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调查,目前全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世界语言十分复杂,专家估计大要有5000-7000种。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各国的学者所统计的结论是相差悬殊的,其说法也极不一致。根据德国语言学
家在1979年的统计,当时世界上已经查明的语言有5651种;有个学者说“我的印象中感觉有几千种,
具体多少也说不清,就去查资料,还真说不清。一般大概说当今世界拥有6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五六千种语言”。法国科学院推定为2,796种;国际辅助语协会估计有2,500至3,500种语言。
世界上究竞有种多少语言?美国杂志《纽约客》统计后说有“成百上千”种;《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
有“近千种”;世界最畅销书籍《圣经》的外语译本截止1997年就达2197种,语言种类多余文字种类,《圣经》至少证明世界语言种类应多于2197种。迄今比较精确的统计数字来自人类学家,他们通过民族研究发现世界语言有6809种。其中,亚洲是世界语言种类最多的地区,达2197种,非洲其次,2058种,太平洋诸岛1311种,美洲1013种,欧洲则只有230种。就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发展
中国家,共有80余种民族语言,30余种文字。这6809种语言的统计数字,真有这么精确吗?很多研究者并不这么认为,“你数得清世界上有多少种面包吗?数字每天都在变。”宾西法尼亚斯沃斯摩尔学院的
大卫·哈瑞森和德国迈克斯·普兰克研究院的克兰克·安德森的最新调查发现,世界语言的数量瞬息万变,确切的数字只能描述为“比上个月少”。
大卫认为,世界上现存语言大约有6000多种,现状大多不容乐观。首先,语言种类分布不均,比如法国人口六千万左右,所用语言16种,而瓦努阿图人口仅是法国的0.3%,所用语言种类却是前者的63倍。其次,语言使用者数量不均衡,多如汉语普通话使用者近9亿,少如俄罗斯一种叫他法的方言,不足百人。6000多种语言中的大部分面临着没有相应文字记载、没有进入官方语言、使用者受歧视等困境,只有不足10%的语言才可以称为“安全语言”,即有文字记载、被官方正式使用、代代相传。“有些语种已
经没有小孩子愿意去学,无以为继的语言必定会消失”,大卫说,“一个老人死去,一种语言也就随之逝去,怎么留也留不住了。”
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有专家测算,今天人类语言种类的消亡速度是哺乳动物濒临灭绝速度的两倍,是鸟类濒临灭绝
速度
的四倍。据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21世纪将有一半消亡,200年后,80%的语言将不
复存在。
如果那些使用者越来越少的语言死去,又如何?克兰克说,那意味着语言环境、该语种使用者的认知系统、语言涵盖的文化遗产都将失去,“强势语言的使用者永远也不能体会这种悲伤。当我站在俄罗斯的一个小山村里,看到那些老人,说着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听懂的话时,我亲眼目睹了失去历史的痛苦。”
对于这些濒危语言,学术界目前已经形成共识:在它们还未消失前,去认识和记录它们。“没有人知道,这些即将丢失的语言、语音、文化对今后五百年的人会不会有用”,克兰克说,“在谁都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争论毫无意义,首要是尽可能多的保存。”
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面临着严峻挑战。不用说那些濒危的少
数民族语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目前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
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85%是
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而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100%使用英语,经济全球化对英语的传播更是推波助澜。由于英语的挤压,不少语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样的情况引
起了所有关心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人士的关注与焦虑。保护世界的弱势语言,积极推进世界各种语言的发展,其本身就是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贡献。语言多样性就像生物多样性一样至关重要。一种语言的消亡,其后果决不亚于一个物种的灭绝。语言消亡了,通过该语言代代相传的文化、知识就会消失。人类多样
性文化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依赖于语言的多样性。
语言学家巴尔斯兰.肯特(Bergsland,Knutl998)对巴巴拉·格莱姆斯(Barbara Grimes)和约瑟夫·格莱姆斯(Joseph Grimes)所作的两次世界语言统计数据进行对照,可以看到使用人数最少的。
一千多种语言还在以很快的速度失去其使用人数。(1999年数据见Grimes,B.F.1999;2001年数据由Joseph& Barbara Grimes提供):
各语言的               语言种数
使用人数         
1999年2月    2001年4月
999人-100人          1075种     1080种
圣安地列斯mod
99人-10人           302种      306种
9人-1人            181种      217种
