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浙江村级集体经济⼗⼤创新模式及经验总结
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发展壮⼤村级集体经济,保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符合农村实际和村集体经济客观需求的发展机制。
近年来,浙江省深⼊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作,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式,取得显著成效。以下为浙江省财政厅公布的浙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及经验典型案例。
NO.1 资源开发型
凭借⼟地、⼭⽔、⽥园等特⾊⾃然资源,开发增收项⽬,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典型案例】
开化县长虹乡霞川村⼤⽯龙⽔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
霞川村由原霞坞、河滩村调整新设,地处开化县西部边陲,毗邻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东头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寡林茂,霞川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全村7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是⼗⾥⼋乡“有名”的经济薄弱村。
为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功能,近年来,霞川村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将⽬光瞄准了村⾥现有资源——⼤⽯龙⽔电站。⽔电站建于上世纪70年代,前⼏年因机器⽼化故障、承包到期⽆⼈维护等原因关停,2017年⼤⽯龙⽔电站增效扩容技改项⽬列⼊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总投资近300万元。经过规范化、专业化的设计建设,⼤⽯龙⽔电站发电机顺利完成改造,发电能⼒可达320千⽡,于2018年正式投⼊运⾏并成功并⽹发电。
⼤⽯龙⽔电站通过增效扩容技改,每年为村集体带来40万-60万元的稳定收⼊,使霞川村⼀举摘掉了集体经济薄弱村
的“帽⼦”。同时,霞川村的⽔能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有⼒改善了当地⽣态环境和村民⽣产⽣活条件,实现了农村⽔电持续健康发展。gmail 邮箱
NO.2 物业经营型
引导、扶持村集体,利⽤集体所有的⾮农建设⽤地或村留⽤地,兴建标准⼚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职⼯⽣活服务设施等,通过物业租赁经营等⽅式,增加村集体收⼊。
华晨宇的女朋友图片
【典型案例】
缙云县溶江乡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程
洪坑桥村位于缙云县东部,距县城16公⾥,是溶江乡政府所在地。按照当地习俗,每逢农历“⼀”“六”是溶江乡的集市,由于⽆固定经营场所,集市时马路沿边摆满摊位,被称为“马路市场”。⾄今,“马路市场”已存在30多年,交通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益突出,每年需花费维护成本近10万元。
为彻底取缔以路代市、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溶江乡政府、村两委积极谋划洪坑桥村农贸市场迁建⼯程,按照缙云县南乡最⼤农贸市场、茶叶交易中⼼的⽬标定位,安排建设⽤地8亩,新建⼀个停车场、摊位、公厕、⽔电设施等基础设施完备的农贸市场。项⽬总投资180万元,其中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资⾦128万元,地⽅财政资⾦10万元,村级⾃筹42万元。
经过溶江乡政府、村两委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2018年,历时5个⽉的新农贸市场顺利建成并投⼊使⽤,共有200余名摊位业主⼊驻新农贸市场,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近28万元。此外,通过收取集市临时摊位租⾦、茶叶交易场地租⾦、夜宵摊租⾦等⽅式,新农贸市场为洪坑桥村村集体经济输⼊了源源不断的“新鲜⾎液”。
