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卷第09期H硌论t仑文化传播与审美
刘菁茹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关注社会的真实性呈现了中国电影近年来的题材选择着重点,在第六代电影人体的带领下,逐 步将底层性质推向高潮,关注底层人物的话语表达也逐渐在中国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少年的你》无疑是 2019年度的黑马票房电影,成为2019年青春片、爱情片综合票房冠军。本文通过对电影环境和人物“表征”的分析,对于电影文本所展现的文化权利抗争内容,以及结合电影外界受众评价等的多维度分析,揭示底层人 物在与校园暴力、成人世界的对抗中,丢失自我又重新构建自我的个体身份认同过程,以及电影中“痛与撕 裂”对于现实的关照。
关键词:底层人物;少年的你;文化权力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1 ) 09-0121-02
一、 引言
罗杰斯认为"共情”是指个体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如同体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的能力,而这正是电影中 情感与受众体情感关系强化的桥梁。[1]电影《少年的 你》通过电影符号将情节、人物、内容表达的核心观念传 达受众,受众自我消化后再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体会 社会底层人物的精神世界,产生共情。作为大众传播媒 介的电影,还可以从深层塑造社会文化心理,形成社会 集体记忆,并引导形成社会各体的价值观念,对社会 具有巨大影响力。在如今消费主义驱使下,电影的商业 化愈发凸显,中产阶级成为商业电影的大体,为了迎 合消费体,电影不断地扩大其涉及内容,社会“边缘”体逐渐被人关注,底层电影也层出不穷。
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决定因素有财富、权力和声 望。从经济上看,底层人民指的是收入低下以及无收入 体,物质生活相对贫乏,大多依靠体力劳动来获取经 济来源的体;从政治上看,底层人民指的是权力范围 小甚至被剥夺话语权力的人普遍性失语”使他们 无法通过正规渠道为个体利益寻求平衡;从文化上看,底层人民大多缺乏教育,文化程度低。底层电影关注底 层人民,主题多为描述小人物的生活。《少年的你》是一 部校园青春题材电影,讲述两位背景截然不同的底层 少年彼此守护、共同成长的故事。不论是拥有坐牢的父 亲和被妈妈抛弃的社会混混小北还是拥有四处流浪的 犯母亲陈念都属于社会最底层青年体。本文围 绕底层人物这一主体,从形象塑造、文化权力以及受众 评价来分析《少年的你》这一影片。
二、“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一)环境氛围的立体塑造
《少年的你》中整体基调是沉闷的,在充满活力与 朝气的校园开篇,却有着十分压抑的氛围,四周的教学 楼围成方形,运用的“神女”式俯拍角度用来表现社会 对底层的压迫与众对底层的冷漠。在影片开头小北 被打以及结尾警察谈话时采用陈凯歌导演《黄土地》中的“黄土地”式构图,将主要人物被边缘化,以体现社会 现实对底层的压迫以及对边缘青少年正义反抗的生存期许。故事开篇中出现的破旧的楼房、脏乱的街道、昏暗的路灯、全无一人的黑暗街道,正是底层体昏暗、狭窄生存空间的缩影;影片的“光影”则是导演为人物 留下的“环境伏笔”。比如“阴云”和“阳光”的对峙故事 开头永远存在的阴云是被束缚住的情绪写照,和在学 校被排挤、在逼仄家里被讨债的陈念相呼应。不论是教 室里有序的交换桌椅场景还是麻将室里的掀桌斗殴、上学光明的出现和下学昏暗的台阶、高考时明亮的教 室与案发地的尸体挖掘都用二元对立的场景给观众展 示了空间压抑和阶层划分的视觉表达。除此之外,还有 对视镜头对光的运用,不论是陈念脸上小北的影子,还 是小北脸上哭着的陈念,两位主角在此时完美重叠在 一起。
(二)双主人公的多线叙事
《少年的你》讲述了一位性格内向的优等生陈念在 经历同班同学的意外坠楼后被同班同学魏莱等暴力欺 凌,与社会混混小北发生的一系列关于对抗成长的故 事。纵观整部电影,每个人物都用自己独特
的方式对抗 命运,挣脱桎梏。正是他们的抱团取暖使得人物形象在 冲突中不断融合。导演曾国祥用全知性叙事手法展开 上帝观察与观众进行情感互动,从而呼应“总有一个是 少年的你”的主题。影片在人物设置上延续了导演曾国 祥上一部作品《七月与安生》的双主人公模式,形成多 线叙事。
全知性叙事视角即上帝视角讲述,在这种视角之 下创作出的影片时空延展性大,矛盾复杂,人物众多,使得两位主人公共生依存关系更加紧密。在叙事过程 中对于身份认同的寻求十分重要,两位少年在成长过 程中探求自我存在意义,从对自我追问和身份的断裂 弥合到新的自我再形成,从客体转向主体,从被窥视到 自我发声,从被表述者到表述者,这是小北和陈念身份 的转变。小北结尾直视监控并且在陈念身后的时间是 15时08分,而小北入狱时针也指向15时08分。多线叙事 以环形结构为合龙,画龙点睛,表明少年在经过磨砺后 终将实现自我价值。这也是曾国祥导演在现实主义的 人文关怀下寻到的光明。
作者简介:刘菁茹,女,汉族,山西运城人,2019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电视策划。
121
文化传播与审美H 硌铨a 第4卷第09期
三、 “一无所有”才更要抗争到底:“底层人 物”文化权力的抗争底层研宄(Subaltern studies)兴起于20世
纪70 年代末的印度史研究,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葛兰西提出用“Subaltern class”---下层阶级指代在欧洲社会被排除在主流之外的社会体,[2]而在影片中,小北和 陈念的出身无疑是社会最底层,这是两者缺乏话语权 力的最主要原因。布尔迪厄所提出的文化权力指的便 是通过文化资源、结构以及实践用某种方式发挥功能 来维持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在他的研宄中,他所提出的
