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本土的贵族文化——天津八大家的历史文化地位在天津提起“八大家”来,是赫赫有名的。由于八大家之说流传有百余年的历史,因此其所包括的家族,前后有所嬗变。实际上,八大家成为泛指天津地方富户豪门的一种通称。八大家的兴衰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代天津的社会面貌,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一定的影响。
上点儿年纪的天津人大多知道天津城市史上有“天津八大家”这一说法。但这“八大家”究竟是指哪八家,恐怕能说清楚的人并不多。其实,这是因为随着年代的推移,早期“八大家”有些已经家道中落,同时又有新的资本家完成了财富积累,富甲一方,成为城市新贵。在这财富变迁的背后,也映射出天津——这座清末民初中国第二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而今天,我们再看“天津八大家”的排名变迁,多多少少又有了一种看当下“百富榜”八卦的心境。历史的趣味,也在于此吧。
天津八大家的形成,与明末清初天津的海运、粮业、盐务的发展具有直接关系。早在元、明两代,天津就成为漕粮北运的枢纽,并由此形成为华北、东北的粮食集散地。到了清代,海运和粮食贩运业都有所发展,天津的经济地位也日显重要。明万历年间,在盐务上实行“纲法”,将宋代以来的商人凭盐引销盐的制度,改为盐商垄断的引岸专卖制度,并准许世袭经营。清初,又将长芦盐运使署从沧州移来天津,从而天津又成为长芦盐纲(芦纲公所)的基地。因此,在天津,海运、粮食及盐务,就成为富商巨贾聚敛财富的主要手段。
“天津八大家”的形成,与明末清初天津的海运、粮业、盐务的发展密切相关。从清初到康乾盛世,天津以盐务起家的富户,在城市中的声势日益显赫。到咸丰初年1851年前后,一些商贾富户在发家之后开始投资经营典当、粮食、银钱号、绸布、杂货等行业,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叱咤风云,于是,天津城中第一次出现了“八大家”的说法,也就是“韩、高、石、刘、穆,黄、杨、益照临”。在这“八大家”中,天成号韩家经营航海运输;益德裕高家、长源杨家、振德黄家、益照临张家,主要经营盐务生意;杨柳青石家和土城刘家都是大地主,靠经
营粮食发迹;而正兴德穆家在经营粮行发家之后,开办了至今仍名满京津两地的正兴德茶庄,也成为最初“天津八大家”知名度最高的字号。自清初特别是所谓康乾盛世以来,以盐务起家的富户,在社会上的声势日益显赫。如盐商张霖,发家后在北京和天津都建造了豪华的宅邸和园林。盐商安麓村以积聚的大量财富,收买了许多珍贵的书画,成为大收藏家,并著有《墨缘汇观》。盐商查日乾,在天津城西北建造了著名园林水西庄,乾隆皇帝南巡过津时,曾数次到水西庄饮宴,由此可见盐商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
端午节是法定假日吗到了同治、光绪年间,老“八大家”中有些已经走向衰落,新的豪富后来居上,新的顺口溜应时而生:“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窑胡同李善人。”
这一次的排名一共九家,保留了第一代“八大家”中的天成号韩家、正兴德穆家、长源杨家、振德黄家、益照临张家;挤掉了益德裕高家、杨柳青石家、土城刘家;又新增了卞、王、华、李“四大家”。卞家靠经营进口纱布生意起家;益德王家主要生意是开钱庄;冰窑胡同李善人家世代盐商,后来主要经营钱庄、商号,并投资入股开滦煤矿、启新洋灰等新型工业;高台阶华家的生意范围包括盐务、油坊和茶叶庄等,不过,这户人家最有名望的还是津门著名的大书法家华世奎。
管泽元是谁天津盐商致富之后,斥资于津门炮台筑设、文化教育、慈善救济等公益事业,平心而论,他们对于推动天津地域文化功不可没。水西庄、问津阁、寓游园等私家园林都为盐商所建,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柳墅行宫,就是天津盐商集资,专为乾隆驻跸而建造的。
