。
晴天的西湖,真是美得醉人,我们再向四周看看。你看见了——全班男生读绿的句子。你还看见——女生读红的句子。
(2)欣赏着如此迷人的风景,你会想起今天学的哪句诗。指名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