1人              51种      56种
再从语言的分类来看(对语言的种类数也多少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第一是类型分
类法,也称“形态分类法”。根据语言语法的特点,将世界语言分为若干类型。如以词的构造为主要标准,将人类语言分为词根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多式综合语等;或按语法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分成分析语、
综合语等。这种分类有助于了解语言的结构,但不能概括世界语言的多样性,也没有和语言的历史比较
起来研究。
第二是谱系分类法,也称“发生学分类法”。按语言的共同来源,按语言亲属关系的远近,把世界的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语族和语支。
印欧语系分布在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包括印度语、伊朗语、斯拉夫语、波罗的海语、日耳曼语、罗
马语、克尔特语、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等。
闪含语系分布在阿拉伯半岛、非洲东部和北部一带。包括阿拉伯语、古希伯莱语、豪萨语、古埃及语等。
芬兰乌戈尔语系分布在芬兰、苏联、挪威、匈牙利等地。包括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匈牙利语等。
阿尔泰语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土耳其、蒙古、苏联、伊朗、阿富汗。包括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哈萨
克语、吉尔吉斯语、土耳其语、日语、朝鲜语等(也有将日语、朝鲜语列为特殊语言)。
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分布在高加索一带。包括高加索语、格鲁吉亚语等。
汉藏语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国境内。包括汉语、泰语、缅甸语、越南语、藏语等。
达罗毗荼语系分布于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北部、巴基斯坦等地。包括泰米尔语、马拉雅拉语、坎纳拉语、泰卢固语和布拉灰语等。
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也叫“南岛语系”,分布在北自夏威夷,南至新西兰,西自马达加斯加,东至马克萨斯岛的广大地区。包括高山语、马来语、印度尼西亚语、爪哇语等。
班图语系分布在非洲苏丹以南的广大地区,所属语言中,最通行的是斯瓦希里语。
此外,还有美洲的印第安语言。
据统计,世界上使用语言人数最多的是汉语,约占世界人口的23%;其次是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8%多;第三是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6%;第四是西班牙语(属印欧语系罗马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5%。
回答:2006-02-15 22:21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人类语言的大趋势
只要偶尔想起,这个世界座落在一个旋转的星球上,就不难意识到,世间万物正在千变万化。新东西来
得目不暇接,旧事物走得无声无息;看得见的是忽如其来的结果,看不见的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人类的
语言当然也在变。本来没有语言,后来有了好几千种:有些语言一分为二,有些又合二而一;旧语法渐
渐无人知晓,新词汇忽然街流行……那么,人类语言将向何处去?到最终,世界上会剩下几种语言?这
些语言又将是什么形态?这个话题饶有趣味,有如一个智慧的花坛,任人们栽种五颜六的猜想。
一、消亡——语言文字的悲剧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语言?专家们的估计是4000—8000。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提供了比较具体的数字:5561种。但这只是现有的语言,在这之外,已经有很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上消
失了。比如著名的哥特人和玛雅人的语言文字,以及赫梯语、卢维亚语、达尔马提亚语、苏默语等等。董洁经纪人
以中国的语言文字为例,各民族的57种文字中,17种已经消亡,它们是突厥文、回纥文、察合台文、于阗文、焉耆-龟兹文、粟特文、巴思巴文、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西夏文、女真文、东巴图画文字、沙
巴图画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哥巴文、水书、吐火罗文。中国各民族的80种语言中,至少12种已经消亡,它们是和阗语、粟特语、吐火罗语、哥巴语、西夏语、东巴语、契丹语、女真语、于阗语、巴思巴语、察合台语、鄂尔浑-叶尼塞语。
消亡的难以复生,现存的却又如何?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各民族现有语言60多种,文字40种,大多数处在消亡的前夜。很简单,使用这些语言的人越来越少,门巴语只有6000人,京语5000人,保
安语5000人,鄂伦春语4000人,赫哲语1000人。这些数据是80年代公布的,而今,还有多少人在讲
这些语言?在故宫,高悬的金匾上都写着满文,但除了少数专家,已经没人认识它们。这个盛极一时的
皇族,已经全部使用汉语。《中国大百科全书》载,只有“爱珲和富裕两县还有少数农村的满族老人会说满语”,但该书是1980年编的,15年过去了,这些老人可还健在?
