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政治军事人物
1.曾国藩 湖南湘乡人,湘军缔造者、最高统帅。以进士从戎而成一代军事统帅和晚清军事近代化奠基者之一。1853年,曾国藩奉命帮办湖南团练,鉴于八旗、绿营已腐败不堪,地方团练又不可恃,遂仿明代戚继光的束伍成法编练一支新的地方武装——湘军。其建军秘诀是网罗有忠义血性的书生为将,招募朴拙诚实能吃苦的山民为兵,按将必亲选、兵必自招、层层节制的原则进行编组,以营为战术单位,每营500人。在此基础上,加以勤练精训,灌输忠信仁礼思想,并引进西洋军事技术,终使湘军成为超越八旗、绿营的劲旅,成为打败太平军的主力军。鼎盛时期,湘军达12万余人。作战指导上,以稳慎徐图谋定后发为基本原则;以总揽全局、审势审力为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以稳定后方、保障粮运为克敌制胜之必备条件。其人学问深厚,见识高远,文武兼擅,并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均曾得其提携,堪称中国近代历史之祖师级人物和超一流儒将。其人生道路与思想学问对蒋介石、等人影响甚大。
2.胡林翼 湖南益阳人,湘军统帅。进士出身,经历与曾国藩极似。善治军,亦善作战。治军首重选将,认为将领得人,兵少可战;军无良将,终归于败。而良将必智勇兼备,有智
无勇,有勇无智,均非良将。重水师、马队建设,认为马队可以一当五,水师可以一当十。用兵主张水陆结合、步骑协同,每战必留强大预备队,以为应变之兵。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善用围城打援战法,主张以杀伤敌有生力量为主,得土地、城池次之。这一杰出思想后被继承吸收,用于同蒋介石的较量,卓有成效。后人蔡锷将曾、胡二人之治军作战思想合编为《曾胡治兵语录》,成为中国近代最著名军事著作,流传甚广,影响深远。
3.左宗棠 湖南湘阴人,湘军统帅。早年曾为私塾先生,后入湘军而成为统帅之一。年轻时即自称亮白,以诸葛亮自居,后又自许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委实有些自夸。然其人的确才学杰出,视野远大,颇具战略眼光,主张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反对放弃新疆只重海防,力主海防、塞防并重。作战重视战前准备、战略构划、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用兵善区分轻重缓急,胆大心细,决心坚定,力避冒险深入,主张宁肯缓进,断不轻退。一生战功卓著,收复新疆一战堪称经典之役、代表之作。时人评曰:“历古以来,书生戎马,而兵锋所指,东极于海,西尽天山,纵横轶荡,未有如宗棠者也。
4.李鸿章 安徽合肥人,由湘军起家而为淮军创始者、最高统帅。选将不重出身,唯才是用,
善以功名利禄激励士气;但治军欠严,军纪甚坏。在同辈中,见识出众,事功突出,为梁启超所推崇。倡导学习西方技术,创办军事工业;筹办海防,组建北洋海军;创办军事学堂,派遣留学生;较早提出持久战思想,主张以持久战对日本速战求成之诡计。然其作战指导思想消极保守,甲午战争中令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招致该舰队全军覆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综观其人,魄力与曾国藩相当,学问、修养则逊之。与沙俄订立卖国密约,并收受巨贿,为其一生最大之污点。
5.李秀成 广西藤县人,太平军统帅。出身雇农,文化不高而才智出众。以士兵位跻统帅,作战经验丰富,且善于团结友军,协和诸将。用兵稳健多谋,注重策略。1857年天京内讧之后,东王杨秀清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李与陈玉成同掌军令,成为太平天国后期主帅,受封为忠王。其得意之作为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和全歼湘军李续宾部的三河之战。在与湘军的交战中,互有胜负。然短于攻坚,不善硬仗。1861年春,领兵30万开抵武昌外围而骤然东撤,不救安庆,为其一生最大失策。186312月,苏州失守,浙江告急,天京危殆。李秀成向天王建议让城别走,遭拒绝,遂困守天京。天京陷落后,李被俘,终被处死。
6.袁世凯 河南项城人,北洋军创始者、最高统帅。其军事业绩主要不在作战,而在建军。早年投淮军,派驻朝鲜期间初显军事才能。因清军在甲午战争的惨败而痛感整肃军政、改革军制之必要。1895年开始在天津小站以西法练兵,仿照德国陆军模式创建新式陆军,定名为新建陆军,后改称武卫右军。1901年袁氏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以武卫右军为基础编练北洋常备军,至1905年北洋常备军达6镇(相当于师)7万余人。袁氏由此成为北洋军阀首领,拥兵自重,权倾朝野。北洋军系由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组成的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诸兵种合成军队,战斗力超越湘、淮两军。此为袁世凯军事上最大之功业,袁氏也因此成为中国军队近代化的主要奠基者,堪称中国军队近代化之父。后来的国民革命军军制模式,多由北洋军沿袭而来。袁氏为人处世老谋深算,手段阴毒,野心极大。1915年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复辟帝制,遗臭万年。
7. 湖南邵阳人,护国军统帅、军事教育家,追赠陆军上将。为梁启超之得意门生,才华卓绝。曾与蒋百里一起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绩优异。在军队与国防建设方面有卓越主张,如:军队应编成野战军、守备军、补充军、国民军和特种队,以便于平时、战时遂行不同任务;义务兵役制必须实行征之能来,来之能教,教之能归,归之能安,临战即至的五要件;军事训练应做到人与器、兵与兵、军与军、军与国的四个一致等等。针对英
