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的拼音[摘
要]豫剧,是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瑰宝,也是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戏曲品种,其通俗质朴、粗犷豪放、节奏明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受民风、民俗、方言以及历史发展和地域因素影响,豫剧形成了题材兼收并蓄,内容栩栩如生,自身求新求变、
驱动力强的特点。[关键词]豫剧;唱腔;唱词;艺术特征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靠山吼等,是我国梆子声腔剧种中非常重要的一支,也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河南以及山东、河北、安徽等中原地区。①
一、兼收并蓄,豫剧在中原文化沃土中繁
衍发展
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远古的神话传说葛天氏之乐、人文初祖黄帝、大禹治水,到《诗经》中的“郑卫之风”,再到宋代都市的繁华以及佛教的传入、
文化的融合,中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原优秀传统文化,
周传雄个人资料简介
积淀着中原地区人民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原人民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的折射和体现,也是滋养各种艺术形式产生的丰厚文化底蕴。
(一)豫剧深受河南乐舞文化的影响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证明了大约8000年以前,河南地区就有了乐舞文化,并且水平很高。濮阳地区出土的贝壳巨龙,
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其样式仍是今天戏曲服饰的主要纹饰;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其中的“乐”和“舞”字,就是今天戏曲舞台的动作缩影;特别是在禹州市出土的青铜面具,原记载是为了驱邪敬神,其形态逼真,完全可以看做是今天的戏曲脸谱。《吕氏春秋》的《大乐》篇就详细记载了今河南长葛原始部落具有乐舞性质的文化,
据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②
,这些乐
舞活动虽说都与祭祀、敬神、驱邪有关,但亦表明中原地区几千年的乐舞文化十分繁荣,特别是夏商周以来,中原地区的乐舞已经逐渐转向世俗化,并有了一定的审美水平,是豫剧诞生和发展的重要文化底蕴。
(二)豫剧得益于中原地区叙事文学作品的积淀
《诗经》是我国记载的较早的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文学形式,其中的“王”“郑”“陈”等三风都源于河南境内。特别是新乐的代表“郑卫之声”,较为详细的描述了当时河南地区的乐舞盛况。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以及墨家的著述中,有较多的传说、寓言,这些都反映了中原地区先民的叙事才能。东晋史学家干宝所著的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内容十分丰富,有谶纬神学、神仙变幻、精灵物怪、妖
作者简介:纪明明,女,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许昌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产业开发视角下河南省民间戏曲资源传承发展研究”
刘品言图片(项目编号:2016G034)阶段性研究成果。
①纪明明:《豫剧文化资源及其继承发展研究》,载《音乐创作》2015年第10期,
第121页。②黄兵明:《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北京:北京银冠电子出版社,2003年版,
第8页2022理综全国乙卷
。豫剧艺术特征探微
冬季征兵●纪明明
人生四大喜事歌海2018年第3期
5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