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广西文学再思录
[内容提要]广西文学从1919历经百年至今,走过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争鸣与交织,已形成一个既具地域特又有现代特质的规模与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其基于地缘和历史因素而独有的多重文学传统的滋养,与在开放交互的时代语境下对现代话语资源的交融借鉴是推动它发展繁荣的核心力量。从少数民族文学的讲述到现代主义文学的产生,再到后现代文化冲击下的突围,广西文学革故鼎新、与时偕行的步伐铿锵有力,在西南边陲之地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文学新貌。在这百年节点上回望其来路,细数闪光时刻、沉思不足之处,既是一次梳理,又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启。随着又一个百年历程的启动,广西文学有望扩大其“边地”的圈迹,与中心连接、与世界对话,将其小地方与大历史的言说之声诉诸世界舞台。
[关键词]百年广西文学多重传统文学资源现代内涵
从开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新文化运动算起,广西文学作为构成其体系的一部分,也随之走过了跌宕起伏而又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在这百年中,广西文学不仅用自己独特的文学资源和文化传统丰富了中国文学话语体系,还在续接五四火种的同时保持着一种先锋的异质性,不断吸纳现代性的叙事元素,积极进行多样化的叙事尝试和美学探索,渐渐在边缘之地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铿锵有力的文学力量,并由此“边”散射出与世界对话的信号。在这个过程中,广西文学不再仅仅拘囿于少数民族文学的框架中,而是拥有了独立的价值与魅力。
回望其浩浩百年发展历程,可以见出以下几点传统与变迁:首先是对五四传统的承继。尽管广西在空间上与五四中心相隔甚远,新文学精神广泛传播的时间节点也较为滞后,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广西同样有先行者接过了五四的火种,同样有“走出去”的文人立志祛除其时文学的陈腐之气,为其注入新的活力o 在他们的努力与实践下,广西这一边陲之地也燃起了新文学的熊熊之火,在这
①曾攀,男,广西玉林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现为《南方文坛》杂志副
主编。石榴什么季节成熟
一新思想光芒的照耀下,广西文人得以重新审视自身的文学传统,在不断地创作尝试与理念更新中将二者融合。在传统与现代的博弈之下,探索出一种既有当地创作特又有新文学品格的崭新文学样式。其次是对革命文学的倾情书写。革命年代,作家的个人体验与家国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见证过林弹雨的文人们以笔当,记录烽火年代的英勇与苦难。广西作家们则以一种具有地域性与民族性特的革命斗争书写,丰富了革命文学的叙事模式。再者,则是广西文学在言说现代时所展露出来的美学自觉与形式创新。他们独具民族地域特性的革命精神传统到了现代,就化为广西作家们骨子里一种野气横生的魄力。在文学走入瓶颈之际,他们敏锐地察觉到“寻根”可能给文学创作带来的新可能。
—、传承五四
猎狐剧情分集剧情介绍
一直以来,将近现代以来的广西文学开端锚定于何处,代表着广西文学的品质与品格以及由此延伸的襟怀与走向。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从地理位置上看,广西与北京似乎因距离的关系无法产生共振。但实际上,文学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远超于人们的想象,这是一种不惧地域与时间的力量,它经由祖国心脏的跳动,给遥远的边陲之地输入了新鲜的血液。“两广同属岭南,而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各个时间节点,岭南都以开放进取而独领风骚,正如评论家谢有顺概括:’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到五四新文学,到40年的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来”的精神,就是现代文化。这是岭南文化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是的,现代文明较早在岭南生根发芽及至壮大,拥有自己的兼容并包和开放进取。诸如广西近代西江、珠江几大水道咽喉,进来,出去,世界被打开时便是开放,便有广西的新旧桂系、梁羽生的武侠小说、桂林抗战文化城,等等。”①从此,广西文学也加入了这场思想上的革新,并在这场新思潮的引领下重新整理与审视了自己的丰富文学资源,从而在共融与反哺中将其多重的文学传统进行重新发抒。
