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闹天宫
一、关于作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历来说法很多,比如,有人认为是元朝时的丘处机,也
有人认为是无名氏,直到上世纪20年代,经鲁迅、胡适等人的认定,《西游记》
的作者被认为是吴承恩。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吴承恩从小天资聪明,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才能。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帖。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可是事实恰恰相反,他在科举场上极不得志,考了多少次竟连个举人都没考中,直到45岁才考上一个岁贡生。由于科场失意,境遇不好,生活贫困,他曾遭到势利之徒的笑骂。这种种遭遇使他加深了对封建官场、科场的腐败以及社会上的炎凉世态的认识,心灵里埋下了不平和反抗的种子。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做违心之论以讨好考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
《西游记》虽然是吴承恩晚年写成的,但却做了毕生的准备。小时候,吴承恩经常跟从父亲遍游淮安近郊的古寺丛林,听来许多优美神奇的神话故事。他从小就有好听奇闻的习性,在读私塾时,经常瞒着父亲和老师,偷偷地阅读野言稗史。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青松的诗句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
吴承恩曾写过一本志怪小说《禹鼎志》。他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他的志怪小说、神话小说,写的虽是神仙鬼怪,其实着意的还是在于人间,为的是寄托他的政治理想,鞭笞邪恶势力,使读者悚然易虑,并非无为而作,或搜奇猎异以资谈笑。他创作《西游记》,目的也是如此。在《西游记》四十五回中,写到孙悟空布置自然之神布云、打雷、下雨时,特别命令雷公邓天君说: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孙悟空最恨的是贪赃坏法之官,这与吴承恩在许多诗文中所表现的特别仇视贪官污吏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在《西游记》的神话世界里,处处有人间的影子:神圣的天宫表面气派不凡,至高无上的玉帝却贤愚莫辨,十分昏庸,天庭和人间的王朝相仿佛;地府森严,官官相护,贪赃枉法,无辜的人有冤难伸,和地上的衙门并无两样;妖魔鬼怪杀人吃人,贪财好,仗着魔力法术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简直是人间恶霸、官僚的化身。《西游记》还写到了一些人间国度,那里的统治者大多是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的,这同样是明朝廷君臣祸国殃民罪行的写照。吴承恩塑造的孙悟空,疾恶如仇,神通广大,一切称凶逞狂的妖魔鬼怪在它的金箍棒下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或一命呜呼,或束手就擒,这都反映了吴承恩扫荡社会丑恶现象和丑恶势力的强烈愿望,也是《西游记》民主性精华之所在。
吴承恩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除了《西游记》和前面提到的《禹鼎志》外,他还写了许多风格清逸的诗歌,收集在《射阳先生存稿》中。
怎么蹭网二、成书背景
吴承恩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属于明朝中后期。明朝有两件大事,一是郑和受皇帝委派下西洋,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加强了中国同西方国家之间的联系。欧洲国家已经有了文艺复兴,主张人性,反对神性,以人为核心,赞美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反对禁欲主义。各种思潮相继波及东方诸国。特别是个人主义思想的传播,使中国也产生了一些经济思想家和一些经济思想,诸如,人各有私”“人各有利”“人人各得其分,人人各遂其愿,皇帝和平民一样,都是人,要尊重人格。这些先进的思想不能不使吴承恩受到影响。他在孙悟空身上所集中的以自我为中心,天不怕地不怕,皇帝老儿也不怕的精神,多少应该得益于西方国家人本主义的思想熏陶。
第二个是由于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沿海商业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开始滋长,而它又是与封建思想相对立,二者存在着斗争。吴承恩在他的《西游记》中所反映出来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反对神权,反对专制于文文整容的思想,绝不是偶然的。文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总是受一定经济基础的制约和影响的,《西游记》的创作也正符合这个艺术规律的。
1517世纪之间,对于中国小说艺术发展史来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小说开始往纵横两个方向伸展,展现了彩斑斓、标新立异的繁盛景象,长篇、短制、文言、白话,构成了一个惊人的小说奇观,小说世界已蔚为大观。世称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都产生于此时,它们都是耸立于艺术山中的高峰,其中被鲁迅称之为魁杰”“巨制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就是吴承恩终其一生对中国小说史,也是对世界小说史奉献出的伟大的瑰宝。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
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三、《西游记》的主旨
