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一八)
现代文阅读专训
1、
(2020贵港.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夏利各题。
愿你远在他乡,也有月可寻
张 琪
①2016年9月,我头也不回地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一千六百千米外那个素未谋面的城市,仿佛心里一团蠢蠢欲动的火焰,慢慢被秋风吹起,燃起一片大火,将我心里这个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地方烧得片甲不留。
②新生的事物总是充满了魅人的诱惑。那些曾经到不了的地方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心里某个位置,令人异痒难耐,又像势单力薄的自己与一股莫名的力量在拔河。那股力量越来越强,以至于自己毫无招架之力,或者说,丝毫不想反抗。我整天盼着最好离这个所谓的故
乡越来越远,最好双脚能丈量的地方越来越远,最好自己的身影能走过地图上的每一个角落。
③我信誓旦旦地在心里告诉自己:“想家的人都是懦夫,能成什么大事?”
泰瑞斯吉布森④火车开动的时候回了头吗?回了。
⑤定位显示驶出城市的时候流了泪吗?没流。
教师节家长对老师说的话感谢话⑥中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文化,使每一个中国人生来情深,骨血里的家国情怀是随着头发、胡子一起生长的,越想剪掉,就长得越长,一辈子跟着你。偏偏它又生而稀薄、死而稀薄,在你存留的一生中,由黑渐白,不断脱落,而后重生。
⑦中秋时节,已是九月末,北方已经很冷了。那时的我正在西湖边,拿着一元纸币对着湖中央的三潭印月反复对比。西湖的雨滴在湖面上,水波一圈晕开一圈。断桥上的伞柄一把挨着一把,雨水滴落在伞顶,顺着伞骨落到另一把伞里的肩头。湖边的柳枝伸直长长的细骨,伸进不断涌向岸边来的湖水里。翠绿的叶子平平地铺在水面上,高低起伏,随风摆动。南方的雨总是这样,说来就来,也不急着走。就这样,从白天到黑夜,不见天顶原本
的颜。
⑧“海上生明月”,没有海,也不见月。
⑨北方的仲秋已变成了冬,脚下的仲秋却还散发着夏的余温。我与一千六百千米外的城市,隔着的又岂是一个季节的距离。
⑩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也越情深。那个地方陪着我成长,我也曾想逃离,也曾变得对朝夕相处的环境不屑一顾。曾经想一走了之的冲动有多强烈,如今想重返故地的心情就有多急不可耐。
神舟十三号返回直播⑪越长大,离家越远,这牵念的枝丫就伸得越深。
⑫2017年夏末,我又一次踏上那班南下的火车。入了夜的北方的风,迎来送往,吹起厚重的大衣衣角。
⑬火车开动的时候回了头吗?回了。
⑭定位显示驶出城市的时候流了泪吗?流了。
⑮一路穿过高楼林立、田间村庄,灯火渐明渐暗。
⑯天黑得愈发重了……
⑰天微微蒙蒙亮了……
⑱又一年中秋,在十月初。时间变了,地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去年西湖的雨跟着我一起来到了秦淮河畔。“十一”黄金周的金陵城人潮涌动,车水马龙。天阴得重,却不妨碍阖家出游的笑颜。我一个人擎着伞,沿着古老的城墙边走过。雨水打在青褐的古城上,反射出不同于现世的光。墙里墙外都是举国同庆的繁华,唯有这数尺宽的城墙,在见证了几百年的沧海后变得一如既往的庄重。
⑲雨不见停,月亮也歇了个好假期。
⑳视频里,父母穿着厚厚的外衣坐在餐桌前。我在手机这端望着满桌的美味垂涎欲滴,抿嘴以示我不能享用的不甘,假装自己也坐在餐桌前,像几年前一样看着晚会、谈天说地,吃得肚子鼓成一个球。
㉑恍然间,眼前雾蒙蒙的,我是怎么了……
㉒窗外雨声渐大,落在树叶上遥遥四散。月亮还在睡着,又一次没有照亮我在的这座南方的城。
㉓你在的远方,可看得见故乡的月?
