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解释:①诏 (_________) ②奇(_________)
[2]翻译:
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即以其言应诏: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
A.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B.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 C.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六级几分算过啊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管晏列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饱叔知其贤 其:他
B.饱叔终善遇之, 之:代词,指管仲
C.齐桓公以霸 以:以后
D.任政于齐 于:在
[2]下列对文意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做买卖常占便宜。鲍叔起初不和他说话,后来终于谅解了他。
B.管仲被囚禁的原因是青年时期经常欺负鲍叔,后来鲍叔服侍的齐国公子小白立为恒公的时候,鲍叔知道复仇的机会来了。
C.选文写出了管仲与鲍叔牙两人的交谊,我们能感受到鲍叔的知贤、荐贤。
D.我们学习的《伯牙绝弦》一文,写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谊变化,伯牙因为有一次钟子期没听出他弹的是什么曲子而把琴摔碎了。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盘古①开天
天地混沌②如鸡子③,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④,神于⑤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⑥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⑦天去⑧地九万里。
——选自《太平御览》
(注释)
①盘古:古神话中人名,传说他开辟天地,死后身化万物。
②混沌(hùn dùn):传说中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
③鸡子:鸡蛋。
④九变:复杂多变。九,泛指多次。
⑤于:表示比较。
⑥日长(zhǎng):每天增长。
⑦故:所以。
⑧去;相差,距离。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盘古日长(cháng zhǎng)一丈 (2)盘古极长(cháng zhǎng)
[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天地混沌如鸡子 (2)天日高一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天去地九万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文中成对的反义词。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匡(kuānq)衡凿(záo)壁借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②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③。主人怪④ ,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⑤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①逮:达到,及。②映:照。③偿:报酬,回报。④怪:对……感到奇怪。⑤资给:资助,供给。⑥遂:最终,终于。
最便宜的敞篷跑车[1]“凿壁”的“凿”,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
张咪的女儿B.打孔,穿通
C.明确,真实
[2]下面对本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邻居家有蜡烛,但烛光照不到匡衡家。
B.匡衡自己家也有蜡烛。
C.匡衡帮一个叫“文不识”的人干活是有工钱的。
D.匡衡最后成不了大学问家。
[3]你从匡衡身上学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古文欣赏。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理解。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衣服发黄[1]写出文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衣:_________________。
恶: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3]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管仲的建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外阅读。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 邑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 B.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
C.而不求偿:报偿 D.邑人畏服之如是:同乡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鬼节撞鬼
①而置之其坐 ________________ ②忘操之 ______________
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 ④宁信度 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讽刺了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①。”其此之谓乎!
(注释)①念终始典于学:自始至终想着学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 不知道_____
② 建国君民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选段论述的主要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高山流水
俞伯牙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俞伯牙所念:_________(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出成语“高山流水”比喻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美国的条件11. 文言文阅读。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②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③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④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注释)①求:寻求,寻。②长:同“掌”,掌管。③逆:违抗。④走:跑,逃跑。
[1]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汝”的意思是_______;本则寓言中与“汝”意思相同的一个字是_______。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