“场域”概念实际上是围绕一个特定的资本类型而竞争
的结构化空间,这是斗争的领域,也是抵抗的场所,是
围绕特定形式进行资本争夺的斗争。[3]
影片中最大的加害者魏莱,她身上有一种严重的
等级意识,她认为比自己等级低的人是不配拥有生存
权的,而权力的产生来源她的家庭,魏莱父亲在家庭场
域中的地位不可动摇,恃强凌弱是家庭给魏莱带来的
社会认知。相反,作为不论是从小就被抛弃的小北还是
拥有一个“逃犯”母亲的陈念则是最底层的人民,他们
的家庭背景影响了他们的等级观念,致使在陈念失手
杀死魏莱时,二者采用最低级的无声抗议,在陈念被暴
凌时选择隐忍。
四、 “底层人物”的受众评价
梦见杀很多人(一) 期待视野的满足
“期待视野”来源于胡塞尔、海德格尔、迦达默尔等
地坪漆环氧人都使用过的“视域”或“视野”的概念,而姚斯在此基
础之上进一步提出“期待视野”的概念,姚斯认为,期待
视野不仅决定读者对于作品形式的判断标准,也涉及
了受众对作品的整体感知。[4]近年来,对于校园暴力的
电影层出不穷,但都缺乏真实与温暖,例如校园暴力本
不需要理由。而《少年的你》对于小人物到底何去何从
的深度描绘是这部影片能够突出重围的原因。影片中
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将身处困境的底层青年融入生活,
又凭借与命运抗争的故事架构讲述他们完成自我实现
的故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电影改编吸引了更多
受众从而实现了作品的最大价值。
大量观众在看电影前就表示十分期待,并且在看
完电影后引发共鸣,在电影中到自己的影子,不论是
施暴者、受害者、旁观者等总有一个是属于自己的身
份,这种认同感将电影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值。影片诠释
了校园暴力中的反抗与坚守,真实性的故事讲述实现
了观众对期待视野的满足。符合大众期待的作品让观
众到情感共鸣,从而建立情感共同体后激发观众的
同理心和共情心。
中元节烧包怎么写 格式(二) “召唤结构”的运用
诺澜扮演者在接受美学中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伊瑟尔曾经提盂兰神功
天津大悦城品牌出在艺术作品中存在很多空白点,这些未知的不确定
性都是在召唤读者利用自己的经验、想象来填充,从而
呈现了一种开放性的结构,是连接创作主题和接受主
体的桥梁,双向互动、共同参与。[5]影片《少年的你》中
结局呈现的美好代表着底层人物的胜利,更是对接受
主体的回应,使得观者在看完电影后对自身成长过程 进行思考并对未来产生憧憬。《少年的你》用片名对曾
经有过青春或者是正在青春当下的人们进行了集体召 唤,通过第二人称凸显强烈对话感,用这种对话的方式 唤起不同时代、不同视角、不同地域的校园霸凌体验, 将校园欺凌推向高潮,再也观众进行情绪交换,从而得 出“总有一个是少年的你”结论。
影片没上映前的宣发使得观众表示万分期待,大 部分体表示此电影代入感极强,评论中“经历过电影 霸凌的人很难走出来,可以在电影里哭一哭”这便是召 唤结构的最好诠释,与受众情感沟通,引发受众情感共 鸣,从而推进电影的成功。(三)“接受主体”的成长 接受主体是接受美学研究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 分,电影《少年的你》所面向的受众大体是青少年,让 接受者主动产生共鸣的最好方式就是多线性叙事使之 结合本人联想过去,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少年的你》 改编自玖月唏的小说《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伊瑟尔曾 提出“隐含的读者”这一概念,指的是作者在创作过程 中凭借经验和爱好设定的读者,也是隐含的接受者或 者说是第二作者,《少年的你》原著本身具有粉丝体, 所以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最先考虑的也应该是受众的欣 赏趣味,而影片极大程度上还原了原著,尊重了读者, 利用观众的好奇心激发观影兴趣,拉近审美距离,从而 实现“隐含读者”向真实观者的转变。笔者在观看豆瓣 的受众评价时发现,不少原著粉都是因为小说才去看 的电影。再将结局创造的更加美好,一改贬低底层的做 法,不仅让底层人民有全新的审美体验,也将各个阶层 的人心拉进一步。不
论是青少年体还是其他体都 有良性互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看过小说的人也表示 电影的翻拍十分精彩。五、结语影片使用校园霸凌的主题展现底层人民的抗争过 程,并没有给大众提供固定情绪和情感,《少年的你》是 一个值得思考的电影,它给大众展现的故事是对社会 每一位小人物的折射,校园霸凌不会被消除,但他们的 故事值得被铭记。每一个在世界上生存的小人物都有 活着的价值。这部电影教导人们的不仅仅是青春的力 量,更是要直视底层人物的情感与魄力,生活到底应该 成为什么样绝不应由任何阶层决定。即使身在谷底,也 应该具有仰望星空的力量和勇气。参考文献:[1] 马思泳.李春雷.底层电影人物的情感表达研究——基于《无 名之辈》的分析[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2] 刘旭.底层叙述:现代性话语的裂隙[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3] 张碧红.雷天玥.分化与共生:布尔迪尔场域理论的当代阐 释——基于布尔迪尔场域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 ].今传媒:学 术版,2017,025(002):10-12.[4] 孙茜.论姚斯接受美学理论中的“期待视野”[J ].品牌(下半 月),2014(08):261.[5] 李士军.接受美学中伊瑟尔的文本审美阅读理论探微[J ].重 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〇10,22(05):93-97.12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