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内部的语法结构不仅直接影响到它的句法功能,而且当它入句之后,对其前后的组合成分也常常起着一定的关涉作用。对此,本节将从两个角度来讨论:一是成语的常规用法,一是成语的变通用法。
3.2.成语在常规用法中的关涉作用
成语的常规用法,指的是成语入句后保持其意义和结构的稳定。这里,成语入句后的关涉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一个成语倘若本身已经带有宾语,那么作句子的谓语时,一般就不能再带宾语了。如果遇到意念上的宾语,要用介词提前。例如:
例1.我请先生给我三天的期限,……一网打尽她!(茅盾《子夜》)
例2.……各大村镇虽都办有自卫团,但是并不能真的把些土匪斩草除根。(吴组缃《官官的补品》)
“一网打尽”、“斩草除根”是同义成语。但“一网打尽”是状中式,可以带宾语,如在例1中用作谓语,后边带有宾语“她”;而“斩草除根”是述宾型联合式,本身带有宾语,后边不能再带宾语,如在例2名字 大全中用作谓语,意念上的宾语“(些)土匪”,由介词“把”提前。
类似这种情况的同义成语,还如“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一语道破/一语破的、卷土重来/
3.2.成语在常规用法中的关涉作用
成语的常规用法,指的是成语入句后保持其意义和结构的稳定。这里,成语入句后的关涉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一个成语倘若本身已经带有宾语,那么作句子的谓语时,一般就不能再带宾语了。如果遇到意念上的宾语,要用介词提前。例如:
例1.我请先生给我三天的期限,……一网打尽她!(茅盾《子夜》)
例2.……各大村镇虽都办有自卫团,但是并不能真的把些土匪斩草除根。(吴组缃《官官的补品》)
“一网打尽”、“斩草除根”是同义成语。但“一网打尽”是状中式,可以带宾语,如在例1中用作谓语,后边带有宾语“她”;而“斩草除根”是述宾型联合式,本身带有宾语,后边不能再带宾语,如在例2名字 大全中用作谓语,意念上的宾语“(些)土匪”,由介词“把”提前。
类似这种情况的同义成语,还如“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一语道破/一语破的、卷土重来/
重整旗鼓、恶语中伤/恶语伤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苦心经营/煞费苦心”等。
还有些成语本身带有潜在的宾语,那么作谓语时,也同样不能再带宾语了。如“自暴自弃迷你世界别墅内部装饰”是主谓型联合式,但两个“自”兼受动者,整个成语是“自己损害自己,自己鄙弃自己”的意思,已带有潜在的宾语,所以不能再带宾语了。而其同义成语“妄自菲薄”,状中式,后边可以带有宾语。
3.2.2.谓词性成语带趋向补语的情况与一般谓词不同。一般谓词可以带有多种多样的趋向动词,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而谓词性成语一般只带趋向动词“起来”,表示行为的开始。例如:
例3.每天临几张字帖,读几遍唐诗,自己在小院子里浇花种竹,率性连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起来。(冰心《斯人独憔悴》)
例3“不闻不问”带趋向补语“起来”。不过,偶尔也用“下来”、“下去”作趋向补语,表示行为的完成或继续。例如:
例4.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孙犁《山地回忆》)
例5.如果你一意孤行下去,恐怕轮不着你动政工机构的念头,自己倒又想靠边了吧! (江流《进退》)
还有些成语本身带有潜在的宾语,那么作谓语时,也同样不能再带宾语了。如“自暴自弃迷你世界别墅内部装饰”是主谓型联合式,但两个“自”兼受动者,整个成语是“自己损害自己,自己鄙弃自己”的意思,已带有潜在的宾语,所以不能再带宾语了。而其同义成语“妄自菲薄”,状中式,后边可以带有宾语。
