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欣赏
          ——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越剧《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李念家庭背景
教学年级初三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设计思路
    1、相对于流行音乐来说,学生从小接触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机会较少,故讲课之前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搜集相关豫剧、越剧资料,对所授内容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用豫剧锣鼓经导课,激发学生学习戏曲兴趣;听、学说河南、吴语方言,抓住方言特
;赏析各戏曲风格,探究地方戏曲与当地语言之间的密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趣盎然中走进地方戏剧。
3、了解豫剧、越剧音乐的唱腔风格及其形成原因;越剧属南方戏,学生了解甚少,在赏析过程中重点引领学生学唱体验为主。
4、听辨戏曲,合作探究:对于思维能力活跃,有想像力、创造力又有表现欲望的初中              生来说,最新颖的辨别戏曲的方法是让他们在实践参与中去感受、体会,加深对地方戏曲知识掌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戏曲——豫剧、越剧选段及其唱腔的了解,使学生逐渐理解其音乐语言
及演唱特点;通过学唱,增进学生对地方戏曲艺术的了解,增强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通过本课,感受地方语言、民间音乐与当地戏曲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达到具备分辨豫剧、越剧地方戏曲唱腔的能力。
    3、简介常香玉、徐玉兰、王文娟三位老表演艺术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豫剧、越剧两剧种发展史及其相关知识理解与掌握。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豫剧、越剧音乐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感受它们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具备正确区分这两种地方戏曲剧种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调动学生积极欣赏、学唱、探究,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莫西子诗女友2、掌握豫剧、越剧唱腔风格。
教学方法
    以听赏法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赏析、演唱。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干辣椒怎么做辣椒酱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播放豫剧锣鼓经音乐。
带领学生走进戏曲天地,品味其悠长韵味。
 
听赏回答。
随戏曲音乐走进课堂。
豫剧锣鼓经导课,为豫剧欣赏作铺垫。
戏剧文化历史悠久,世界闻名,激发学生听赏兴趣。
 
 
  感受
 
  理解
情感
 
体验
豫剧赏析
1、初听音乐
播放视频:《谁说女子不如男》,生思考剧种。
2、播放河南话音频
思考:河南话的显著特点?
3、河南方言与唱腔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4、带问题听赏——思考唱腔展现的剧情(播放视频,师生共析)
5、作品分析:
装饰音、甩腔的作用
豫剧中的二八板唱腔特点:(节奏 旋律)
豫东调、豫西调音乐特点
6、名家介绍:
课件展示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简介
越剧赏析
1、播放音频提问:这是哪个地区的方言?
2、体验吴语几个显著特征(图片)
3、在吴语基础上,产生了怎样的戏曲剧种?
4、欣赏剧目《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分析剧情及唱腔、唱词特点。
5、越剧唱腔音乐主要分尺调腔、弦下腔
6、越剧唱腔特点?
7、名家简介
(出示屏幕)
1、听赏《花木兰》选段,初步感受、了解豫剧唱腔
特点,属河南地方戏。
2、生借助:听河南话——说河南话——总结其显著特点(语音重、尾音二声和四声居多;吐字清晰,铿锵有力)
3、生:在教师引导下,体验分析出——唱腔是在方言音调的基础上通过夸张、变化等发展而来
4、生分析回答
5、学唱体验
在师引导下,分析掌握。
6、朗读资料,了解常老对豫剧的奉献精神,增强爱国心。
1、生讨论韩国女明星整容
方言来自于浙江绍兴嵊州——吴语
2、据老师提供资源,共析吴语显著特征:
连续变调;语言婉转;音乐性强;字调曲度大;基本不发翘舌音等。
3、了解越剧唱腔
4、学唱体验;
分析贾宝玉、林黛玉唱腔、唱词显著特点。
5分析回答,本唱段属?(尺调腔)
6、分析回答
来自于嵊州方言
7、朗读资料,了解越剧唱腔流派代表人物及对越剧的奉献精神,增强喜爱越剧兴趣。
1、借助名段欣赏,走进河南豫剧。
2、由听河南话入手,引导学生讨论河南话的显著特点;学说河南话,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3、了解豫剧唱腔特点的由来,解决教学重点
4、通过剧情,加深对豫剧唱腔风格的了解。
5、加深对豫剧唱腔特点的掌握,解决教学重难点。
6、通过名家介绍,了解豫剧之所以久盛不衰,有为之奉献的一代艺人。
1、从吴语开始,打开学习越剧的门户。
2、抓住吴语显著特征,为欣赏越剧唱腔打下良好基础。
3、越剧婉约的音调产生的原因。(教学重点)
4、了解不同角唱腔特点,加深对越剧唱腔的了解。(教学重点)
5、掌握越剧唱腔分类
6、越剧唱腔的来源
加深对越剧唱腔特点掌握,解决教学重难点
7、通过名家介绍懂得越剧之盛名,有为其奉献的一代艺人。
课堂拓展
师:播放豫剧、越剧片段。
生:辨别剧种并分析唱腔特点。 
经典短信大全
对本课授课内容进行回顾,加深印象。
课堂小结
对本课重点知识进行强调。
生:掌握戏曲唱腔与地方方言的密切关系。
让生明白肩负使命:
民族文化需传承!ps的意思
                                     
【学情分析】
中国戏曲因历史久远,加上地方戏曲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再加上现代人的价值观及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较少有机会去接触这些节奏缓慢、高亢激越、旋律婉约的戏曲唱腔。因此难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针对上述现状,需师生共同努力,课前搜集相关的课程资源,对所授地方戏曲有所了解。同时教师对戏曲教学不应局限于教材,而应以教材为最基本的课堂素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初三学生心理发展有所成熟,参与意识有所增强。针对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心里特征,在教学中创设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入。
在授课过程中,以地方语言特点为基线贯穿始终——首先以河南方言显著的声调特点吸引学生进入状态,学生快乐体验的同时,情感体验也随之而来。豫剧《花木兰》“二八板”唱腔,铿锵有力,较易学唱,在豪放激越的豫剧唱腔引领下,再辅助于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探索豫剧兴趣,为接下来越剧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易到难,这切合初中生思维特点和学科特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效果分析】
本课教师的学习策略引导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在认知策略方面  教师课前充分查阅地方戏曲相关资料,形成一堂生动有趣的戏曲听赏、学唱综合课。教学中从当地方言为切入点,将学生要掌握的戏曲知识用地方方言为线索串联起来;让枯燥无味的传统戏曲通俗易懂,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地方戏曲的文化差异,通过听唱法让他们了解我国地方戏曲唱腔风格,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
2、在资源策略方面  多媒体技术在本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理解戏曲作品不会流于形式过于生硬,兴趣调动起来,思维跟得上课堂,就会引起他们思考,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学情分析方面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本课时的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的兴趣和认识水平出发,利用比较直观的戏曲影视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生动形象的戏曲片段,良好的听赏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顺利解决授课重难点,较好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