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可译"为什么""什么原因"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要后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  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喝问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2、【乃】 
(一)用作副词。
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这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悉使蠃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赤壁之战》)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竟(然)""反而"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等。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无乃……乎/与】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3、【且】
(一)用作连词。
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国论》)
3.让步关系,尚且,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4.并列关系:又,又…………,一面……,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石钟山记》)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二)用作副词。
12020父亲节几号.将,将要。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2.暂且,姑且。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例: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4、【若】
(一)动词,像,好像。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②若无其事
(二)用作代词。
会计做账1. 表对称,相当于"""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若入前为寿 ,寿毕 ,请以剑舞(《鸿门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2.表近指,相当于"""这样""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车后若干递送夫。
5、【为】 
(一)动词。
1.有”“作为戚薇 整容”“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白蚁如何消灭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网游排行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②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非为织作迟,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二)介词。
1.表被动,有时跟""结合,构成"为所""……",译为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
1 慎勿为归死,贵贱轻何薄(《孔雀东南飞》)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庄暴见孟子》)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庄暴见孟子》)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4.对,向。
为之奈何?(《鸿门宴》)
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
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等到"等。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
2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6、【因】
(一)介词。
1.依照,根据。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变法者因时而化。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依靠,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
3.趁着,趁此。
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
因击沛公于坐。(《鸿门宴》)
4.通过,经由。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鸿门宴》)
5.因为,由于。
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书》)
(二)副词。
1.于是,就;因而。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战》)
相如因持璧却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原因,缘由,机缘。
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
(三)动词
1.根据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五蠹》)
2.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3 .按照。①斧斤以时如山林港澳通行证办理时间  (《寡人之于国也》)
      4. 带领,率领。①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魏公子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