在5561种语言中,很多语言都面临消亡的危机。比如北欧的几个小国,虽然都有自己的母语,但英语已经像中国的普通话一样普及,长此以往,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英语会越用越多,母语却越用越少,几
代人之后,难免满语一样的命运。
每一种语言,不仅有着自身的美妙,还是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录,一旦消失,全告湮灭。玛雅文字使用麻生希作品
了1500年,16世纪“由于西班牙入侵而毁灭遗忘”,于是,玛雅石柱的铭文成了读不懂的天书。中国的
西夏文,13世纪还在使用,而今成为“死文字”,各种古籍碑文无法破译。这既是语言文字的不幸,也是人类文化的遗憾。
二、统一——人类文化的进步语言消亡虽是憾事,但平心而论,是否恰是好事?在这小小的星球上,五
千多种语言,似乎太多了。人类为什么有这么多语言?《圣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免得我们分散在
全地上。”耶和华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既作起这事来,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的了。我们下去,在那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在全地上,他们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为耶和华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使众人分
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别(就是“变乱”的意思)。
事实上,语言的纷乱是因为隔绝。各种语言诞生的过程应该是近似的:随着人类的进化,发音器官逐渐
完善;随着工具的发明,出现了体劳动和用语言指挥体劳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和部落间的交流,语言渐渐发展成形。然而,由于高山大海甚至河流的隔绝,人们只能“自说自话”。比如“妈妈”这个词,有些语言是指母亲,格鲁吉亚语却是指父亲,满语中又是指婶婶。语言之差异可见一斑。如果画
地为牢,倒无所谓妈妈爸爸婶婶,但而今,人们已经跨过了高山大海,语言障碍就成了大问题。打开《中国大百
科全书》上的“世界语言分布图”,几十种颜分割了五大洲。“绿语言”不晓得“红语言”,“黄格格”
听不懂“蓝条条”。
有个小故事,一个会画画的人,自称不怕语言障碍。有一次走进一家异国的饭馆,他想吃蘑菇,就自作
聪明地把蘑菇画在了纸上。小热情地把他要的东西送来了——不是蘑菇,而是一把雨伞。蘑菇雨伞还
是小事。各种重大的国际会议,翻译费要占去经费的一半。每届欧洲年会都搞同声传译,每个到会者要
配一个翻译。在国际交往中,语言障碍带来的麻烦、造成的误会,已经数不胜数。
语言文字的减少,无疑在缩小交流的障碍。人数不多的印地安人,曾经有1000多种语言。西班牙的入侵使这些语言只剩下很少的几种。语言学家为此嗟叹,印地安人谈话却一定方便多了。
很多人旁证博引,说《圣经》上记录的都是真实的历史。设若真是上帝故意制造混乱,让我们言语不通,我们就更该携起手来,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混乱!
三、种族融合与语言融合讲着5561种语言的人们,最终完成语言的融合,似乎是天方夜谭。
谁能强迫越南人民放弃越语改说英语?我们也无法命令朝鲜人民忘掉朝语而说中文。但我们展望的不是
两三代人,而是语言融合的终极状态。千万年后,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民族吗?还有中国人民、朝鲜人民
和英国人民吗?
