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文教学反思合集
反思 内 容
页码范围
1、北京的春节
第  1  页
2、腊八粥
第  2  页
3、古诗三首
第  4  页
4*、藏戏
第  5  页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第  6  页
习作一
第  7  页
语文园地一
      第  8  页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第  9  页
6、骑鹅旅行记(节选)
      第  10 页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第  12 页
口语交际:同读一本书
    第  13 页
习作二 
第  14 页
语文园地二
第  15 页
快乐读书吧
第  16 页
8、匆匆
    第  17 页
9、那个星期天
第 19  页
习作三   
      第 20  页
10、古诗三首
    第 21  页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 23  页
简自豪
12、为人民服务
    第 24  页
13、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第 25  页
综合性实践:奋斗的历程 
第 26  页
语文园地四
第 26  页
14、文言文二则
第 27  页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第 30  页
高铁能带酒吗16、表里的生物
第 32  页
17*、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 
第  33 页
柳岩图片
万绮文口语交际 :辩论
电脑锁屏第  35页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
35
语文园地五
第  36页
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
第  36 页

1《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部编版新课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加见识,语言简洁而生动,文质兼美,是学生培养语感,进行思维训练,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平台。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在教学过程中能贴近学生生活,注重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因为在讲授本节课时,我们的新年刚刚结束不久,学生对自己及家乡新年的习俗还记忆犹新,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畅谈过年的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整堂课学生们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比较热烈、浓厚。
这样的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学习的兴趣,通过他们彼此之间的交流还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留意生活的良好习惯。
2.本课教学设计采用列图表的形式合理流畅,能全面把握教材。学生不仅理清了文章的脉络顺序,还一目了然的辨析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3.注重课本和阅读衔接的联系。将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梁实秋的《过年》、斯妤的《除夕》作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不同区域不同的年文化、年习俗及不同阶段的人物心理。
4.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语言很有特。在本节课上。我放开手引导学生去感悟老舍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达到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对于重点段的教学,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
更好。
三、不足之处
教学的节奏把握还应该明快一些,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还应该确切些。
在语言训练点的选择上,选择面较窄,达不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说话句式训练的设计,只针对多数学生,而对一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讲难度较大,甚至难于掌握,应该对这些学生多点关注,设计合适、让他们乐于进行语言表达的句式训练。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对于课文要着眼于整篇课文,除夕重在一个“忙”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
而无味了。
2 《腊八粥》教学反思
《腊八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写了八儿等粥和喝粥两件事,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1)课本与课外结
由于本课大量描写了“腊八这个浓浓的民俗,课堂教学中,把课文与本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上课引入课文,我就明确告诉学生:喝腊八粥是一个民俗。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到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接着我问学生学完了说说今年两会什么时候召开2022
我们本地有什么民俗?我们本地有过太平桥的习俗,是不是也很热闹,很有意义。这样一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