事实上,源自五四新文化的广西文学,并非不言自明,其经历了一种漫长的转化与艰难的衍变。“中国文学发展在地域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春秋战国时期,黄河、长江流域已经有了光耀千秋的先秦诸子、诗经楚辞。两千多年后,地处岭南的八桂大地,才出现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岭西五家、临桂词派。然而,就在广西文人在古诗文领域有所造就的时候,中国文学已经翻开了
珍妮 杰克逊
①张燕玲:《为百年广西文学写真、审美与铭史一关于〈百年广西多民族文学大系(1919—
2019)>》,《文艺报》2020年2月28日。
新的一页。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新文学渐成文学主流,广西作家又面临一次艰难的转型。”①早在1920年左右,广西学者就开始从文艺理论的角度陆陆续续发表一些论述新文学思想的文章。如黄日葵分别于1921年2月7日和11月12日发表在《晨报副镌》上的《文学的讨论》《我理想的今后的诗风》等篇章都表达了反对拟古、提倡创新的新文学创作观点,向当时的广西文坛输入了新鲜的创作风气。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种新思潮的接受是与接受主体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结构相关的,若是没有能够使之传播的土壤,任何一种新思想都不会得到很好的重视,更遑论交融共生。由此逻辑理路溯源,果能在马君武那里到近源,在他于1910年刊发的诗集自序中寻求到这一思想的萌芽踪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阐述是“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这同时也成为民国初年“南社”诗社的代表主张。可见,广西文学并不是突然接入新文学的轨道中,而早在晚清民初之时就已经渐渐觉醒,有了这一民国传统,便埋下了迎接五四新文学喷发的生长点。但必须指出的是,尽管早有先行者带来了新文学的火种,但其真正得以燎原的时机还要等到数十年后在杨东莼、陈望道、沈起予等名家的教育思想引领下以及一批作家在历经“出走一归来”的过程后才得以蔚然成风。他们去到我国广州、上海等地,甚至法国、日本等国,亲临其境地汲取了新文学的养分,在世界舞台的维度中感受文学的多种可能性,在这种新质文化的洗礼下,他们的视域得以拓宽、技法得以提升、思想得以升华,在吸纳的同时汇入了他们根植在骨子里的广西记忆,并在“归来”后影响了广西众多后生代作家。广西文学的多重传统便得以在他们的作品中借由新文学的品格重新阐释。
譬如梁宗岱作为从坐拥壮族创世始祖布洛陀遗址的广西百走出去的一员,曾到我国广州及意大利求学,其间不断发表象征派大师瓦雷里的译作、原创诗作,早在少年时期就因其创作才能被誉为“南国诗人”,并在沈雁冰等人的赏识引荐下加入了文学研究会。他的远洋求学经历糅合了无意识中的民族传统后反映在其诗作中,就是化白话新形式与山歌神韵于一体的独特表达。例如他的《夜深了么》③中的一段:
外面的风,你为什么只是呼呼地吹着?
远村的狗,你为什么只是汪汪地吠着?
汤姆克兰西①黄伟林:《广西文学百年回眸》,《南方文坛》2019年第6期。
②李建平:《20世纪以来广西史论研究与文学批评发展概述——近百年广西文化研究之二》,《广
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
③梁宗岱:《夜深了么》,《学艺》1921年第3期。
你怨么?
你慕么?
还是我的爷,我的娘,我的弟弟,
国庆调休2022忍不住我的苦,托你们来探问我么
本来呢,你家庭养育,恩情高厚,
我那里敢违背你!
更那里敢怨怅你!
只是----
公办专科院校你不该贪那人的富贵;
你不该恋那人的奢侈;
拆散我的好人儿,
弄我到这般田地!
