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世界古代史(二)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国家
女明星露底照
教学目标:
1、识记: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拜占廷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等基本史实。古代日本和阿拉伯帝国的重大史实。
2、认识: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盛极一时、城市兴起,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大化改新确立了封建制度和伊斯兰教的创立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从东西方的差异上,掌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大化改新、伊斯兰教、拜占廷帝国、阿拉伯帝国及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导入:提问“如何看待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49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
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7-12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49—51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1世纪时,基督教兴起巴勒斯坦地区,主张耶稣就是“教世主”,忍受苦难,死后可以进入“天堂”,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2)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皈依基督教,改革土地分封形式,要求得到封地的人
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形成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封建契约关系,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查理划分教区实行“什一税”,800年加冕称帝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史称“查理曼帝国”。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3)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开始于9世纪、11世纪遍布欧洲,
其土地分为直领地和份地两部分。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
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天佑禁播原因
(4)产生于10世纪的西欧新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
的城市发展更快。城市居民常用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手段来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许多成为自由城市。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农奴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转变为
市民,市民阶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
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
(5)大学的兴起_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6)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它对东西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
为后来西欧的_文艺复兴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罗马民法大典》由《查士丁尼法典》(不包括查士丁尼执政时的法令汇编)、《法学汇纂》、《法理
概要》、《新法典》四部法律文献组成,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7)5世纪初,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孝德天皇
进行了“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
社会)。武士集团的形成: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所组织的私人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12世纪晚期,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_武士阶层_手中。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8)穆罕默德阐述独尊真主“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他最初在麦
加城传教,于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国家雏形),此后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
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1258年,蒙古人攻陷巴格达,帝国灭亡。
(9)阿拉伯的文化成就与贡献:①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
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②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③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
宝。④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问题探究:请学生自主完成下列简答题,然后轮流口答,教师小结归纳。
(1)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实行“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①内容:内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
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
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②意义: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请列表比较古代世界三大宗教异同。
(3)简述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A、灭亡: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B、对文化的影响:它
对东西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_文艺复兴_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4)简述阿拉伯的文化成就及其作用。
A、成就: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①阿
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
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②代数学:完整的代数学是阿拉伯
人创造的。③医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
经典。④文学: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B、作用:阿拉伯人担当了
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3、整理归纳:教师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归纳下列知识。
(1)一园一市一集团一法典:西欧庄园、新兴城市、武士集团、《罗马民法大典》。(2)两次改革:西欧封建改革、大化改新。
两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两大帝国及其贡献: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
4、高频考点:
世界三大宗教
项目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创立背景公元前6世纪,古代
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巴勒斯坦地区的犹
太人长期遭受苦难
阿拉伯半岛社会动荡不
朴孝敏喜欢付辛博
安,人民渴望统一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1世纪7世纪初
创立地点古代印度巴勒斯坦地区麦加
创始人乔达摩?愁达多
(释迦年尼)
耶稣穆罕默德
5、考点升华: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约1000年,西欧封建社会初期,长期战乱,王权薄弱,教权与王权并立。中国自秦朝开始,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皇
权至上。
6、典例精析
例1 ((2018?张家界)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根据以下信息,它是哪一宗教(D)
①创立者是穆罕默德②经典是《》③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④它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材料二改新的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1)材料一反映了西欧封建社会的什么制度?分析西欧和中国的封建制度有何
不同?【封君封臣制。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下,封建主和附庸之间是逐层分封,逐
级保护和负责;中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描述的是日本历史上哪次社会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效仿的是中国封建
社会哪一时期的社会制度?这次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大化改新;隋唐时期(或唐朝寸期);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7、巩固提升:
(1)(2018·东营)观察下边的示意图,它表现的是(    D )伯牙鼓琴译文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印度的种姓制度如果就造句
C.罗马的奴隶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李思非诚勿扰(2)(2018·宜宾)下列三幅图片所代表的宗教分别是(    D )
释迦牟尼图耶稣受难图清真寺图
A.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B.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C.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    D.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3)(2018·北京)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激然300榜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
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C)
A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费族
(4)(2018?临沂)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
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地
影响了人类历史。它被下列哪个国家灭亡(    C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国家  D.阿拉伯国家
(5)(2018?无锡)孙立祥在《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中指出:日本通过三次
“开国”,成功实现了社会的全面转型。日本完成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事件是
( D )
A.战后社会改革  B.实行幕府统治  C.建立法西所专政  D.大化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