NO.3 资产盘活型
1234567890对村集体闲置的会堂、⼚房、祠堂和废弃学校等设施,通过公开拍卖、租赁、承包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式进⾏盘活,增加村集体收⼊。
【典型案例】
东阳市六⽯街道张⿇车⼩区⽂化创客项⽬
六⽯街道张⿇车⼩区现有村民165户、586⼈,多次获得“东阳市五好(⽰范)农村党⽀部”“六⽯街道招商引资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六⽯街道张⿇车⼩区⽂化创客项⽬总投资42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200万元,村级⾃筹225万元。项⽬利⽤⼩区及周边闲置房屋、⼚房、⽼电影院等资源,委托公司统⼀管理、统⼀设计、统⼀施⼯,以美化提升村居环境为基础,着⼒打造独具特⾊的休闲⽂化旅游街区。⼩区按照“修旧如旧”理念对原有建筑进⾏修整加固,并在此基础上融⼊虚实互动3D视觉墙绘,将泥墙、⾚膊墙和⽔泥墙装扮成⼀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显著提升道路两侧及周边的村居环境和商业品位,提⾼街区房屋总体租⾦⽔平。同时,⼩区引进专业⽂创公司,策划打造青年创客社区,发展集娱乐、休闲、办公于⼀体的轻奢众创社区,助⼒青年创业创新,实现居民⼩区和创客社区辐射互动。
项⽬建成后,张⿇车⼩区从⼀个⽼旧街区蜕变成为集⽂化、休闲、创业于⼀体的优选之地。通过游客观光、餐饮、商铺出租、承接影视剧拍摄等⽅式,实现年营业收⼊30多万元,有⼒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就业、增收。
NO.4 资本运营型
港媒评最受空欢迎明星将村集体历年积累的资⾦、⼟地补偿费等货币资产,通过参股经营等⽅式转为经营资本,获取股⾦、利息和资产增值等资本运营收⼊。
【典型案例】
⾦华市婺城区:集体经济发展⼩微企业创业园项⽬
婺城区西南⼭区是省内典型的饮⽤⽔源涵养功能区,有5座中型⽔库,是百万市民的“⼤⽔缸”。为更好保护饮⽤⽔源,关停了周边的民宿、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经营项⽬,导致部分村集体“返薄”。
饮⽤⽔源涵养功能区⾏政村以“飞地”形式参与婺城区村级集体经济产业园项⽬,推进饮⽤⽔源涵养功能区村级集体抱团致富。项⽬总投资1.28亿元,其中,国有资本6000万元,村级⼊股6800万元,涉及参股村85个。为降低经济薄弱村参与项⽬的融资成本,村级⼊股的资⾦中包含省级试点资⾦1350万元和区财政配套补助1350万元。同时,婺城区政府与当地农商银⾏联合推出⾦融消薄产品——“乡村振兴·富村贷”,经济薄弱村可按3.625‰的⽉息享受基准贷款利率,额度最⾼可达50万元;此外,对参与集体经济发展项⽬的经济薄弱村,给予70%的贷款贴息。产业园重点发展汽摩配产业,委托第三⽅运营团队开展⼚房出租、⼩微企业⼊驻、基础设施维护、消防安全等⽇常经营管理。
“飞地抱团”项⽬形式,打破了地域、资源限制,让更多⾏政村得以参与。园区建成后,可供10个左右
汽摩配⼩微企业⼊驻,每年可产⽣租赁收⼊约1000万元,减除税费、运营成本等必要开⽀后,85个参股村平均每村每年可获得经营性收⼊5万元以上。
NO.5 基⾦运作型
利⽤各级财政扶持资⾦和村级⾃筹资⾦组建发展集体经济基⾦池,由政府国资公司负责运作,营利收⼊返还给纳⼊扶持范围的经济薄弱村。
【典型案例】
三门县:基⾦式扶持为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添砖加⽡
三门县的经济薄弱村数量多、资源匮乏,主要通过异地建造或购置物业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加快经济薄弱村脱困转化,发展壮⼤村级集体经济,三门县探索推⾏基⾦式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村集体获得稳定收益。
通过省以上财政补助资⾦1500万元、县级配套资⾦200万元、村集体⾃筹资⾦设⽴基⾦,由三门县农村综合改⾰领导⼩组管理,⽤于扶持经相关部门确认的经济薄弱村。基⾦运作主要有两种模式,⼀是对于⽬前⽆⾃主发展项⽬的经济薄弱
希腊字母怎么读
组管理,⽤于扶持经相关部门确认的经济薄弱村。基⾦运作主要有两种模式,⼀是对于⽬前⽆⾃主发展项⽬的经济薄弱村,经有关部门确定列⼊三门县村级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股东的,基⾦暂存该公司,公司再将资⾦委贷给县国投公司,国投公司给付的利息收⼊每年以股东红利⽅式拔付给股东,作为经济薄弱村的经营收⼊;⼆是对于列⼊基⾦式扶持的经济薄弱村,有较为成熟的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的,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可退回其投资款,专项⽤于项⽬建设。
