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______________未:______________夫子:______________         
[2]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他有礼貌,是从“________”看出来的。
[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
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提示语?请选择一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张蓝心
司马光幼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即了其大旨 ___________ (2)自是手不释书, ___________
(3)众皆弃去  ___________ (4)光持石击瓮破之 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迸,儿得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凛然如成人”中“如”是“如果”的意思。
B.司马光小时候非常喜欢《左氏春秋》。
C.“破瓮救友”一事发生在司马光七岁时。
[4]这则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
(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廪食以数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宫
(3)何不试之以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宁信度,无自信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理解。
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读好句子,有助于理解意思,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古今字义有不同。“尝”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急”在本文中指__________。
[3]朱熹通过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
[4]读书“三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特别强调_____的重要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
[5]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出了读书的感想,成语“源头活水”就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凝缩而来的。
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吾盾之坚。(________) (2)吾矛之利。(________)
(3)或曰(________)  (4)弗能应也。(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人采用了什么办法让楚人哑口无言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阅读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旭日阳刚简介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
[1]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我 以 日 始 出 时 去 人 近,而 日 中 时 远 也。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两小儿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为什么笑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
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买)。
B.其人弗能应也(楚人)。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敏镐分手
[4]请用“自相矛盾”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理解。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hāng  cāng)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②,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  sú)为汝多知乎!”
注释:①盂:古代的圆口器皿。②汤:热水。
1.圈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大如车盖  泪如泉涌
眼组词语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选择带线词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演员李建近照  (1)两小儿辩日
  有口才(  )  辩论(  )
  (2)日始出时去人近
  距离(  )  失去(  )
4.用“_______”画出文中的反问句。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问其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小古文阅读。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②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③其醒必复④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⑧金耶?”为⑨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⑦为谢,却不受。
[注释]①以:因为。②遗:丢失。③度:估计,思考。④复:再。⑤尔:你,你的。⑥为:替,给。⑦铤:同“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与儿戏水滨(___________) (2)其人果号而至(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地点是水边。
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走后,自己再取走,没有想到那人回来了,于是只好把金子还给他。
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不到他的金子,其人“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
D.王华拒绝那人的报酬更加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
10. 课外阅读。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毕,令间谍问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魏王雅望非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文言文阅读。
墨鱼①自蔽②
海有虫,拳然③而生者,谓之墨鱼。其腹有墨,游于水,则以墨蔽其身,故捕者往往迹④墨而渔之。噫!彼所自蔽者,乃所以⑤自祸⑥也欤?人有恃⑦智,亦足以鉴。
注释:①墨鱼:乌贼。②蔽:隐蔽。③拳然:屈曲成一团的样子。④迹:循着踪迹,即跟踪。⑤所以:……的原因。⑥自祸:给自己带来祸患。⑦恃:凭借,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