“天津八大家”的第三次变迁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时候,一些生意人在天津经营绸布赚了大钱,随后又投资开办钱庄、商号、工厂,生意越做越大,一时间,坊间又出现了“金、潘、孙、胡、卞、范、乔、纪”八大家的说法。金和潘,是瑞兴益棉纱庄的金桂山、潘耀庭;孙和胡,是元隆绸布店孙烺(lang)轩、胡树屏;卞,是隆顺棉纱庄的卞润吾;范,是同益兴棉纱庄的范竹齐;乔和唐嫣邱泽
纪,是敦庆隆绸布店的乔泽颂、纪慰瞻。与此同时,这一时期还有“钱业八大家”、“棉布业八大家”、“电料业八大家”等等诸多说法。不过,这些生意场上的大家族,无论财力还是势力都已远远不如过去的“八大家”,所以,新“八大家”之说难以获得一致的公认,也就被人们慢慢遗忘了。
如今,在天津还能到当年“八大家”留下的痕迹,其中最具知名度的,就是杨柳青的石家大院。石家大院位于杨柳青镇估衣街和河沿街,始建于1875年,后又陆续扩建,形成今天的格局。这座大院占地6000平方米,南北长96米,东西宽62米,有200多间房屋。这里也是天津乃至中国北方保存最好的清代大宅门民居院落,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当年“天津八大家”的奢华生活。
而就在天津旧城改造、拆除老城厢之前,城中还能看到天成号韩家、高台阶华家、益德王家、冰窑胡同李善人家等等老宅的旧貌。其中最为老天津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第二代“天津八大家”中华家的“高台阶”和“卞家大墙”。最近网络上很火的歌曲>处罚制度
华家明末清初由江苏举家迁居到天津,清康熙三年定居在旧城鼓楼东。华家大院位于原东门内大街,院门内迎面是一面影壁墙,墙后有一条胡同式的甬道,甬道东西两侧建有大大小小20个跨院,有的跨院里还有套院。整个大院有大大小小房舍150多间,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华家大院最著名的是大门前的九级青石台阶,华家也因此被称为“高台阶华家”。
王力宏张惠妹位于东门里乡祠南的卞家大院当时占地为1.07万平方米,由东、西两个大院组成。所有房屋均为砖木结构,青瓦铺顶,四梁八柱。平时卞家堂兄弟14人分户独居各院,每每遇到红、白喜事,各院堂便将屋后的山墙板门同时打开,自然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庭院,这种建筑格局不得不让人称奇。卞家大院的院墙又长又高,后来居民借墙建房,渐渐形成了一条胡同巷子,胡同的名字干脆就叫“卞家大墙”,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老城厢拆迁。
除了记忆中的这些老宅院,关于“天津八大家”大宅门的家庭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的文字记录。
天成号韩家是天津最早的大家族,其生活极度奢华,模仿宫廷气派,仆从如云,排场繁浩,车马饮宴之华丽丰盛,都可以称得上是天津豪门之冠。相对而言,早期正兴德穆家的生活就简朴得多。比如穆家规定妇女要自己养鸡获得零用钱,来购买针头线脑或者胭脂脂粉。平时家中伙食也十分简单,虽自家开有米面铺,但吃的还是以玉米面为主,也很少吃鸡鸭鱼肉之类。
冰窑胡同李善人家的后人记录过他家每天吃饭的场景:“家中设有大厨房,设施齐全,厨师一流,有的厨师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天津著名饭店的主厨。每天上午厨师都要向各房报菜单,以便点菜。平时各房自己吃饭,过年时全家才集中在大客厅聚餐。此时菜肴更加丰富,中午必备什锦火锅和一条大鲤鱼,还有李家名菜‘全家福’、清蒸鸭、野鸭扒肉、鱼翅,熏鱼等等。”
“八大家”的故事,在天津这座城市里兜兜转转、离合聚散,他们的后代中的许多人为这个城市的繁华做出了特别多的努力。作为城市的后代,我们仍可以通过他们的故事,怀想当年好不热闹的景象。某一天,我们或许也会在他们生活过的地方停下脚步,感受扑面而来的历史讯息。曾经有过的那些精彩过往,也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充满了传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