这一诗作在语言上采用了白话文,自然流畅,读之又有山歌特:有一定的诉诸对象、取材贴近生活实际、心底感情充沛、可歌可诵,表达了反抗包办婚姻、追求恋爱自由与个性解放的五四精神。
胡明树也是典型的带着家乡记忆外出求学后获得新文学传统与世界文学经典启发后进行创作的作家之一。他曾先后于1929,1933年赴中山大学与日本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念书,结识了大批进步作家,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尝试与理念传播。他的《小黑子故事》系列童话便是其中较为经典之作。这部作品的特点是在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首儿歌,读之便能了解全章的内容。而这些儿歌,大都是带有广西乡间民歌彩的,故事中人物也拥有一套符合自身形象的“土语”。从主人公小黑子的生活历程望去,便能窥见旧时代广西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情风俗画面,乡土气息浓郁,时代彩鲜明,写出了在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浸染下广西精神的深度、厚度和丰富度。
可以肯定的是,在独特诡谲的喀斯特地貌和魔幻神秘的巫史文化以及漓江文化之世代影响下,广西的文脉中渐渐滋生出了其独特的民族传统,包括神话力量如布洛陀传说和随之产生的山歌文化等。这些传统毫无疑问构成了当地作家独特的文学资源,在与新质文化的碰撞中,它们又迸发出新的活力。
进入当代中国,广西作家对五四的传承依然在延续。陆地受到鲁迅、郁达夫等的影响,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创作出了《美丽的南方》《瀑布》等作品,从小
说语言、情绪格调和叙事伦理中,都能见出20世纪之初文学革命的余绪;作家东西、鬼子的小说中透露出的先锋意识,接续着五四文学的先锋观念与语言革新;田耳、朱山坡、李约热对小人物生命及其灵魂的关注,同样其来有自,可以溯及现代中国的底层书写;等等。然而,对标五四新文学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映射附和,其中必然存在艰难的转型与探索,当代广西文学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处理自身的多元文化传统,并从多重维度追溯和吸纳五四遗产并推陈出新,鉴证自身的文化短板和精神局限,同时开拓更为阔大的叙事空间。
二、承继革命
革命传统也是广西多重文学传统的构成元素之一,同时也是五四反对封建旧文化精神的延续。当战火灼烧中华大地,这一传统又伴随着文人身体里的傲骨被唤醒,并在文本中重新被征用。在中国近现代的文学发展史中,革命历史题材的叙写并不少见,但鲜有的是将既定的民族性与独特的地域性融入其中的叙述。而广西作家陆地、赵先平的作品便是具有这一特质的存在。
陆地的笔调始终带有一种质朴深沉的气质,他怀抱一腔热血投身革命,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延安参加抗日军政大学,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他在延安时期不仅深入部队生活,还亲身参与了大生产运动,解放后,他又随着解放军大队南归。半辈子的革命洗礼,为他的创作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现实素材。因此,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政治风云、民族与地域风情画卷之审
美价值与历史价值是极为珍贵的。譬如他长达百万字的四卷本长篇小说《瀑布》,便是一部现实感与文学性俱佳的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到第二次内战时期革命斗争的佳作。这部巨著无论从体量、人物像的典型化还是反映时代历史的深广度来看,无疑可以被称为一部广西革命历程的史诗。它通过错乱繁杂的人物关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恢宏紧密的艺术结构和独具特的边地政治及地域环境,重点塑造了一个壮族革命领导者韦步平一步步成长起来的经典形象。韦步平的革命思想和革命活动是与广西壮、瑶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道德品质熔铸在一起的,这使得他的革命斗争过程展现出生动的民族形式。例如他第一次组织农民地下活动,就是利用了壮、瑶族相传千百年的民间传统一“讲古”“歌圩”“串老同”艰辛而秘密地完成了宣讲鼓舞工作。“讲古”即以讲历史传统为主的民间故事会,韦步平在讲述中融入了老百姓受苦受难的阶级矛盾内容和现实经济政治问题,使得他的“讲古”顿生无穷魅力和鼓动性。不管是蹲监牢的,还是被迫纳捐税妻离子散的,千百幕悲剧在这里冲激起共同的仇恨。而如血般火红的木棉花下的三月三歌圩,也在情歌对唱的潮起潮落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