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 2
005-12-30作者简介:
简华春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 社科部,广西百 533000
)摘 要: 右江革命根据地建设时期,右江军民通过音乐手段来推广革命道理,创作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红歌谣。他们用流行的革命歌曲、民歌、民谣等形式在圩场、会议、学校通过教唱、对歌、演唱、传唱的方式控拆黑暗社会、发动民众,讴歌农民运动及战斗生活,赞美苏维埃建设,表达了右江民众热爱党、热爱红军和积极参加革命的朴素情感,具有明显的革命教育和文化传播作用。
关键词: 右江农民运动;
右江根据地;红歌谣[分类号] I 276.211/.2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08-8113(2006)02-0051-05S o n g s o f t h eR e dF l a g D u r i n g
t h eP e r i o d o fY o u j i a n g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B
a s e J I A N H u a -c h u n
(;"<%$&8")&(*H (/’%0H /’")/"1,B (4>’%)5C
"%/2"$1.(00"5
"*($:%&’()%0’&’"1,=%’1",34%)56’533000,.2’)%) A b s t r a c t :D u r i n g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Y o u j i a n g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B
a s e ,t h e s o l d i e r s a n d p e a s a n t s i n Y o u j i a n g a r e a e m p l o y e dm u s i c t oe x p a n d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t r u t h ,c r e a t i n g a g r e a tn u m
b e ro f s o n g
陈尊佑so f t h er e df l a g o fv a r i o u ss u b j e c t m a t t e r s .T h e y d i s c l o s e dt h eu n f a i rs o c i e t y ,a r o u s e dt h e p u b l i c t h r o u g hs i n g i n g o r t e a c h i n g t o s i n gp o p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s o n g so r f o l ks o n g s a t f a i r s ,m e e t i n gp l a c e s ,s c h o o l s a n d s o o n .T h e s o n g s s p o k e h i g h l y o f t h e S o v i e t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a n d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Y o u j i a n g
p e o p l e l o v e d t h eP a r t y ,l o v e dt h eR e dA r m y ,a c t i v e l yg o t i n v o l v e d i nt h e r e v o l u t i o n .T h e y a r eo f g r e a t v a l u e o f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e d u c a t i o na n d c u l t u r a l p u b l i c i t y
小学语文教研总结. K e y w o r d s :P e a s a n tM o v e m e n t i nY o u j i a n g ;Y o u j i a n g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B a s e ;S o n g s o f t h e r e d f l a g 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歌谣是革命历史条
件下的产物。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右江军民配合革命的中心工作,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创作了数量
众多、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题鲜明的红歌谣。他们用流行的革命歌曲、民歌、民谣来控拆黑暗社会、发动民众、讴歌农民运动及战斗生活,赞美苏维埃建设。
第19卷第2期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6年4月
V o l .19-N o .2