种族的大融合,必然带来语言的大融合。——这就引出了又一个天方夜谭:民族和种族怎么可能融合呢?且不立论,让我们看中国其“小周天”,以观世界之“大周天”。
中国人惯常自谓“炎黄子孙”,既见其悠久,又显其纯正。但翻开《中国通史》就知道,炎、黄不仅不是亲人,而且曾是死敌。本来,黄帝族与黎族人在黄河边比邻而居。姜姓的炎帝是西北山区放羊为生的蛮族,他们发现黄河流域环境优越,就举兵向那里侵略。留下的牧人继续在山地生活,就是后来的羌族人。“姜”和“羌”都从“羊”,读音也相近,足以说明炎帝的渊源。炎帝先进攻黎族人,被打得惨败,
只好转而向黄帝进攻。我们的两位祖先在涿鹿战场殊死搏斗,最后,炎帝被打垮,两族合为一族。黄帝一定
考虑到管理的需要,让炎帝做了副职。炎帝则一定提出了投降的代价,那就是,进攻黎族,报仇雪恨。
因而两家合并之后,很快去和黎族决战。经过残酷的厮杀,炎黄取得了胜利。少数顽固的黎族人不肯投降,逃上了海岛。直到今天,他们还生活在那里。大多数黎族人则被兼并,时至今日,下层人民还被称
为“黎民”。从黄、炎、黎三族的融合足以看出,今日中国人,是华夏大地千万年来众多民族的共同后代。1987年2月24日《解放日报》报道,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发现,汉族和华夏各民族的细胞中,都有上古四大族属即炎黄、苗蛮、百越、东夷的基因。
世界各民族无不是如此繁衍而来。在未来,民族与种族的融合,也将依照这样的模式。交通越来越方便,“世界变得像个村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异族异国通婚极为常见。开放以来,已有几十万炎黄子孙和外国人通婚。他们生下的孩子,已不能算炎黄子孙,这些孩子的孩子,就更说不清是哪个民族的子孙,
而是人类的后代。经过漫长的潜移默化,人类必然走向融合。就像每个汉族人身上都流着黄、蛮、越、
夷四个民族的血,未来人的身上也将渗透黑、白、黄、棕四个种族的血。如果未来人的身上,集中了黄
种人的和谐与柔韧、黑种人的修长和矫健、白种人的优雅和明亮,这有什么不好呢?
随着种族的融合,5561种语言的时代将成为历史。那么到最终,人类将使用几种语言呢?无论按照《圣经》的说法,还是按照一般的概念,似乎都应该使用一种语言。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四、二律背反的难局语言应该如何发展?似乎谁也不能说清。因为生活对语言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要求,施加了完全相反的拉力。这就使语言陷入了二律背反的难局。
一方面,生活要求语言越来越规范,表达意思明确、详尽,没有歧意,不易混淆。唯有如此,才能说明
性质、描述定义、界定概念、传递信息,才能在科学、教育、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法律中有效使
用另一方面,生活又要求语言越来越丰富多采,概念范围开阔,意义层次多样,结构形式活泼、跳跃,
富于启示性和不确定性。只有这样,才能描述内心、表达思想、说明体验、透露暗示,诉说爱与恨、痛
苦与幸福,完成批评和赞美、讽刺与幽默,才能借助语言进行思考,并从事诗歌、小说、戏剧等艺术活动。
生活对语言提出的两种要求,都非常强烈,又完全背反,语言究竟向何处去?
其实,语言的两难处境由来已久。早在魏晋,学者们就进行过一场关于语言的争论,名曰“言义之辨”。
“言尽意论”相信,语言完全可以准确地表达意思。这一派观点的首倡者欧阳建认为:物本无名,为了
糯米泡多久可以包粽子?区别它们,才确立了不同的名称;理本无称,为了表达出来才诉诸言辞。物一旦变了,名谓就会随着变;道理变了,说法立刻跟着改。就像形体变了影子就追随一样,生活变了语言也跟着变,语言为什么不能
尽意呢?这一派学者,既然认为语言完全能够尽意,对语言的要求自然是规范、明确、严谨周密、一丝
不苟。
“言不尽意论”观点完全相反。这一派学者认为,语言根本不可能详尽地表达意思。早在战国时代,这
种观点就已经提出。《周易·系辞》写道:“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庄子》曰:“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言不尽意论”
并不否认语言的表达功能,但认为它不能“尽意”,指出了语言的某种永恒的局限。正如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摘引的黑格尔的话:“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所想的却是
特殊的东西。因此,不能用语言表达人们所想的东西。”“得意忘言论”是“言不尽意论”的深化。——
既然语言不能尽意,就不必在语言本身去求解,而应该“忘言”,在语言之外答案。这一观点也是庄子首先提出。《庄子·外物》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庄子认为,语言就像钓鱼用的竿和打猎用的马一样,
九寨沟旅游注意事项只是表达意思的工具。只要得到了“意”的鱼和兔,就可以忘掉“言”这个筌和蹄。显然,这两派观点,与“言尽意论”对语言的要求完全不同。
语言这个难局,古人争论不休,现代人也无能为力。——未来人会有办法吗?