3.2.2.谓词性成语带趋向补语的情况与一般谓词不同。一般谓词可以带有多种多样的趋向动词,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而谓词性成语一般只带趋向动词“起来”,表示行为的开始。例如:
例3.每天临几张字帖,读几遍唐诗,自己在小院子里浇花种竹,率性连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起来。(冰心《斯人独憔悴》)
例3“不闻不问”带趋向补语“起来”。不过,偶尔也用“下来”、“下去”作趋向补语,表示行为的完成或继续。例如:
例4.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孙犁《山地回忆》)
例5.如果你一意孤行下去,恐怕轮不着你动政工机构的念头,自己倒又想靠边了吧! (江流《进退》)
例4“心平气和”和例5 “一意孤行”,分别带有趋向补语“下来”和“下去”。
谓词性成语所带的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除外),一般必须由介词结构来充当。例如:
例6.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 (《反对党八股》)
例7.孔子是一个热心的政治活动家,……只要三个月不到赏识他的主子,就会失魂落魄到好像丧家之犬一样。(王西彦《肢节和全人》)
例6“津津有味”带有介词结构充当的补语“于……方法”;例7“失魂落魄”带有介词结构充当的补语“到……一样”。
3.2.3.成语作定语时,一般都得带助词“的”。例如:
例8.……总得听听郑永红的想法,就算她没有起死回生的仙丹妙药,也能给一口救急的水喝呀。(浩然《山水情》)
例8“起死回生”作定语,后边带有“的”。
成语作状语时,也以带助词 “地”(或“的”)为常。例如:
例9.从众的队伍里,千百朵气球飞上天空,五光十地拖着长长的标语彩带,顺风徐徐向西飞去。(冰心《十三陵水库工地散记》)
谓词性成语所带的补语(趋向补语、数量补语除外),一般必须由介词结构来充当。例如:
例6.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 (《反对党八股》)
例7.孔子是一个热心的政治活动家,……只要三个月不到赏识他的主子,就会失魂落魄到好像丧家之犬一样。(王西彦《肢节和全人》)
例6“津津有味”带有介词结构充当的补语“于……方法”;例7“失魂落魄”带有介词结构充当的补语“到……一样”。
3.2.3.成语作定语时,一般都得带助词“的”。例如:
例8.……总得听听郑永红的想法,就算她没有起死回生的仙丹妙药,也能给一口救急的水喝呀。(浩然《山水情》)
例8“起死回生”作定语,后边带有“的”。
成语作状语时,也以带助词 “地”(或“的”)为常。例如:
例9.从众的队伍里,千百朵气球飞上天空,五光十地拖着长长的标语彩带,顺风徐徐向西飞去。(冰心《十三陵水库工地散记》)
例9“五光十”作状语,后边带有“地”。
同样,成语作补语时,不能直接加在谓语的后面,一般必须通过助词“得”。例如:
例10.她想得头头是道,仿佛已经征服了砖塔胡同和西四牌楼一带。(老舍《离婚》)
例10“头头是道”通过“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得”作补语。
3.2.4.多数带有“之”字作宾语的成语,作谓语时,成语中的“之”实际上成了句中的一个复指成分。除了它是复指主语的情况外,一般在该成语前都可带有“把……”、“对……”等介词结构。这时,“之”复指的就是介词结构中的宾语了。例如:
例11.一天,我路过一幢有名的藏书楼,不计其数的历代线装书堆积在楼外大路上,如一座小山,随即被付之一炬。(何为《书的经历》)
例12.多数的医生压根儿就不曾上过前线,他们把总会所发给的急救箱束之高阁,……(唐弢《我也为伤兵请命》)
例11“付之一炬”的“之夏梦是今年艺考黑马”复指主语“线装书”;例12“束之高阁”的“之”复指介词结构里的宾语“急救箱”。
有时在该类成语前虽然没有出现“把……”、“对……”一类的状语,但如有必要,随时都可以补上。例如:
