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开店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改革方案纲领性人物
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代教育之父:李端棻
李端棻(1833年—1907年),字苾园,贵州贵阳市人,清朝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出生于贵州省贵筑县(今贵阳市一带)。北京大学首倡者、戊戌变法领袖、中国近代教育之父,历任山西、广东、山东等省乡试主考官、全国会试副总裁、云南学政、监察御史、刑部左侍郎、仓场总督、礼部尚书。光绪二十二年(1896),第一个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光绪二十五年(1899)举荐康有为、梁启超,支持戊戌变法。
李端棻关注文化教育,积极推行新政。不仅大力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变法维新,还积极参与变法运动。1898年,他密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于光绪帝,促成光绪帝接受变法主张,引用维新人士,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在变法推行中,他辅佐光绪帝,策划各项新政,与顽固派作了坚决的斗争,是光绪帝的得力助手。被破格提升礼部尚书。变法维新进行仅百余日,即被操纵军政大权的慈禧镇压而失败,结果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李端棻也为支持变法维新而被革职发配新疆。)变法维新虽仅百余日,却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对历史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大女生喜欢的礼物当过多年省学政和主考老大臣的李端棻一生致力于文化教育,力主改革旧教育制度。1896年(光绪22年)6月,他向光绪帝上中国第一个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请推广学校折》,疏请并获准在北京师大学堂,(现在的北京大学),推动了各省、府、州、县遍设各级学堂,推广新学;他还建议设各类藏书楼、仪器院、译书局;广立报馆,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等。他的建设均获批准,并在两年内逐一实施,拉开了向现代化转型的序幕。赵雅芝的小儿子
1901年(光绪27年),历尽千辛万苦的李端棻在发配途中获赦回家乡贵阳,即投身贵州教育事业,以实现教育改革之宏愿。回乡的第二年便创办了贵阳师范学堂,不久又将贵阳府中学堂改名为贵州省公立中学堂,(现在贵阳一中)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中学,奠定了贵州教育发展的基础,为贵州教育的兴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宋祖英离婚>佟丽娅的现任丈夫是谁
1907年11月17日(古历十月十二日),李端棻在贵阳逝世,享年75岁。李端棻死后,梁启超为之撰写墓志铭《清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梁启超挥动他如椽的笔,综述李端棻一生的丰功伟绩。
原贵州日报社总编辑、学者刘学洙是这样评价李端棻的:“李端棻身处旧体制中,能够冲出来参与变法很了不起,实际上他还是个政治家、改革家。他的《请推广学校折》可以看成当时
中国教育和文官制度改革大纲”。“李端棻不仅仅属于贵州,他更应当属于近代中国,属于中国近代改革运动史,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贵州后来出现比较开放的学术空气,与李端棻的思想影响有关,包括辛亥革命,包括派留学生到日本,都是他的思想发展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