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选择题专辑
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3、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4、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5、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6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大自然中的一员7、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掉,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的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8、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A、秦统一六国 B、楚汉之争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9、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10、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1、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四川 B、陕西 C、甘肃 D、新疆
12、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3.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晚500  B.早5000  C.早500  D.晚5000
15 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A.公元前230      B.公元前221   
C.公元前207      D.公元221
16、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
17、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9、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18.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A.舜暨南大学地址      B.尧        C.禹      D.启
20、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曹操的书房情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①书桌上有一卷竹简 ②墙上挂有《魏国疆域图》③桌上有《孙子兵法》一书 ④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社会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22、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23、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水经注》还珠格格3演员表 D、陶渊明-《归园田居》
2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主要反映了(   )
A、南朝统治者大力抑制佛教 B、南朝统治者极力宣扬佛教
C、南方气候润湿,雨水较多 D、南朝统治者剥削人民众
25、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26.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27.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甲骨文    D.铭文
2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2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30.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31.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32.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中秋节小短句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6、“伐无道,诛暴秦。”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34.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不系安全带扣几分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35.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                   
A 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3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37.我国最早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甲骨文
38.佛教起源于(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                   
39、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40.《史记》记述了(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41.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42.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A.长安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43、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象征友谊的花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44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A 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45、你认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否直立行走              B.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C.是否有语言功能            D.会不会使用火
46、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盘古          B.皇帝        C.炎帝          D.黄帝
47、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实行以下哪种方法巩固统治,以加强边远地区的开发,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奴隶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