同样,成语作补语时,不能直接加在谓语的后面,一般必须通过助词“得”。例如:
例10.她想得头头是道,仿佛已经征服了砖塔胡同和西四牌楼一带。(老舍《离婚》)
例10“头头是道”通过“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得”作补语。
3.2.4.多数带有“之”字作宾语的成语,作谓语时,成语中的“之”实际上成了句中的一个复指成分。除了它是复指主语的情况外,一般在该成语前都可带有“把……”、“对……”等介词结构。这时,“之”复指的就是介词结构中的宾语了。例如:
例11.一天,我路过一幢有名的藏书楼,不计其数的历代线装书堆积在楼外大路上,如一座小山,随即被付之一炬。(何为《书的经历》)
例12.多数的医生压根儿就不曾上过前线,他们把总会所发给的急救箱束之高阁,……(唐弢《我也为伤兵请命》)
例11“付之一炬”的“之夏梦是今年艺考黑马”复指主语“线装书”;例12“束之高阁”的“之”复指介词结构里的宾语“急救箱”。
有时在该类成语前虽然没有出现“把……”、“对……”一类的状语,但如有必要,随时都可以补上。例如:
例13.目前还有若干同志处之泰然,不大觉得,我们就有唤起这些同志提起注意之必要。 (《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
例13从原文看,在ps3手柄“处之泰然”前可以补上状语“对于物质方面的困难”。
这类带有“之”字作宾语的成语,还有“安之若素、嗤之以鼻、操之过急、悔之无及、置之度外、等闲视之、一笑置之、敬而远之”等。
3.2.5.成语也可以独立成句(包括独自充当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但它们一般是谓词性的,而又以主谓式和主谓型联合式成语居多。例如:
例14.麻木忍耐不住地红胀了眼骂道:“咯!狗仗人势!……”(陈荒煤《刘麻木》)
例15.后来水涨船高,革命在全国胜利了,个人的地位高了,掌权了,特别像老郁,又是冶金方面的专家,有魄力,干出了成绩。 (于敏《第一个回合》)
“狗仗人势”,主谓式,在例14中独立成句;“水涨船高”,主谓型联合式,在例15中充当复句中的一个分句。
3.2.6.有一类成语,由它们的语义所决定,入句后与它相关涉的人或物一般必须是两个或更多。例如:
例16.因此她和阿娟有时也诉了苦,说几句知心话,彼此平起平坐,不把阿娟当作下人。
例13从原文看,在ps3手柄“处之泰然”前可以补上状语“对于物质方面的困难”。
这类带有“之”字作宾语的成语,还有“安之若素、嗤之以鼻、操之过急、悔之无及、置之度外、等闲视之、一笑置之、敬而远之”等。
3.2.5.成语也可以独立成句(包括独自充当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但它们一般是谓词性的,而又以主谓式和主谓型联合式成语居多。例如:
例14.麻木忍耐不住地红胀了眼骂道:“咯!狗仗人势!……”(陈荒煤《刘麻木》)
例15.后来水涨船高,革命在全国胜利了,个人的地位高了,掌权了,特别像老郁,又是冶金方面的专家,有魄力,干出了成绩。 (于敏《第一个回合》)
“狗仗人势”,主谓式,在例14中独立成句;“水涨船高”,主谓型联合式,在例15中充当复句中的一个分句。
3.2.6.有一类成语,由它们的语义所决定,入句后与它相关涉的人或物一般必须是两个或更多。例如:
例16.因此她和阿娟有时也诉了苦,说几句知心话,彼此平起平坐,不把阿娟当作下人。
(陈残云《山谷风烟》)
例17.方鸿渐这时候亏得通的是电话而不是电视,否则他脸上的快乐跟他声音的惶怕相映成趣,准会使苏小猜疑。(钱钟书《围城》)
例16“平起平坐”作谓语,主语指两个人;例17“相映成趣”作谓语,主语不是复数形式,因此带有一个引进对象的介词结构作状语。
例18.这首带点哲理意味的诗中,思想情感方面有与“杂感”一脉相通之处。(臧克家《甘苦寸心知》)
例18“一脉相通”作定语,所以句中关涉的是两件事:思想情感方面与杂感。
这类成语,还有“相得益彰、大相径庭、肝胆相照、休戚相关、交头接耳、水融、失之交臂、一面之交、并驾齐驱、并行不悖、势不两立、一刀两断”等。