J O U R N A LO FY O U J I A N G T E A C H E R SC O L L E G EF O R 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G U A N G X I
A p
r .2006
作为时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它生动地描绘了右江农民运动和根据地建设时期的历史画卷,具有明显的革命教育和文化传播作用。
一、歌谣的种类、传唱场所和方式
右江地区居住着壮、汉、瑶、苗等各族人民,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古能歌善唱,民歌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右江革命工作者和歌手非常注意民族和地域特点,积极采用民族化、大众化的语言,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将右江地区众原本就十分喜爱的许多民歌、粤曲、大众诗进行改编,通过把新的革命词汇及革命道理溶进歌体之中,吸取了传统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族民歌的表现手法,又有一定的创造和发展。革命山歌、革命歌曲的创作空前活跃,使之在发动和组织各族众参加农民运动和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及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农民运动的开展过程中,右江农民运动的领袖韦拔等人非常注意运用传统民歌曲调填上新词,编写了大量的新民歌,宣传革命道理,动员众参加革命斗争。韦拔在东兰开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唱革命歌曲和编写民歌是一门必学课程,每个学员不仅是农讲所山歌宣传员,还要学习编写革命山
歌。与此同时,右江党组织也非常重视民间文化教育普及和宣传作用,倡导和鼓励运用歌谣等形式编写文化教材,把歌曲作为宣传革命的工具。此外,还有当地广大众适应革命的需要创作的山歌,出现了不少编、唱革命歌谣的能手。由于歌谣的形式本身就为众所熟悉,歌谣的内容反映的又是农民运动和根据地时期军民自己的战斗生活,所以深受广大众的喜爱,出现了一人唱过万人传的景象,这些民歌有的至今还在流传。
右江革命歌谣传唱的场所有圩场、会议、学校等,主要是通过教唱、对歌、演唱、传唱的方式。开会先唱歌,以歌传情,以歌感人,以歌召唤人,这是韦拔倡导的。无论到哪里,他都利用众喜闻乐见的山歌,以会议内容先编写山歌,布置人员演唱,把众吸引过来,会议未开,众就明白了大意。同时,为普及文化,发展教育事业,无论是农民运动兴起之初在各乡村普遍设立的农民夜读班、启学班,还是百起义后右江各县苏维埃政府开办的各种类型的劳动小学(列宁小学、新民小学、民知学校、瑶族小学)以及农民夜校、识字班、训练班等,都积极组织农民学文化,让劳动农民子女免费入学,实行普及教育。把流行的革命歌曲翻译成壮语,教大家唱,在教学中传播革命道理,帮助农民逐步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右江各地的农民运动骨干和地方党的领导干部还亲自编写歌谣,许多宣传材料成为了编唱歌谣的好素材,如夜校妇女班教材就写道:“我们妇女,几千年来,守着旧礼教的束缚,恶势力的压制,不能自由,不得读书,终身做人家的奴隶牛马。一些的人生快乐也觉不着。妇女同胞们!快醒来,打破这黑暗的社会,我们痛苦才能解除,我们幸福才能得到。”[1](P162)
右江红歌谣成为了发动众、宣传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方针政策的重要载体。革命的理论和主张通过歌谣这条特殊的“生命线”把农民运动、党、红军和苏维埃的主张、纲领的宣传直接传达到最基层的民众,融入到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之中。宣传队在县城、乡村圩场演唱、教唱和传唱革命歌谣,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有的山歌唱道:“今天不是圩日子,我们下乡来宣传。大家都来听一听,听我妹子讲一段。各级成立苏维埃,派我来此作宣传。苏维埃政府成立了,穷人抬头得见天。”[2](P78)山歌娓娓道来,旋律优美,通俗易懂,感人至深,达到了“从日常生活问题说明党的主张”,“显明阶级的意义”[2](P79)的目的。
右江红歌谣的种类有流行革命歌曲、民歌、民谣和粤曲等。仅流行歌曲的类型,就分为外来传入的革命歌曲、粤曲,也有当地编写并广泛传唱的汉语歌曲、山歌。如流行的革命歌曲就有《国民革命之歌》和《工农兵之歌》等,《国民革命之歌》的歌词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革命,革命成功喜欢畅。”[3](P292)表达了人民希望打倒军阀,期待革命胜利的感情。
还有当地众编写的壮歌,如有一首宣传共产主义的山歌是:“革命的花累光统(革命的花开得很鲜艳),被压迫民种朝岳丘(被压迫民族才得抬头),共产主义传旭斗(共产主义传出来),斗救中国楼云来(来救中国的人民)。”[3](P276)
此外,流行于右江各县汉壮族杂区的还有粤曲,如《革命小曲》唱道:“可怜无靠的劳动同胞们呀!什
么大权威,什么旧制度,都是你们颈上的枷锁。什么自由,什么平等,都是你们梦里的南柯。他们暖衣饱食,你们挨饥挨饿,他们耀武扬威,横敲直剥,你们只好甘心受着罪过。他们饮食园林,娇妻美妾,你们却是奴隶岁月,牛马生活。他们脑满肠肥,杀人放火。同胞们啊,这种惨状,你们不去打破靠谁打破?!同胞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2期