法列强觊觎我西南地区,曾主持制订《五省边防计划》。对曾国藩、胡林翼治军用兵思想推崇备至,曾编辑《曾胡治兵语录》。其人风流倜傥,而思想进步,爱国心极强。袁世凯称帝后,毅然起兵反袁,以近战和迂回包围战术屡胜北洋军。病逝时年仅34岁,为时人所惜。吴孟达的四个老婆照片
8.吴佩孚 山东蓬莱人,北洋军直系统帅,追赠陆军一级上将。秀才出身,早年因纠纷杀人,被迫离家从戎,逐级晋升为直系首领。其人多谋善断,用兵大胆果决,尤善用夜战奇袭战术打击敌方枢要,以较少兵力速战速决。1920黄歇扮演者年在直皖战争中采用侧翼迂回战术,大败皖军。1922年又在直奉战争中适时捕捉战机,击败奉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因冯玉祥倒戈而惨败,后一度东山再起,终为北伐军所败。思想守旧,个性刚强,重气节操守,一生奉行三不主义”:不入租界、不占地盘、不攒钱。抗战爆发后,严拒日本诱降,克保晚节。1939年,因牙疾经日本医生施行手术后暴卒。
9.蒋介石 浙江奉化人,国民革命军最高统帅、军事教育家,特级上将。早年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日本东京振武学校。曾任黄埔军校校长。靠军事起家,故极重军权,喜着戎装。个性甚顽强,一生屡仆屡起,从不轻易言败。军队建设上,眼光开阔,强调精神建军,重
视军官培养,注意吸收外国先进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发展空、海军和机械化部队,开中国军队现代化先河;战争指导上,主张军事与政治手段并用,对弱敌采取速战速决方针,对强敌实行持久消耗战略,重视战略后方建设;战役指挥上,动辄赴第一线,好越级指挥,随意插手,时常导致混乱,效果甚差。观其一生,政治能力较军事能力为强,军队建设较战争指导为强,战略指导较战役指挥为强。
10.蒋百里 浙江海宁人,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追赠陆军上将。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同窗蔡锷分别以第一、第二名毕业,获天皇颁授军刀。此成绩引起日本同学嫉视和校方不安,从此将留学生与日本学生分堂就读。后赴德国实习军事。曾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和陆军大学代理校长,桃李遍天下。在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国防战略方面,均有卓越见识。抗战爆发前,曾预测中日大战不可避免,两军将在湖南一线形成僵持;抗战爆发后,断定日本必败、中国必胜,所言均一一被战争进程所印证。一生著作宏富,代表作为《国防论》。
11.冯玉祥 安徽巢县人,西北军统帅,陆军一级上将。早年投淮军、北洋军当兵,逐级晋升。后另立门户,自成一路诸侯。其人身躯高大,声若宏钟,豪爽激昂,质朴诙谐。治军
极严,重军纪,爱百姓。长于练兵,以传统武术和军体操施之于训练,所部官兵体格强壮,善搏杀能吃苦,战斗力不在中央军黄埔系之下。弱在不善用兵,中原大战中因用兵过于谨慎而错失生擒蒋介石之战机。所部西北军一度发展至40万,叱咤风云,睥睨一时;但因家长作风过甚,动辄喝斥罚跪,为部将所惧所厌,从而埋下解体之祸根。爱国心极强,力主抗战,为国民党内最坚定之抗日派。旧部张自忠、吉鸿昌、孙连仲、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均为抗日名将,对抗战贡献甚巨。与蒋介石为结拜兄弟,是国民党内少有的敢于当面批评斥责蒋介石之人。解放战争后期与蒋决裂。1948年由苏联归国参加新政协会议,途中在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事故原因至今不明。
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要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 斗不懈,守诚守拙 ……”这是近代军事家、爱国将领冯玉祥(1882— 1948)写的一首诗,题目是《我》,镌刻在泰山脚下他的墓园的一 座石碑上。他原名基善,字焕章,安徽巢县(今巢湖变形计胡政尧)人,贫苦农民出 身。父亲是淮军中的下级军官。清末时他也到淮军中当兵。后来投奔 北洋军,因身材魁梧,能勤学苦练,三年后升为排长。受协统陆建章 赏识,陆将内侄女嫁给他。不久升为管带(营长)。辛亥革命时参加滦 (今河北滦县)起义,失败后被递解回原籍。 1912年又被陆建章起 电子手刹用,任营长,招募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佟鳞阁、冯治安、孙连 仲等入伍。 1
914年围剿河南的白朗起义军后任旅长。冯玉样治军时 注重严格训练,造就将才,加强纪律,教官兵救国爱民,厉行俭朴, 与士兵共甘苦,赏罚严明,用人惟贤,以主义(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启迪官兵。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两系。 1920 年直皖战争后,直系和在东北地区发展起来的奉系军阀控制了北洋政 府。冯玉祥奉令进攻驻陕西的皖系军阀陈树藩部,占领陕西,部队扩 编为师,任师长,不久又接任陕西督军。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 爆发。冯玉祥率部讨奉援直。河南督军赵倜倒向奉系,冯率部击溃赵 部,任河南督军。 10月,调北京任陆军检阅使,率部驻南苑。 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五祥率部由热河(今河北承德一带)回师 北京,发动北京,囚禁贿选总统曹锟,驱逐博仪出故宫。