五、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从魏晋至今,一千六百多年过去了。学者的分歧终无定论,社会生活却在深化。语言的任务日益艰巨,它只好按照相反的拉力,同时向两个方向发展。既虚,且实;尽量简明,又力求
详尽;既单纯,又丰富;既要确切,又得模糊。事实上,任何一种语言中,都大略地分出了“虚”和“实”两个系统。不妨设想,一对男女,在定情的那个温馨的夜晚,和离婚时分割财产的清冷的白天,
使用的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一次正义的战斗,战前进行部署,和胜利后举杯狂欢,用的语言当然也是两样。这两套相反的的系统并存在同一种语言中,彼此进退两难,又容易互相干扰。——如何使用两种语
言呢?
在未来,人的思想感情会更丰富,科学会更精微,艺术会更神妙,人类对语言的两种要求都会愈加强
烈,而这两种要求又互相背反,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语言大融合之后,人类使用的语言将不是一种,而
是两种,源于不同民族、经过明确区分、功能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
对语言提出虚、实两种要求的,恰恰是社会生活的“虚”“实”两大方面。“言尽意论”认为语言能够尽意,是着眼于“实”的一面,概念、定义、法则、公理,当然能够说清。“言不尽意论”则着眼于“虚”的一面,思想、感情、灵感、体验,当然难以尽述。那么,根据人类生活“实”与“虚”的分野,以
“双轨制”的语言,服务于立体化的生活,很可能是必然趋势。
我们姑且把这两种语言叫做“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
科学语言足以“尽意”,清晰、确切、规范,用在“实处”:科学、外交、经济、军事、法律……。张贤亮的小说《黑炮事件》,写一个企业从德国进口了一套机器设备,翻译发现,德文说明书中要求“给子弹加润滑油”,他觉得这套设备和“子弹”无关,就让机器投入运转。结果,整套设备全部报废。说明书是让“给轴承加油”,而在德文中,子弹和轴承是同一个词。——未来的科学语言,当然不会有这样的漏洞。另一个故事,富人把穷人的妻子拐跑了,这个妻子也想抛弃自己的前夫。断案的县官决心帮助穷人,他
让前夫跪在后面,让后夫跪在前面,然后问那女人“要前夫还是要后夫?”无论女人怎么回答,他都可
鸡肉串
以把她判给跪在她身“后”的“前”夫。——县官虽然聪明,人类语言却实在杂乱。当使用科学语言,
这样的故事将不复出现。
专家们正在研究一门新兴的学科,“计算机语言学”,即让电脑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人类语言。这就要求人
类必须具有一套科学语言。有一个笑话,一个酒店老板买来一个智能机器人“玛丽”,让她坐在酒吧里卖酒。玛丽能说会道,无所不知。一个小伙子爱上了她,拐弯抹角向她求爱,可玛丽就是听不懂。最后,
小伙子绝望已极,倒了两杯毒酒,邀请玛丽“到另一个世界里相会”。玛丽对这种模糊语言不知所云,就和小伙子欣然举杯。结果,小伙子死了,柜台前的玛丽还在莫名其妙的微笑。——未来的科学语言,没
有这种模糊不清的表达,所以,任何一个“玛丽”都能准确的理解。
再说艺术语言。它和科学语言相反,不是直白地表达意思,而是借用成语和典故,运用形容、比喻、夸
张等手法,利用语言的启发性与暗示性,调动人的理解和想象。艺术语言可以使用范围窄小,小到一人、两个人甚至只有自己理解;可以褒贬相错,用贬意词表示亲密和爱恋,用褒意词表达仇恨和轻蔑;
可以是病句、错句,只要能够微妙的表达。为了说明艺术语言的这些特点,笔者写了一组小说。《冰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