们呀,别再怯懦!敌在眼前,在手里,我们快起来团结哟,起来团结哟!”[3](P404)
朱军事件是什么事件著名的民谣,除揭露土豪劣绅罪恶的《土豪劣绅四字经》外,还有红七军政治部编写的揭露、讽刺和抨击国民党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反动实质、激发广大人民众觉悟的《国民四字经》:“三民主义,糊涂到底;五权宪法,夹七夹八;建国大纲,官样文章;以党治国,放屁胡说;提高党权,罪恶滔天;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清党反共,革命送终;军政时期,军阀得意;训政时期,官僚运气;宪政时期,忠实党员,只要洋钱;恭读遗嘱,阿弥陀佛。”[4](P6)连反动派也不得不承认,《国民党四字经》在根据地里“随外(处)涂写,虽数岁小孩,亦能熟诵”。
此外,《红军纪律歌》、《建立苏维埃》、《努力革命歌》、《老板心最毒》等等都是当年流行的革命歌曲,大人、小孩都会唱。
二、歌谣的内容和作用
乒乓球双打几局几胜右江红歌谣的内容丰富,它反映了农民运动和根据地建设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比比皆是的壮族红歌谣,更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和鲜明的山乡特,非常通俗易懂。因此,很容易为右江民众所接受,传播更加快捷,更加深入人心,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政治功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从红歌谣的传播对象、内容、形式、作用等方面来看,都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性、大众性、阶级性、革命性和战斗性。
第一,宣传革命主张,号召农民参加农会。为宣传发动众,韦拔编写了许多宣传革命的主张者、领路人马克思和列宁的山歌,《游历三年整》和《齐跟列宁冲向前》是最著名的两首。《游历三年整》唱道:“游历三年整,到了革命。领路是列宁,革命为人们。凡是苦百姓,革命才翻身。游历三年整,到了革命。马克思主张,拯救我农民。领路是列宁,革命为人民。”[5](P3)
古惑仔照片兄弟图此外,韦拔还编写了壮族勒脚歌《办起农协清罪恶》“贪官劣绅行剥削,穷人受亏命难活。农民协会已办起,齐心起来清罪恶。我吃糠粥难顶饿,他吃鱼肉喊快乐。贪官劣绅行剥削,穷人受亏命难活。打倒地主资本家,从此天下唱欢歌。农民协会已办起,齐心起来清罪恶。”[5](P6)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加农会的积极性。当地百姓也创作了许多歌颂农会的山歌,当年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壮族民歌是:“农民协会成立起,我们到老得好处。打倒土豪和劣绅,我们前途无限好。”[6](P19)这些山歌成为当年人们的口头歌,流传甚广。
第二,控拆黑暗社会,鼓动农民。如用壮话演唱的山歌:“娄为勒本当利(我们为何这样苦);啃宿,肉兰芽(吃稀饭,住茅屋);布化登谋密(穿破烂衣裤;)他十肉兰瓦(他们住瓦屋);吨布缎化绸(穿缎衣绸裤);想密引痛苦(想来真痛苦);礼合恒达来(仇恨装满腹);劣绅土豪应当卡(劣绅土豪应当杀);他否登那娄石共(见面就铲除)。”[3](P293)韦拔还编写了一首《革命歌》:“细想这社会,太不平等,终日劳苦的人无吃穿?凡我农友,都要联合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资产阶级,才得幸福!”[5](P4)这些山歌不再像旧歌谣那样仅仅是在揭露罪恶,诅咒黑暗社会,诉说苦难的生活,而是通过愤怒的控诉和对旧世界的鞭挞,号召民众起来反抗和进行武装起义。
为揭开东兰农民运动的序幕,韦拔奔走乡村,以民歌号召民众,组织农民武装:“民国十二吉利年,联合起来冲向前。马刀鸟扛起来,去抓龙甫(韦龙甫,东兰县团防局董,大恶霸)大狗官。手拉手来肩并肩,四方农友心相连。”[7]农军深受鼓舞,连续三次攻打东兰县城,赶走了县官,清算了韦龙甫。
第三,歌唱中国共产党,赞美工农红军。百起义前后,随着右江地区的封建势力被扫荡,各族劳动人民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解放。他们把党、红军视为救星,到处传唱革命的歌谣:“斧头不怕硬丝柴,红军不怕反动派;豪绅地主威风倒,各地建立苏维埃。打倒国民党军阀,如今生活变好了;消灭豪绅和地主,分得田地我得耙。”[8](P44)“半夜盼望日出山,白天盼望乌云散;早盼风来夜盼雨,盼望红军早回来。”[9](P85)1929年12月11日右江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平马镇召开,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了,右江各族人民高声歌唱:“红旗一插天地红,当家作主乐融融,壮人跟党闹革命,世世代代不受穷。
”[10]表达了人民拥护党、红军和苏维埃的坚定决心。
第四,号召工农兵团结战斗,发动妇女和少年儿童参加革命。当年号召工农和士兵团结革命的《工农兵革命歌》是这样唱的:“谁是革命主力军?我们工农兵。工农和士兵,原来都是一家人,自由被剥夺,血汗被吃尽,受苦受难受压迫,要求解放做革命。团结前进,向着敌人去拼命,不怕流血与牺牲。争自由求平
简华春/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歌谣初探
等。军阀资本家、地主和豪绅、帝国主义者,我们一定要扫平。工人有工作,农民有田耕,退伍士兵得安乐,革命得完成。”[3](P404)