(选自《知识窗》2018年1期)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结合语境,分析选文第⑨段画线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与一千六百千米外的城市,隔着的又岂是一个季节的距离。
(3)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横线的语句。
(4) 文章有多处独句成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波浪线的三个段落的表达效果。
一路穿过高楼林立、田间村庄,灯火渐明渐暗。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简短 天黑得愈发重了……
天微微蒙蒙亮了……
(5) 羁旅诗文主要使用的意象包括“望月怀远”“鸿雁传书”等。联系全文,说说文中“月”的含义。
2、
(2019杭州.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读书的理由
押沙龙
①老家有一位长辈,属于国学爱好者。在我小时候,他曾拿着树枝在地上一边画字一边给我讲解,“城外为廓,廓外为郊,郊外为甸”,说得非常郑重,好像是告诉我一个极大的秘密。他也读过《易经》,没事了还给人算命。我上大学后,有次寒假回家碰到他,他兴奋地拉着我这个“学问人”问长问短,还说要出个上联考考我。上联大致是“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之类的东西。我想了半天对不出来,只好说我不会,他既失望又惊诧,意思是你连这都不会,还上什么大学堂呢?
②仔细想来,他的这些想法其实很有传统根据的。过去民间对才子的最常见表扬就是会对对联会写诗。在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就把知识当成一种类似巫术的东西,而且非常相信文字本身的魔力。中国民间最崇拜的知识分子可能就是诸葛亮了。鲁迅说《三国演义》的“诸葛多智而近妖”,以为是败笔,其实正因为他“近妖”,才更贴近民间对大知识分子的遐想。这传统一直延续到现代小说《白鹿原》,里面的朱先生也是这个路子。
③当然,文字本身也是有魔力的。李太白醉草的吓蛮书可以吓跑外国入侵者,韩退之的祭鳄文可以赶走水里大鳄鱼。古代文化精英对这些故事多是笑而存之,但底层百姓,尤其是底层知识分子,对此是很愿意相信的。而且他们很执拗地认为,一个人能写出好文字来,自然就会治理国家。他们这么想,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崇拜知识,但并不真知道知识有什么用。人们对自己崇拜而又不懂的东西,就容易有这种感觉。这就像我们现在看《最强大脑》,大部分观众并不太理解科学上的真正强大思维是怎么一回事,但知道水下盲拧魔方很难,所以容易把这种脑力杂技当成“最强大脑”。这其实跟古代老百姓崇拜对对联的才子有点像。
④中国传统文化谱系里缺少一种“爱智”的传统。文化精英们强调文化知识的功用性,普罗
温拿五虎大众则信仰它的神秘性。对于前者,知识像是一种教化的工具;对于后者,知识像是一种神秘的巫术。经过现代文明的“祛魅”之后,教化和巫术一起坍塌,大家就有点无所适从了。
⑤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⑥读书无非是一种交流。书籍就像一个个漂流瓶,作者把他的感受、经验、思考放到这个瓶子里,然后你把它打捞起来,满足你健旺的好奇心、贪婪的求知欲,驱散你特有的孤独感。它们也许能让你在现实中做决定时更聪明一些,也许不能。读书能否让你变得更聪明,往往取决于你其他的一些特质。我见过很多聪明的读书人,也见过不少愚蠢、偏执的读书人,还见过不少如果少读点书也许更好的人。读书只是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有可能活在一个更大一点的世界里。但如果你对此不在乎,那也真的不是什么太大不了的事儿。
(选自《读者》2019第4期)
中国杀人排行榜(1) 文章题目是《读书的理由》,为什么要从老家长辈写起?
(2) 文化知识的神秘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其产生的具体心理机制是什么?
(3) 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知识像是一种神秘的巫术。经过现代文明的“祛魅”之后,教化和巫术一起坍塌,大家就有点无所适从了。(加下划线的“祛魅”和坍塌具体指什么?)
②我见过很多聪明的读书人,也见过不少愚蠢、偏执的读书人,还见过不少如果少读点书也许更好的人。(选择一处加下划线词,从初中三年指定阅读的名著、三年里学过的课文中出与加下划线词相对应的人物,并阐述理由。)
(4) 以下是几种关于读书的理由,请结合本文观点,选取其中一种理由谈谈你的看法。
A.古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我要好好读书。
B.初中三年,除了教材,我只读教材规定的名著,因为中考要考名著阅读呀!
C.教材指定的名著并非全部都是精品,值得一读的书也不是只有文学作品一种类型,大境界的人生需要有大阅读的思维。多读书,读好书,才是写好“人”字的基础。
3、
(2019绥化.中考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小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千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 文中敌论点是什么?
(2) 作者批驳论敌的论点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论点,这个论点是什么?
(3) 第⑨段中,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4) 作者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2016丹阳.中考模拟) 阅读《谦卑的人有福》一文,完成各题。
谦卑的人有福
鲍尔吉•原野
①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