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教务处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着力点,积极倡导教育创新,开展各种竞技活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在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的发展。下面将本学期的教务处工作总结如下:
一、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lpr最新报价2021年12月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努力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现代化教学理论,狠抓教导处的自身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教导处现有成员3,每人平时总是抽时间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不断总结前段的工作,研究和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和任务。团结互助,尽职尽责,该做的工作提前考虑,做到前面,创造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尽可能多的深入课堂听课.同时 ,以身作则,教好自己所任的课程,教师中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和共产党员的示范作用.
、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促进教师师德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
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倡导创新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在学校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校还拿出经费购买优秀教师的优秀教案、 优秀的教学课例等资料,为教师们提供有价值、可参考的教学资料。并于4月份派出李宝金、陈媛2名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去通辽参加了作文讲评的观摩课,于5月份又派出这两名教师去扎旗五中参加初语整改课,于6月份派出一名英语学科的骨干教师去乌兰浩特,参加了自治区教研室组织的英语教师培训及英语基本功展示,在培训和学习期间,他们观摩了自治区级教学能手的展示课,又聆听了语文、英语学科的教研员及教授的精彩点评和专题讲座,深感受益非浅。回来后,利用教研时间听课教师陈述了学习体会,并提出了一些较好的建议,从而从各个方面提高语文和英语的教育教学水平。
本学期继续要求和鼓励教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和相应学科的<<课程标准>>,认真做学习笔记,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为此,教务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3月中旬,评选出姚桂莲、夏志伟等21名教师的教案送教县教研室参加评选,其中姚桂莲、陈媛、侯志伟、夏志伟四名教师的教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案。
3月下旬,开展了教学公开课一次,承担的教师是:任立春、李宝金、姚桂莲、杜艳军等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月中旬,开展了教学能手评选活动一次,此次比赛评出了6名校级教学能手:文科:孙红艳、代小林、宋剑梅、王 雷、姚桂莲 理科:任立春、王淑丽、赵玉东、高玉坤。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机会,促进了教师的发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月下旬,推荐任立春、王淑丽、陈朋、姚桂莲四名教师去县教研室参加教学能手评选活动,都取得较好的成绩,任立春、王淑丽、陈朋被评为县级教学能手,姚桂莲老师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学能手。
继续深化蓝青工程活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发挥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这学期主要的结对小组是:陈媛孙红艳、李景凤王蕾、张文成王娟、
王秀媛宋建梅。
二、认真抓好各项常规工作
1、抓好教研组建设
1)继续落实每周一晨会制度,检查和总结前一周的各项工作,安排布署下一周工作。
2)开学初组长根据学科的特点,制定适合本小组和各位教师的小组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落实。
2、加大教育质量的监控力度
1)教学中,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科学安排课程表,面向全体学生,不定期检查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作业批改记录,学生作业等。
2)加强对教学工作多方面的检查力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3)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继续开展随机听课,并且实行以小组为单位,大面积的互相听课,互相评课。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44月末对全校的所有学科进行了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并针对学生的成绩认真的进行了分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制订整改措施。
5)学期末根据县教体局、教研室的统一要求,对各个学科进行期末验收,组织结业会考。
6)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其中在英语奥赛中,七年二班贾美淇、七年六班杨佳玉同学分别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和三等奖;七年五班马明启、七年六班刘小耕、八年三班窦冰洁、闫淑阳获得自治区级一等奖;七年七班刘伟、七年五班王超、七年八班苏珊、九年五班尹秀婷获得自治区级二等奖;七年七班王硕、七年四班曹盟、七年八班刘红月、九年五班皮艳艳获得自治区级三等奖;七年五班徐奇等7人获得县级奖项。化学奥赛中,九年一班张娜获得市级二等奖;九年六班孙兴宇获得区级三等奖。
7)结合教研组的小课题开展各学科的竞赛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月下旬为了纪念麦新牺牲60周年,迎接开鲁县建县100周年,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什么是丁克族60周年,
教务处联合其它各处开展了以中华魂读书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等健康向上的题材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演讲活动。活动中各班级各支部以及各位班主任老师高度重视,同学们投稿踊跃,征文内容丰富,评审委员会共收到参赛作品222篇。经评审委员会的认真评选,评出征文作品一等奖5,二等奖 10,三等奖15,优秀奖20;评出演讲一等奖3,二等奖 5名三等奖8,优秀奖10;评出组织奖6;评出指导教师奖5名。获奖名单如下:
一、征文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
关于元旦的短信一等奖作品: 作品《龙 吟》                    作者八年三班  窦冰洁
        作品《让青春飞扬》                作者九年四班   
        作品《笑对人生》                  作者八年一班  王春蕾
        作品《感悟希望》                  作者九年五班  马秀波
        作品《我们是年轻的追梦者》        作者九年二班  任丽萍
二等奖作品 :作品《民族魂》                    作者七年二班  王媛媛
        作品《不羁的灵魂》                作者七年三班   
        作品《花下刺与刺上花》            作者八年四班什么是全面质量管理   
        作品《给予是一种幸福》            作者九年一班   
        作品《千年魂》                    作者八年三班  闫书阳
        作品《拥有自己,超越自己》        作者八年二班  赵伶颖
        作品《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  作者九年五班  尹秀婷
        作品《公德——落魄的使者》        作者八年六班  张东军
        作品《谦虚谨慎,决不骄傲》        作者七年七班  吴常雨
        作品《祖国,我爱你》              作者八年八班   
三等奖作品: 作品《龙的精神永不言败》          作者八年五班  刘雨欢
        作品《我爱我家》                  作者七年一班  崔晓媛
        作品《一定要勤奋》                陈赫 陈凯歌作者九年一班   
        作品《让生活因我而精彩》          作者七年六班  刘晓耕
        作品《成功与奋斗》                作者九年六班  李青梅
        作品《让心为别人而跳动》          作者九年一班  姜敬杰
        作品《回望历史,勇担重任》        作者九年二班   
        作品《选择自信》                  作者八年二班  于晓伟
        作品《坦然面对坎坷》              作者九年五班  陈玲玲
        作品《生命的意义》                作者七年八班   
        作品《我们班级好事多》            作者七年五班   
        作品《红玫瑰》                    作者七年三班  朱翠萍
        作品《班级我温馨的家》            作者七年六班  杨佳玉
        作品《从小事做起》                作者八年六班  辛世超
        作品《知识充实青春,青春成就梦想》作者八年四班  孔美玲
优秀奖作品: 作品《英雄排行榜》                作者八年七班  刘向鹏
        作品《拥有自信,就拥有了力量》    作者八年四班  李春华
        作品《昨天、今天、明天》          作者八年三班   
        作品《怒吼吧,中华龙》            作者七年二班  贾美琪
        作品《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作者八年五班  赵玲玲
        作品《中华魂》                    作者七年七班  刘红月
        作品《学习民族英雄,宏扬民族精神》作者七年四班  徐东平
        作品《维护尊严》                  作者八年八班  刘晓东
        作品《我们拥有一个名字——中国》  作者七年四班  国兴月
        作品《爱心、清泉、阳光》          作者八年七班  李双艳
        作品《我有两个妈妈》              作者七年一班  赵伶贺
        作品《校风,我与你同在》          作者七年五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