他毅然 脱离直系军阀,改所部为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电请 孙中山北上主持国家大计。不久,皖系军阀段祺瑞联合奉系执政,冯 玉样被排挤到张家口任西北边防督办,将国民军第一军改称为暂编西 北陆军。 1926年赴苏联考察回国后,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整顿部队,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后来改 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平定陕西、 甘肃,出兵潼关,同由武汉北上的北伐军会师中原。 1927年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后,他一度附和蒋清党反共。次年任国民党政府 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随后因同蒋介石在整
编遣散部队等问题上 发生利害冲突,于 1930年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举兵反蒋,爆发蒋 冯阎大战。失败后下野,其部队为蒋介石收编。九一八事变后, 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积极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3 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与吉鸿昌等组织察哈尔 (今河北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率部收复 多伦等四县,将日军驱逐出察哈尔。蒋介石诬蔑他破坏整个国策 以重兵相逼,他被迫辞职,隐居泰山。1935年,在蒋介石答应抗日的 条件下,出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卢沟桥事变后,全国 抗战开始,他相继任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不久受蒋介石的排挤 而离职,但仍多方奔走,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以香椿头“水利 河南戏剧大全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在美国发表演说,揭露蒋介石的内战、独 裁政策,反对美国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1948 7月,应中国共产党 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归国途中,因轮船失火, 不幸遇难。冯玉祥戎马一生,好学不倦,生活简仆,为政清廉。著有 《冯玉祥自传》、《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冯玉祥演讲集》等。
12.李宗仁 广西临桂人,桂军最高统帅,陆军一级上将。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爱国人士李宗仁(1891 —1969)。李宗仁,字德邻,广西临桂人。早年就读于广西陆军 小学堂、广西陆军速成学校。清宣统二年(1910)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6年在护国军第六军任
排长,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 1919年参加 孙中山发动的护法战争,升营长。 1920年参加粤接战争。曾受系统军事教育,早年由护国军、粤桂边防军基层军官迅速崛起而自成气候,尔后联络黄绍竑、白崇禧等,先后击败旧桂系陆荣廷部和滇军唐继尧部,统一广西,成为新桂系首领。所部桂军战斗力颇强,曾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建功。其人头脑敏捷,处事乐观,个性平易,善用人,善团结友军。用兵灵活,不拘一格,善以不同作战形式结合运用,尤以迂回包围战术见长。得意之作为北伐之龙潭大捷和抗日之台儿庄大捷。轻估困难、言大而夸为其缺点。
13.白崇禧 广西桂林人,回族,桂军统帅,陆军一级上将。在国民党军的高级将领中有一位以足智多谋著称, 号称小诸 。他就是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广西桂林人。在广 西省立初级师范读书时,辛亥革命爆发,加入广西学生军,开赴湖北, 随后相继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 1916年毕业后回广 西,在接军中任连长、营长。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早年由桂军连长起任,逐级晋升,终成新桂系首领之一,与李宗仁并称李、白。治军、练兵、作战均有所长。曾提出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的三寓政策,深得李宗仁赞同,巩固了广西势力地盘。主张军事训练内容由战场需要而决定,应融讲堂、操场、战场于一体。用兵重运筹,讲韬略,素有小诸葛之称。抗战期间,
颇为重视游击战之作用,提出以游击战配合正规战,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指导思想,为蒋介石所采纳。代表之作为北伐之龙潭大捷和抗战之昆仑关大捷,后者为抗日战争首次攻坚作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