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 姓名:
1.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 (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2.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说明马士 ( )
A.认识到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
C.为英国侵略作辩护 D.正确说明了英国发动的战争的目的
3.“落后就要挨打”,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给我们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在经济方面的最大不同之处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
A.1878:伊犁记 B.1894:甲午记
C.1898:变法记 D.1900:庚子记
6.竹枝词,自唐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有纪实的因素,也有“以诗补史”的特别功效,是后世进行历史、地理、文化等研究可作参考的重要史料。《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该诗讽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禁烟运动
7.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开国大典》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8.“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这一诗句颂扬的是 ( )
A.太平天国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
10.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给解放战争第二年定下的基本任务,是“以主力打到国民党区域,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这实际上是要求解放军 ( )
A.战略防御 B.战略相持 C.战略进攻 D.战略决战
1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断是 ( )
①《南京条约》签订 ②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③辛亥革命定都南京 ④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2.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
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喜迎2023的优美句子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3.下列事变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有 (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卢沟桥事变 ③西安事变
A.① B.①③ C.①② D.②
14.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这场运动的目的是 ( )
A.实现自强,维护自身的统治 B.接受本文先进思想,革旧布新
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重振大清雄风郑钧 孙峰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5.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
战役时间 | 作战区域 | 毙伤俘日伪军数 | 破坏交通线 | 拔掉据点 |
1940年 | 华北地区 | 4万多人 | 2000多公里 | 近3000个 |
A.淮海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16.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迟帅出柜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17.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王思聪房祖名聚餐 )
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8.下面四副对联关于是关于五四运动的,其中哪一副对联反映了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 ( )
1. “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19.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史实原因的分析。其中原因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内容是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的一份电文。与此电文相关的是 (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21.某学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几位同学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历史人物的看法产生了分歧。一位同学认为他采用两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另一位同学认为他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是个卖国贼。这两位同学讨论的历史人物是 ( )
A.道光帝 B.张之洞 C.李鸿章 D.袁世凯
22.《2004-2010年全国红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旅游区”,其中属于华东地区红旅游区的主题是 ( )
A.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23.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24.蒋介石在给张学良的一封密电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这份电报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5.上海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沉沦、求索与抗争。近代上海的历史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下列历史史实与上海有关的有 ( )
①上海是中国近代第一批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洋务运动中开办于上海的近代工业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③五四运动中斗争中心的转移、工人力量的崛起在上海
④孙中山在上海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三浦凉介 D.①②③④
26.同盟会成立时北京城一茶馆里四兄弟聊天片段,甲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乙说: “我参加过义和团”;丙说:“我看过北京人在街头传送着我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消息”丁说:“我发过电报”。其中说谎的是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