3.2.7.一些同义成语中,有的是带有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有的则不是。人们在遣“语”造句时,倘若用了带有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的话,那么,在句子里一般就不再允许出现其他比喻性的成分来跟它搭配使用,以免叠床架屋。例如:
例19.华北解放军南下的主力,就像冲决堤坝的洪峰,势不可当。(李丰祝《解放石家庄》)
例17.方鸿渐这时候亏得通的是电话而不是电视,否则他脸上的快乐跟他声音的惶怕相映成趣,准会使苏小猜疑。(钱钟书《围城》)
例16“平起平坐”作谓语,主语指两个人;例17“相映成趣”作谓语,主语不是复数形式,因此带有一个引进对象的介词结构作状语。
例18.这首带点哲理意味的诗中,思想情感方面有与“杂感”一脉相通之处。(臧克家《甘苦寸心知》)
例18“一脉相通”作定语,所以句中关涉的是两件事:思想情感方面与杂感。
这类成语,还有“相得益彰、大相径庭、肝胆相照、休戚相关、交头接耳、水融、失之交臂、一面之交、并驾齐驱、并行不悖、势不两立、一刀两断”等。
3.2.7.一些同义成语中,有的是带有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有的则不是。人们在遣“语”造句时,倘若用了带有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的话,那么,在句子里一般就不再允许出现其他比喻性的成分来跟它搭配使用,以免叠床架屋。例如:
例19.华北解放军南下的主力,就像冲决堤坝的洪峰,势不可当。(李丰祝《解放石家庄》)
例20.东路军进入江西地面,一路势如破竹,孙传芳望风而逃。(李建彤《刘志丹》)
“势不可当”、“势如破竹”是同义成语。“势不可当”入句后,可以跟比喻性成分搭配,在例19中“势不可当”用作谓语,前边有“像……”呼应;“势如破竹”是个带有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在例20中用作谓语,一般不能再同比喻性成分配合使用。
此类同义成语,还如“坐卧不安/如坐针毡、不得要领/如堕烟海、轻而易举/易如反掌、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忧心忡忡/忧心如焚、亲密无间/如胶似漆”等。
3.3.成语在变通用法中的关涉作用
成语的结构本来是固定的、不易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成语就绝对不能变,只是变的形式有所不同罢了。人们因为表达的需要,也时常在突破旧结构,产生新形式,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主要体现在“离析”、“扩展”、“套用”、“易位”等方面。与成语的常规用法相比,它打破了成语意义和结构的稳定,是临时性的,我们统称为成语的变通用法。这些变通用法,也必然要受到该成语自身语法结构的关涉与制约。
3.3.1. 成语的“离析”
有的成语在特殊语境下,入句后虽然保持了原来书写形式的整体性,但它的组成部分却分别充当句子中的某种句法成分。这就是成语的离析。它的修辞作用在于强调成语的语义(或
“势不可当”、“势如破竹”是同义成语。“势不可当”入句后,可以跟比喻性成分搭配,在例19中“势不可当”用作谓语,前边有“像……”呼应;“势如破竹”是个带有比喻词的比喻性成语,在例20中用作谓语,一般不能再同比喻性成分配合使用。
此类同义成语,还如“坐卧不安/如坐针毡、不得要领/如堕烟海、轻而易举/易如反掌、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忧心忡忡/忧心如焚、亲密无间/如胶似漆”等。
3.3.成语在变通用法中的关涉作用
成语的结构本来是固定的、不易改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成语就绝对不能变,只是变的形式有所不同罢了。人们因为表达的需要,也时常在突破旧结构,产生新形式,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主要体现在“离析”、“扩展”、“套用”、“易位”等方面。与成语的常规用法相比,它打破了成语意义和结构的稳定,是临时性的,我们统称为成语的变通用法。这些变通用法,也必然要受到该成语自身语法结构的关涉与制约。
