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4Grandparents教学后记
第一篇:U4 Grandparents教学后记
Unit 4 Grandparents 本单元Grandparents,教学内容是以生活为主线,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合理利用学生生活场景设计教学内容。核心词汇是always, usually,often, sometimes, never,visit, play sports, go shopping。本单元的核心句型是What do ? What does he/she do..? ? 并综合运用已学句型和词汇讨论日常活动。
第一节新授课的主要内容是把时间副词放在第一,二人称中介绍我和爷爷奶奶的生活,第二节新授课的主要任务是把时间副词放在第三人称中介绍和爷爷奶奶的生活,而第三节的阅读课则是介绍和奶奶的一天,一方面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丰富学生对时间副词在一般现在时的运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泛读、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大量运用时间副词和一般现在时来谈论生活。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能用现学的语言来描述日常生活,特给学生做了不少补充。补充部分呢:
表示频率的单词:never从不;rarely很少,罕见; seldom很少; sometimes有时; often经常;
usually通常; always总是;erery day 每天;once a week每周一次;twice a day每天两次;three times a month 每月3次;
表示活动的词组:go fishing去钓鱼;go swimming去游泳;go hiking去爬山;go boating去划船;go shopping去购物;go to the park zoo beach library cinema supermarket 去公园....;go for a walk散步;go for a journey去旅行;do exercise 锻炼;play sport做运动;play basketball打篮球;play football踢足球;play badminton打羽毛球;play table tennis(ping-pong)打乒乓球;play golf打高尔夫球;play tennis打网球;play computer games玩电脑游戏;surf the internet上网;fly kite放风筝;watch TV看电视;watch movies看电影;run跑步; read读;write写作;play chess下棋;play cards 打牌;cook做饭;have a picnic野餐;ride a bike骑车;write 写邮件给...brush my teeth 刷牙;wash my face洗脸;comb my hair梳头发;go to school上学;play the piano violin guitar 弹钢琴; wash the dishes洗碗; water the plants 浇花;
第二篇:教学后记
“课内比教学”活动——教学后记
线条是最基本的绘画语言,他直接简便的表现出所要描绘对象的形象。本课以《线》绘画为造型手段,引导学生造型元素和造型组织原理进行创造表现。
视觉传达设计就业方向和前景
在设计本课时先让学生了解线有长度,密度与厚度的区别,再欣赏教材图例:浩瀚的沙漠留下了一条条蜿蜒的线,由疏密伸向远方、碧绿的梯田裹上了一层层排列的曲线,时而互相环绕,时而相互伸展;无数冲天散落的烟花为寂静的黑影画上明亮的光线;凝聚的线向四周分散、倾泻···自然界得美丽图形和纹理千变万化,是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学生欣赏完图片后,对线条有而来深刻的感知,在接下来的听看赏环节学生通过多形式多角度的发现线的秘密,为后面的创作提供的深入的素材。在师示范时,引导学生发现表现的多种方法及注意的地方,并大胆尝试制作的乐趣。学生作业时以描绘秋天的秋叶为切入点,重点如何装饰秋叶。学生在动手创作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大胆的想象,充分发挥形象思维能力,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闪光点。美术课中不在于学生画得像不像,也不在于跟老师画得一摸一样。关键在于创新、大胆,学生作业不要受老师范作的约束和限制,老师要想办法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打开思维,要有独到之处。
课堂上学生的感知还是比较落实的,也能大胆描绘出线条的特点,教师则引导学生发现线
吴建豪结婚
条的特点,如改变长短、粗细、弧度、排列方式等就能变出许多不一样的线,充分发现秘密所在。本节课重点是认识和发现线条的特点,学生能大胆运用表现不同的线条,不需要拔高,对一些线条的专用词汇不用灌输于学生,让学生用最直接最生活化得方式去感受乐趣所在。
本节课的对话流程是这样展开的:
1、导入。(绘画小游戏)
2、发现身边的线条。(从生活中展开)
3、从大自然中寻线条。(线条也来自于大自然)
4、通过音乐感知线条的特点。(多角度的感受线条)认识翡翠原石
5、欣赏线条灵动的一面。
6、通过大师作品了解线条的巧妙运用。
7、师示范表现作品,学生发现方法。
8、学生创作作品。
9、课堂讲评,对本课知识有一个归纳及小结。
10、思维拓展,认识线条的另一种美。
第三篇:教学后记
《桃花心木》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我带领学生朗读了这句话以后,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文本,理解了树木的“不确定”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学生再联系生活实际,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以及优越条件娇惯,经不起生活的磨难的事例,最后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顶碗少年》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应该教得简单。但这简单绝对不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般匆匆而过。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就是根据文前提示语中的两个要求展开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忽然发现,这篇课文中“惊心动魄”一词值得一抓,而且,抓住这个词,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学生根据要求默读课文后,交流: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第一个学生马上就说: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很有挑战性的表演,并从文中出了三个关于“碗”的描写来谈自己的理解。
日利率0.05%是多少
第二个学生说:这是一场让人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他是根据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感受到的。变更流程
这些还是浮于文字表面的感受。第三个学生说:这是一场让人感到温暖的杂技表演。根据是文中关于老者的一段描述。这个思考引领着同学进入了文本深处。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这位少年第一次失败后的举动、第二次失败后的神态和老者对他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后的神态,尤其抓住“镇静”一词,让学生领悟到“少年在老者的鼓励下,经受住了失败的考验,战胜了自己。”至些,我又一次回到“惊心动魄”,抓住这一句“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
拼搏”让学生思考:这一扬拼搏用“惊心动魄”来形容仅仅是因为这场杂技表演的难度大吗?试想:对于台上这位少年的心理来讲,何尝不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呢?是什么让少年在这场拼搏中最终获得成功?
这样的追问之后,让学生说说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就水到渠成了。他们马上把预习时《词语手册》中背的“积少成多”中的关于“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名言一一写了下来。但是,从老者的角度呢?学生又联系到了《同步阅读》中一篇文章的相关句子:
“在生活的长河徜徉,谁都会有拿不准的时候,感觉自己没分量,快被命运冲去了,若是此时传来一个振奋的声音,也许这个人就会成为一座大山。”(《第一声喝彩》)
张翰娜扎多么恰当!背诵、阅读的积累与本课的学习结合在了一起。而这个结合是多么自然。我喜欢这样的自然!
最后又一次从写作的角度引导学生回到整体。这个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用好这个例子。不能停留在对文本内涵的感悟上,更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5.《手指》教后记
《手指》这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
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