基⾦设⽴6年以来,共取得利息收⼊近1100万元,⽀付扶持村分红1025万元,消除了38个⽆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薄弱村,村集体每年⾄少有5万元的稳定收⼊。
NO.6 村庄经营型
充分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发展美丽经济,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打造村域景区、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把绿⽔青⼭变成“⾦⼭银⼭”。
【典型案例】
桐庐县:莪⼭畲族乡新丰村“空⼼村”⼆次创业试点项⽬
桐庐县莪⼭畲族乡是杭州市唯⼀的少数民族乡,新丰村戴家⼭⾃然村是⼀个位于海拔600⽶⾼⼭上的偏远畲族⼩⼭村。由于地处偏远,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戴家⼭⾃然村的青壮年基本都外出务⼯,常住
⼈⼝多为空巢⽼⼈,⼀度陷⼊“空⼼村”困境。
新丰村戴家⼭⾃然村环境幽静,⼤⽓负氧离⼦充沛,有千年古树、万亩⽵海和畲族风情,⾮常适合发展休闲旅游业。为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戴家⼭⾃然村通过统⼀收储、统⼀招商的⽅式经营开发特⾊民宿,以1.5亩集体留⽤地⼊股,由企业出资新建4幢民宿,村集体固定分红30年、保底300万元,每年可直接增加村级集体收⼊10万元。为增强企业投资的热情和积极性,村集体还与企业签订了500万元风险共担协议,明确对不可抗⼒致使企业遭受损失的,由村企共担风险。
此外,村集体还投资建成了村旅游集散中⼼、民宿住宿服务中⼼、会议活动场所、停车场等功能区,有偿为戴家⼭民宿提供配套服务,助⼒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前,除集体留⽤地⼊股每年可保底分红10万元以外,村旅游集散中⼼、民宿住宿服务中⼼、会议活动场所等每年可创收50万元左右,为戴家⼭⾃然村集体经济注⼊了新鲜“⾎液”,使这个沉寂的⼩⼭村迸发出全新的⽣命⼒和朝⽓。
NO.7 产业发展型
把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推进农业两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平相结合,与块状经济发展相结合,在促进产业发展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
【典型案例】零点乐队主唱
台州市黄岩区:⾼桥街道下浦郑村⽶⾯产业发展项⽬
⾼桥街道下浦郑村位于⾼桥街道东北⾯,全村共有393户、1265名村民。下浦郑村制作⽶⾯已有100多年历史,⽶⾯⼝感爽滑、⽶⾹浓郁,销售量占台州市⽶⾯市场份额的60%以上。下浦郑村的⽶⾯产业以低、⼩、散加⼯作坊为主,整体加⼯程度不⾼,⽣产设备及技术落后,品牌、质量效益不强,环境污染问题⽇益突出。
为助推下浦郑村⽶⾯产业转型升级,⾼桥街道借助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通过资源整合、产研结合、农旅融合三股合⼒打造集⽣产加⼯、参观体验与三产融合于⼀体的特⾊农副产品加⼯⽰范⾼地。项⽬按照⼀堂⼀坊⼀园⼀区⼀馆(⽂化礼堂、制作⼯坊、⽶⾯公园、体验区、展⽰馆)的规划,兴建占地1500多平⽅⽶的特⾊⽶⾯产业园区,内设10个⽣产车间,统⼀配置⽶⾯加⼯设备,建造废⽔处理设施,全⾯杜绝⽶⾯加⼯废⽔⼊河,保护村庄环境。
园区顺利建成后,先后有⼗余家⽶⾯加⼯作坊⼊驻,通过共享⼚房、设备、⽔电等,实现⽶⾯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通过塑造⽶⾯⽣产基地、⽶⾯⽂化展⽰馆、⽶⾯⽂化节等⽶⾯主题⽂化,推动农旅深度融合,以⽶⾯产业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随着下浦郑村⽶⾯产业规模化进⼀步成型,⽶⾯⽂化节等活动吸引游客1.3万⼈次,新增经济效益400万元,实现了⽶⾯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振兴。
NO.8 ⽣产服务型
围绕村域产业化经营,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为农户提供⽣产资料、农业机械、病⾍害防治、技术咨询等服务,或开展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中介服务,或兴办农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通过开展购销服务增加村集体收⼊。
【典型案例】
