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教案都美竹子吴亦凡事件是怎么回事
课程编码:01310490
课程名称:中国近代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分:3.0      总课时:54
适用专业:政史地综合/地理教育
先修课程:中国近代史
参考教材:
1、“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  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高教出版社200112月第1版。
2、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张岂之主编《中国近代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7
月第1
本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向历史学专业二年级学生讲授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国情,了解现代中国革命和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中国历史在这一极其重要时期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总体的把握。
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内容有:从战争到五四运动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与结局;近代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与思想;近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对外关系等方面重要的制度变迁;近代国土变化与重要的中外条约。要求学生一般掌握的内容有: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以外的其他历史事件;近代较为著名的历史人物的活动与思想;近代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制度演变的具体细节;学术界关于重要学术问题的争论及其最新进展;近代史上广东的地位与作用等。要求学生一般了解的内容有:近代史上的一般性人物与事件;近代文学、艺术、学术史概况;国外研究中国近代史的新进展;以上所列内容之外的其他内容。
导言
一、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概念与理论(2学时)
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围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理论与观点
3.关于中国近代史基本框架的几种观点
4.国外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理论模式及其演变
5.中国近代史的特点与学习方法
二、 清代典章制度简介(8学时)
清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度、文书制度简介。
三、 本课程参考书目:
1.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印发讲义)
2.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3. 胡绳:《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 胡思庸、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 费正清主编:《剑桥晚清中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杰森斯坦森女友年版
6.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8. 肖一山:《清代通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
9. 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 王绍坊著:《中国外交史》(战争至辛亥革命),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1. 丁伟志等:《中西体用之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2. 龚书铎著:《中国近代文化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3. 翦伯赞、郑天挺:《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中华书局1980年版
14. 《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版
15. 《中国近现代史论著目录总汇》,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6. 《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述评》,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7. 林代昭等:《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重庆出版社1988
18.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 人大资料《中国近代史》《历史学》《经济史》《中国哲学史》等
20. 《近代史研究》《历史研究》(期刊)
21. 《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丛刊)
第一章 战争(20学时)
思考题:
1. 为什么说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中国近代化历程开始的特殊性在哪里?
3. 战争前后中西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一节 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4学时)
一、 战争前的中国
明清之际中国的领土、人口、耕地面积。
明清之际中国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特点及文化特与成就。
二、 战争前的西方
1500年以后西方社会发展的新格局。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新世界体系的逐步建立。东西方社会发展势差的转变。近代欧洲各国人口。
三、 战争前的中西关系(本章重点)
1. 第一阶段:1500年以前。中西交往基本上是和平的,商业与文化交往,西方对中国的
影响远不及中国对西方的影响。
2. 第二阶段:1500-1750年。这一时期西方人把军事袭扰、商业投机与传教事业交织在一起,中国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冲突叠起。
3. 第三阶段:1750-1840年。西方人的贸易策略与武装挑衅。清政府的闭关政策。
          中西矛盾加剧,关系紧张。
第二节 战争的爆发(4学分)
一、 贸易与禁烟问题
问题的起源。贸易及其发展。烟毒泛滥的社会后果。清廷禁烟政策的演变。林则徐与禁烟运动。
二、 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8406—184011月。英军自中国东南沿海北上,进犯天津,要挟清廷。
第二阶段:184011—18418月。中英在广东谈判,英军攻打虎门炮台,《穿鼻草约》,清廷宣战。《广州和约》。三元里抗英斗争。
第三阶段:18418—18428月。英军再度北犯。清廷求和。《南京条约》,战争结束。
战争中国失利的原因:
1. 中英社会发展水平与战争实力差距;
2. 清廷信息闭塞,决策失当;
3. 清廷战和方针不定,投降派渐占上风;
4. 清廷不能以长击短,掌握战争主动权。
第三节 不平等条约的签定(2学时)
一、《南京条约》及续约的主要内容。
二、《望厦条约》、《黄浦条约》、《伊宁条约》。
第四节 战争的意义及其影响(本章重点)(2学时)
一、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二、 中西关系发生质变;
三、 中国近代化历程启始;
四、 战争后中国思想文化的变化。
第五节 五口通商时期的发展特点(本章难点)(2学时)
墨西哥VS波兰预测一、 中外通商贸易的新格局;
2019陈晓听到赵丽颖结婚后
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第六节 第二次战争(6学时)
一、 第二次战争的背景与原因
西方工业品在华倾销受阻,英、法的修约要求。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二、 第二次战争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英军攻占广州;
第二阶段: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
第三阶段: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瑗珲条约》的基本内容;
教学实习:赴虎门炮台及战争博物馆进行教学参观;
参考书目:
1. 陈胜粦:《林则徐与战争论稿》(增订本),中山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 陈胜粦:《对西方挑战的首次回应——战争》(图录),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3. 《战争档案史料》(1-7),天津出版社1992年版
4. 《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1-6),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5. 第二次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1-6),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6.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咸丰朝)周韦彤博客
7. 肖致治主编:《战争史》上、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第二章 太平天国运动
思考题:
1.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历史地位。
2. 农民革命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3. 怎样评价洪秀全。
4. 太平天国运动挫败的原因。
第一节 拜上帝会与革命的酝酿(3学时)
一、 洪秀全早期思想的演变
洪秀全早期经历。《劝世良言》、《原道救世歌》、《原道觉世训》、《百正歌》。
二、 拜上帝会的创立
洪秀全、冯云山的宣传发动工作。杨秀清的作用。《原道觉世训》、《太平天日》。
第二节 金田起义与胜利大进军(2 学时)
筷子门团营、金田起义、圣库制度、永安建国。
太平军攻占两湖,东取金陵。太平军的进军战略与定都之策。
各地农民起义。
太平军的北伐与西征。
曾国藩与湘军的崛起及其特点。
第三节 太平天国的革命理想与实践(本章重点)(3学时)
一、《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编》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与意义。农民平均主义思想特。
《资政新编》与洪仁玕。《资政新编》的近代化彩。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编》比较。
二、太平天国的革命实践
太平天国的政权建设。
太平天国的土地与农村经济政策、城市工商业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法律与社会政策
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第四节 太平天国的悲剧(本章难点)(2学时)
一、 杨秀清与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的中央权力架构与杨秀清的突出地位。杨秀清与其它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天京事变。
二、 石开出走
石达开与天京事变。石、洪的新矛盾。石达开出走及其影响。
三、 洪秀全后期的失误
洪秀全脱离众,少理朝政,任人唯亲,沉溺于宗教神话之中。
第五节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2学时)
以洪仁玕、李秀成、陈玉成为核心的新的领导集体的形成。
西线战事。三河大捷。第二次西征半途而废。
列强的外交与武装干涉。
天京保卫战。天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捻军与太平天国。
第六节 太平天国的性质、意义及失败原因(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