还有发动妇女参加革命的山歌,如:“想三从四德,挨打又挨骂;想苏维埃,当红军,分田地又得谷;大家起来做革命,打破压迫阶级……起来啊,起来啊![11]许多劳动妇女纷纷组织起来,冲破旧礼教的束缚,加入农会,涌现了一批早期的妇女革命骨干,她们积极参加农讲所、农民启学班学习,下乡上街宣传演讲,发动民众参军参政。
“走上前去啊,曙光在前,同志们奋斗!用我们的刺刀和炮,开自己的路,勇敢向前,踏着脚步,要高举我们少年的旗帜。我们是工人和农民的少年先锋队!”[3](P404)这首歌是当年活跃在右江的少年先
锋队和童子团经常演唱的《少年先锋队歌》,他们在土地革命斗争中,站岗放哨、侦察敌情、进行军事训练,开展写标语、演戏和演唱革命歌曲等宣传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五,号召青年参加红军,支援革命战争。韦拔编写了一首《号召青年当红军》的歌谣:“劳动众快快醒,参加革命当红军。青年的同志,应将重担负于肩,个个练成铁石坚,不怕苦,不怕死,才算得真正革命。一切障碍反动都肃清,方不负红军的威名,唱凯旋。”[3](P404)获得翻身解放的各族劳动人民,到处传唱着革命的歌谣:“喊声天地震,好比春天响雷声;跟着拔哥闹革命,快快起来当红军。”[9](P85)反映了人民众对红军的巨大支持和高度的革命觉悟。右江各族众将能够参加红军当成一件无限光荣的事情,出现了不少父母送儿女、妻子送郎参战的动人情景。
第六,批判封建习俗,倡导新型风尚。随着农民运动的开展和根据地的建立,右江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现在歌谣方面的就是当时出现了许多抨击包办婚姻、提倡婚姻自主、男女平等的壮歌,有一首唱道:“拉贯桃列定不里(古时道理定不好),因语兰女不平权(因而男女不平权),强迫婚姻国累便(强迫婚姻做的很毒辣),耐想呕气全朝云(想起来气愤终身),得国牛马斗看待(当作牛马来看待),本不多耐及修里(多么悲痛和受亏)。”[3](P277)“自由婚姻真潇洒,由才勤打楼卡列,拈民不敏旬布结,立何爹也,六府”。歌意是:自由婚姻真正好,结婚不由父母包办代替,选择对象全靠自己的眼光和心意。[13](P21)
还有抨击穿古装,戴手镯、耳环,不愿剪头发等陋习的壮歌:“登布驳道化丁选(古代服装壮语名),装国仰线及非凡(装着浪费和不平凡),青年妇女不改装,立肉黑暗几来点(还停留在黑暗中道几时?不而立再不肯毛(哪个还再不剪发),似羊独怀本弄班(就象牛尾巴扫村道),不而得虽及得困(哪个戴耳环和戴手镯),似哭手铐坐而简(就象一双手铐套在手上)”[3](P277)。右江农村出现了广大妇女踊跃剪长发,改服装,拆耳环,去手镯,实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取缔童养媳和一夫多妻陋习的新气象。
第七,反对民族压迫,提倡民族平等。“推翻一切压迫工农劳苦众之特权阶级”的新观念被右江众接受并植根于心中,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苏维埃成立,各民族平等,打土豪分田地,大家得翻身”。[13]韦拔也编写了一首宣传民族平等的《如今瑶胞得解放》山歌(壮族勒脚歌):“如今瑶胞得解放,瑶家子弟进学堂。民族平等样样好,瑶家骑马上圩场。有挑有担自己挑,哪个请伕就推翻。如今瑶胞得解放,瑶家子弟进学堂。不给土豪抬轿子,不给劣绅当肉床。民族平等样样好,瑶家骑马上圩场。”[5](P6)东兰西山地区瑶胞唱的民谣由:“西山山高入云天,瑶族茹菜过终年。要想吃饱穿得暖,除非山主不要钱”[14]到高兴地唱着山歌欢庆自己当家作主:“众位瑶胞一起来,同进官府也不碍。工农掌权坐天下,因为有了苏维埃。”[15](P85)获得翻身的各族人民,踊跃参加赤卫军、红军,打土豪,打白军;同时积极支前,送信侦察,掩护干部,救护伤病员,他们以巨大的热情支持革命,坚决保卫红政权。
第八,歌颂土地革命和新生红政权,赞美欢乐新生活。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随着土地革命运动在
右江各地的逐步开展,出现了“分田分地真忙”的生动景象。获得土地的农民像获得了新的生命,翻身解放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在红歌谣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他们纷纷编唱颂扬土地革命的民歌,用歌声去歌颂新生的红政权,赞美欢乐的新生活:“跟随共产党,翻身齐有分;不论老和少,人人有田耕。田地都均分,吃穿也平衡;分田又分地,没有谁争论。”[3](P220)“苏维埃真英明,领穷人闹革命。家家有粮吃,个个有衣穿,苏维埃掌大印,为人民谋利益,天下得太平。”[15](P60)反映了人民阶级意识的真正觉醒以及对土地革命的热情和极大的革命积极性。一批用现成曲调填词的农民之歌应运而生,当时以农友创造世界与团结斗争为主题的《农会歌》盛传于各村庄,歌词是:“青的山,绿的田,灿烂的山河;美的水,鲜的食,玲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2期
珑的楼阁。谁的功?谁的力?劳动的结果。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啊!”[16](P105)贫苦农民得到了土地,认识到了农民运动的好处,更加热爱和拥护党和苏维埃政权。
第九,鼓舞坚持游击战争,坚信革命成功。革命歌谣在教育根据地军民、鼓舞斗志和坚持对敌斗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四一二”反革命后新桂系军阀对东兰进行残酷“围剿”,农军粮食断绝,处境极其困难,陈伯民写下了一首洋溢着革命乐观精神的《壮瑶走新生》,让大家传唱:陡岭密▋,丛林森森,粉战刀齐奔腾。粮食封锁已三月,同志们,共难吃草根。大树当战棚,山茅当被窝,并肩吧!