桐乡市:梧桐街道安乐村村领办劳务专业合作社及建造配套设施项⽬
桐乡市梧桐街道安乐村位于城郊结合部,区域⾯积5.5平⽅公⾥,现有农户808户,户籍⼈⼝3000余⼈,新居民约2.3万⼈。村内房产出租现象⼗分普遍,⼤量新居民涌⼊村中,环境卫⽣脏、乱、差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卫⽣和管理问题,安乐村以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作为契机,成⽴劳务专业合作社,提供卫⽣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劳务专业合作社注册资⾦359万元,村合作社投资71.8万元,占股20%。
项⽬总投资702.8万元,由村合作社建造⼀幢8间四层楼的⽣产管理⽤房,占地⾯积约600平⽅⽶,建筑⾯积约1800平⽅⽶,同时购买相应机械设备,建造配套设施。劳务专业合作社采⽤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路长制”与“河长制”包⼲,明确每位保洁员的责任区域和⼯作要求,实现村内⾃我保洁、⾃我管理。
⾃2018年起,村合作社按市场价格将建好的管理⽤房租赁给劳务专业合作社,累计收益116.48万元;劳务专业合作社通过承接物业管理、⼩区道路保洁、绿化养护等服务,实现年创收200万元。如今的安乐村,村居环境⼲净、整洁、优美,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取得了民⽣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NO.9 村落建设型
以历史⽂化村落、中⼼村建设为载体,通过保护开发、宅基地整理复垦等途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
【典型案例】
庆元县:长砻村扶持集体经济试点项⽬
庆元县淤上乡长砻村,东接五⾥根⽣态⾃然保护区,四季分明、⽓候适宜,⽣态环境优越,⼊选省历
史⽂化保护村落重点村。
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长砻村充分利⽤闲置农房、闲置⼟地等资源,通过⼟地民宿⼊股、保底分红、集体提成等⽅式,引导和组织村民合理流转⼟地、联办产业基地。
省财政安排200万元专项补助扶持长砻村村集体经济发展,长砻村将其中的150万元⽤于修缮民宿,按古村落标准重新规划管理,再承租给公司经营,每年收取15万元租⾦;剩余的50万元⽤于向村民流转25亩⼟地,承租给长砻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共流转全村1000多亩⼟地,与村集体合作发展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和其他产业,头三年村民按每亩300元收取⼟地租⾦,随后每年递增。此外,村民还可在该公司从事蓝莓种植、管理与采摘等⼯作,最多每年可获得4万余元收⼊。
据统计,项⽬实施第⼀年,长砻村村集体经济收⼊达26.5万元,村民⼈均可⽀配收⼊达1.46万元,较试点前分别增长137%、8%。⽬前,长砻村共有3幢古村落民宿、床位15张;1个⼤型蓝莓基地,年产量达3万多⽄,可为村⾥创收约15万元。
NO.10 ⼟地股份合作型
通过村集体领办⼟地股份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提⾼劳动⽣产率和⼟地产出率,实现⼟地经营收益最⼤化。
化。
【典型案例】
衢州市衢江区: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
莲花镇为省级农业特⾊优势产业强镇,是衢江区的主要粮⾷⽣产区之⼀,下辖23个⾏政村,全镇农作物播种⾯积6.8万亩,⼟地流转率达50%以上。莲花镇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惠及下辖的10个⾏政村、1.92万⼈。
为实现⼟地经营收益最⼤化,村集体成⽴⼟地股份合作社,负责⼟地流转、承包合同签订、股⾦分配等事宜,农户或村民⼩组以1亩地/股⼊股合作社,保底价为500⽄稻⾕/股/年。合作社获得的⼟地实际⾯积超出承包⾯积部分和整理后溢出⾯积租⾦收⼊、竞标发包的溢价收⼊除预留40%作为保底基⾦外,其余60%作为年底股份分红。⽬前,莲花镇7个村已流转⼟地3500亩以上,村集体根据本村产业发展规划把连⽚流转的⼟地承包给本地家庭农场主打造家庭农场集聚村,或承包给外来客商发展现代农业。
项⽬实施后,带动了农业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集体增收。⽐如,莲东村将300余亩⼟地外包给⽟环市的客商种植⽩枇杷,村集体年增收8万余元,带动4户农户种植⽩枇杷80余亩,帮助80余名村民在家门⼝拿“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