历来对于《西游记》的主旨有多种看法,但最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的是以下三个:
(一)对人性自由的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孙悟空大闹天宫被镇压的结局,表明作者主观上是想以此谴责野蛮心性的放纵与宣泄。
孙悟空冲决羁绊,蔑视权威,大闹天宫,斗争不懈,客观上表现出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合拍的追求个性自由、肯定自我价值的精神。
(二)呼唤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性美
孙悟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一路翻山越岭、擒妖捉怪、排除万难、百折不挠,首先表现了他的理想和毅力。
作为降妖伏魔能手、排险除难英雄,孙悟空神通广大,战无不胜,突出表现了他的本领和能力。
孙悟空前期闹天宫所表现的桀骜不驯、勇于斗争的个性精神,在后期取经途中仍是一如既往。
(三)对现实的批判性
首先,对天宫、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和西行途中人间国度的描写,都形象地影射现实中皇权统治的种种丑恶:
玉帝天宫,黑暗腐败;佛祖西天,贿赂公行;
阎罗地府,营私舞弊;人间国度,君昏臣佞;国王昏庸,道士作恶。
其次,取经路上形形的妖魔,虽总体象征修心过程的种种障碍,局部上显然还是现实社会地方恶势力的影子。
再次,上界神佛与下界妖魔的相互勾结、残害生灵,正是现实社会中统治阶级上下一体、沆瀣一气、欺压百姓的一种变形写照。佛下凡可以为妖魔,妖魔升天可以成神佛。妖魔神佛勾结联络,形成一张笼天盖日、残害生灵的关系网。
四、整体感知赵琳个人资料
长篇小说《西游记》的中心人物是孙悟空,以他为中心,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两个部
分: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反抗神权正统、追求自由的叛逆性格(第
一回至第七回);二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最后取经成功,修成正果,集中体现他不畏艰险,征服邪恶势力的斗争精神(第八回至第一百回)。本文就是节选自《西游记》中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的前半部分。如果说第七回是孙悟空经历的转折点,那么节选的部分则是其转折事件中最关键之处。在这一部分中,孙悟空被二郎神抓住,先是被押至斩妖台经受各种拷打,但因他吃了蟠桃和仙丹,所以躲过了劫难。后又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煅炼了七七四十九天,非但没被炼出丹来,反而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跳出八卦炉后,一直打到了灵霄殿外。众天神降他不住,特请如来佛祖。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不得翻身。
在这一部分,作者着重要表现的是他的神通广大与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小说的第七回开头就这样写道:刀砍斧剁,剑刳,莫想伤及其身。南斗星奋令火部众神,放火煨烧,亦不能烧着;又着雷部众神,以雷屑钉打,越发不能伤损一毫。大学个人总结这无一不是表现悟空的神通广大。还有,被关入八卦炉之后,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做火眼金睛”。从这可以看出悟空是谙熟八卦之术的,也可见悟空的神通。逃出八卦炉之后与天神的恶战亦可见其神勇。而且作者还用诗文来进一步对悟空的神勇加以刻画。如:一点灵光彻太虚,那条拄杖亦如之。或长或短随人用,横竖横排任卷舒。再如: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伤不着。”“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孙悟空的桀骜不驯的反抗精神在这一部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跳出八卦炉后与众天神的鏖战,另一个是与如来的赌赛上。孙悟空之所以被关入八卦炉中,就是因为他桀骜不驯的反抗。他追求与他人的平等,包括与上天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所以他触怒了天庭的法则——下必须服从上,因而,他被关入八卦炉中煅炼七七四十九天,这四十九天他每时每刻都须忍受丹炉中风烟的熏烤,以至于害了眼病。但这也不能让悟空屈服。获得自由之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蹬倒那个束缚自由、毁坏身体的丹炉,接着就是与天神的一番恶战,直打得凌潇肃个人资料九曜星
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尤其是与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执殿及三十六元雷将的鏖战更为精彩。而与如来的赌赛,则又把悟空的桀骜不驯表现到了极致。悟空首先声明自己是有能力得到玉帝的位置的,他说就长生多少法,学来变化广无边。因在凡间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瑶天。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又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所以,自己的斗争是合情合理的,理应得到玉帝的位置,否则自己还要继续地打下去,使天庭永不清平。其次,敢与佛祖打赌。如果说在彼此较量之前,悟空还不知道佛祖的本事,但是敢于说出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这样话的人断然也非等闲之辈。可是悟空的桀骜不驯的本性使得他坚信自己能够胜利,所以他不但敢于打赌,而且在那五根肉红柱子上留下标记,以防如来抵赖。没想到,英雄末路,终不能逃脱如来的手心,被压制于五行山下,最追求自由的美猴王孙大圣挨了五百年的只能言不能动,饥餐铁丸渴饮铜汁的没有任何自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