勇敢冲锋,犹如右江浪潮生。疾风怒刮,大雪飞纷,围火腹中暖,冷刺背薄寒。奋斗呀,剿白匪,壮瑶走新生![16](P59)这首战歌深深地感染和鼓舞了农军战士不畏困难,坚持革命斗争。
红七军离开右江后,笼罩着右江,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百龙川乡仁相赤卫队经常以韦拔生前写的一首诗《雾散天会晴》(壮族长短句勒脚歌)来鼓舞士气,克服困难,坚持游击战争。1932年,面对国民党的重兵“围剿”,韦拔在西山老林编唱了《赶贼出东兰》的山歌,鼓励当地军民坚持斗争:“快起来联络,腰间插驳壳。赶贼出东兰,重建我山河。匪贼来烧杀,高山当住所。兄弟莫忧虑,共产党掌舵。”[7]根据地军民还唱着“三把洋铁打把刀,挂在腰间动摇摇,谁人敢拦革命路,不断头来也断腰”[17]的山歌,体现了不畏艰苦、乐观豪迈的精神风貌,表达了革命到底的决心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文化与大众融合是文化事业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正是有了农民运动领导人和各级党政军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采取的有效措施,有了从普通宣传队员到一般干部战士的积极参与、大力协作和宣传以及革命众的积极响应,根据地通俗形式的大众文化蓬勃发展,使得红歌谣成为了当时十分普遍的文化现象,这是根据地文化建设中最为突出的成绩。虽然有一些作品,流传时间比较短,艺术上也显得粗糙,然而其感染力和号召力却是不容忽视的。右江红歌谣通过音乐手段来推广革命道理,传播了文化,歌颂了党,歌颂了红军和苏维埃政府以及右江农民运动,表达了右江人民热情支持革命的思想感情,起到了发动和鼓舞民众、打击敌人的作用,这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参考文献]
[1]中共百地委党史办公室编.百地区党史资料人物
(二)[Z].1992.
[2]广西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会编.纪念百起义五十周
年论文资料选编[Z].
[3]中共东兰县委党史办公室编.东兰革命根据地[Z].1990.
[4]百市史志办公室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百市党史
资料[Z].1993.
[5]黄耿主编.右江战歌[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6]广西右江革命文物馆编.右江革命文物陈列资料[Z].
1993.
[7]覃剑萍.韦拔开创新民歌[J].文史春秋,2001,(1).
[8]钟文典.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广西[M].南宁:广西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3.
[9]老战士回忆红七军[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59.
[10]广西军区理论组.光辉的历史篇章---纪念百起义49
周年[N].广西日报,1978-11-29.
[11]龙润忠.在红风暴中锻炼成长的左右江青年[M].广
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1999,(6).
[12]百市党史市志办编.百市人民革命史[Z].1994.
[13]庾新顺.伟大的壮举光辉的篇章---纪念百起义和龙
州起义70周年[J].广西党史,1999,(6).
[14]沈君积,谭庆.论百起义的社会基础及胜利的原因
[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0,(1).
[15]吴忠才.百红旗[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
建国大业明星[16]中共东兰县委党史办编.东兰党史人物传(一)[Z].
1988.
[17]覃成号.试论右江革命根据地对促进壮族发展的作用
[Z].纪念百起义、龙州起义70周年暨广西解放50周
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打印稿.
【责任编辑:韦国友】
简华春/右江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歌谣初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