3.3.1. 成语的“离析”
有的成语在特殊语境下,入句后虽然保持了原来书写形式的整体性,但它的组成部分却分别充当句子中的某种句法成分。这就是成语的离析。它的修辞作用在于强调成语的语义(或
部分语义),并使人耳目一新。这种用法必须为成语自身的内部结构所许可,否则,就不能成立。例如:
例1.当然,郝大队长定有成竹在胸。(黎汝清《万山红遍》)
例1 “成竹在胸”入句后,“成竹”充当句中的兼语:既是“有”的宾语,又是描写秋天的好句“在胸”的主语。因为“成竹在胸”是主谓式,因而可以有这种用法。
例2.一大叠线装书,排满了不大的三屉桌,读着读着,慢慢,他也把全神贯注进去了。(杨沫《青春之歌》)
例2“全神贯注”入句后“全神”同“把”组成介词结构,再作“贯注”的状语。因为“全神贯注”是主谓式,而且“全神”又是受事主语,是“贯注”意念上的宾语。因而,这种离析,虽改变了原成语的结构关系,但却是合理的。
例3.然而先知者柏洛米修士的预言终于实现了:神与人类如今是面对面的在狭路相逢着。 (郑振铎《神的灭亡》)
例3“狭路相逢”入句后,“狭路” 同“在”组成介词结构,再作“相逢”的状语。因为“狭路”原本就是成语中的处所状语,因而这种离析,也是恰当的。
成语的离析用法,还如“(使)前功尽弃、(让)百花齐放、(以)危言耸听、(叫)鬼迷心窍、(趁)
例1.当然,郝大队长定有成竹在胸。(黎汝清《万山红遍》)
例1 “成竹在胸”入句后,“成竹”充当句中的兼语:既是“有”的宾语,又是描写秋天的好句“在胸”的主语。因为“成竹在胸”是主谓式,因而可以有这种用法。
例2.一大叠线装书,排满了不大的三屉桌,读着读着,慢慢,他也把全神贯注进去了。(杨沫《青春之歌》)
例2“全神贯注”入句后“全神”同“把”组成介词结构,再作“贯注”的状语。因为“全神贯注”是主谓式,而且“全神”又是受事主语,是“贯注”意念上的宾语。因而,这种离析,虽改变了原成语的结构关系,但却是合理的。
例3.然而先知者柏洛米修士的预言终于实现了:神与人类如今是面对面的在狭路相逢着。 (郑振铎《神的灭亡》)
例3“狭路相逢”入句后,“狭路” 同“在”组成介词结构,再作“相逢”的状语。因为“狭路”原本就是成语中的处所状语,因而这种离析,也是恰当的。
成语的离析用法,还如“(使)前功尽弃、(让)百花齐放、(以)危言耸听、(叫)鬼迷心窍、(趁)
浑水摸鱼、(在)大处落墨”等。
3.3.2.成语的“扩展”
所谓成语的扩展,是指在组成成语的语素之间插进另外一些词语,使成语的结构放松,形体增大。这种扩展用法,也同样要受到成语语法结构的限制。
第一,主谓式、述宾式、述补式、连动式成语的扩展,一般采用“中嵌法”。
主谓式在主谓之间插入状语。例如:
例4.现在真相已经大白,我的被列入上海文化学术界首批打击对象,是江青、张春桥之流推行封建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开始。(《王西彦近作·后记》)
例4 “真相大白”,主谓式,中间插入状语“已经”。
其他还如“襟怀(何等)坦白、后来(可以)居上、鱼目(岂能)混珠、威信(随即)扫地”等。
3.3.2.成语的“扩展”
所谓成语的扩展,是指在组成成语的语素之间插进另外一些词语,使成语的结构放松,形体增大。这种扩展用法,也同样要受到成语语法结构的限制。
第一,主谓式、述宾式、述补式、连动式成语的扩展,一般采用“中嵌法”。
主谓式在主谓之间插入状语。例如:
例4.现在真相已经大白,我的被列入上海文化学术界首批打击对象,是江青、张春桥之流推行封建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的开始。(《王西彦近作·后记》)
例4 “真相大白”,主谓式,中间插入状语“已经”。
其他还如“襟怀(何等)坦白、后来(可以)居上、鱼目(岂能)混珠、威信(随即)扫地”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