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以下内容是⽆忧考为你整理的《⾼⼀语⽂拓展精练检测试题及答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
【篇⼀】
企业年检  ⼀、积累运⽤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
  (1)夏⾬雪()(2)饮马长城窟⾏()
  (3)夙昔梦见之()(4)⼊门各⾃媚()
  (5)遗我双鲤鱼()(6)呼⼉烹鲤鱼()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我欲与君相知;(2)长命⽆绝衰;
  (3)夙昔梦见之;(4)展转不可见;
  (5)谁肯相为⾔;(6)长跪读素书;
  3.翻译或者解释下列句⼦的意思:
水泥外加剂  (1)我欲与君相知,长命⽆绝衰。
  (2)枯桑知天风,海⽔知天寒。
  (3)上⾔加餐饭,下⾔长相忆。
  4.《上邪》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中是如何表达这些感情的?
  ⼆、阅读鉴赏
  (⼀)阅读下列⽂段,完成1—6题。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知天寒。⼊门各⾃媚,谁肯相为⾔!客从远⽅来,遗我双鲤鱼。呼⼉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加餐饭,下⾔长相亿。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发觉,觉得)
  B.⼊门各⾃媚,谁肯相为⾔——(指各回⾃⼰的家门)
  C.呼⼉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煮,制作⾷物的⼀种⽅法)
  D.上⾔加餐饭,下⾔长相亿——(指书信的前⼀部分)
  6.请选出带点字的⽤法和含义相同的⼀组:
  A.远道不可思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B.谁肯相为⾔上⾔加餐饭
  C.遗我双鲤鱼飘飘乎如遗世独⽴
  D.书中竟何如烽⽕连三⽉,家书抵万⾦
董路离婚
  7.请选出下列判断正确的⼀项:
  A.“饮马长城窟⾏”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来。这⾸诗在《⽂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
  B.题⽬“饮马长城窟⾏”中“饮”应该读“yìn”,意思是“给……喝”,例⼦再如“冬⽇则饮汤,夏⽇则饮⽔”。
  C.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写了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在家独居的痛苦与不平,喜得丈夫的⾳信等。
  D.这⾸诗多采⽤⽐兴的⼿法,语⾔清新通俗,句⼦⾸尾相衔,⽓势连贯,很有特⾊。
  8.“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在全诗中起什么作⽤?
  9.“枯桑知天风,海⽔知天寒”采⽤了什么样的表现⼿法?有什么好处?
  10.这⾸诗抒情主⼈公是征夫还是思妇?何以见得?
  (⼆)阅读下⽂,回答11—15题。
  虞愿字⼠恭,会稽余姚⼈也。年数岁,中庭橘树冬熟,⼦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家⼈皆异之。
  元嘉末,为国⼦⽣,再迁湘东王国常侍,转浔阳王府墨曹参军。明帝⽴,以愿儒吏学涉,兼番国旧恩,意遇甚厚。帝性猜忌,星⽂灾变,不信太史,不听外奏,敕灵台知星⼆⼈给愿,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帝以故宅起湘宫寺,费极奢侈。以孝武庄严刹七层,帝欲起⼗层。不可⽴,分为两刹,各五层。新安太守巢尚之罢郡还,见帝,⽈:“卿⾄湘宫寺未?我起此寺,是⼤功德。”愿在侧⽈:“陛下起此寺,皆是百姓卖⼉贴妇钱,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罪⾼浮图,有何功德?”尚书令袁粲在坐,为之失⾊。帝乃怒,使⼈驱下殿。愿徐去⽆异容。以旧恩,少⽇中,已复召⼊。帝好围棋,甚拙,去格七⼋道,物议共欺为第三品。与第⼀品王抗围棋,依品赌戏。抗每饶借之,⽈:“皇帝飞棋,⾂抗不能断。”帝终不觉,以为信然,好之愈笃。愿⼜⽈:“尧以此教丹朱[注],⾮⼈主所宜好也。”虽数忤旨,⽽蒙赏赐,犹异余⼈。迁兼中书郎。
  出为晋平太守,在郡不治⽣产。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妇。愿遣⼈于道夺取将还。在郡⽴学堂教授。郡旧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饷愿蛇者,愿不忍杀,放⼆⼗⾥外⼭中,⼀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外⼭,经宿,复还故处。愿更令远,乃不复归,论者以为仁⼼所致也。海边有越王⽯,常隐云雾,相传云:“清廉太守乃得见。”愿往观视,清澈⽆隐蔽。后琅王⽛王秀之为郡,与朝⼠书⽈:“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事。”以母⽼解职,除后军将军,褚渊尝诣愿,不在,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渊叹⽈:“虞君之清,⼀⾄于此。”令⼈扫地拂床⽽去。(《南齐书•虞愿传》节选)
  [注]丹朱:尧的⼉⼦。尧认为他不肖,不⾜以授天下。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物议共欺为第三品物议:众⼈的评论。
  B.抗每饶借之饶借:谦让。
  C.虽数忤旨,⽽蒙赏赐忤旨:建背皇帝的旨⾳。
  D.愿遣⼈于道夺取将还将还:将要送还。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法不相同的⼀组是()
  A.①⽽蒙赏赐,犹异余⼈②不敢⾔⽽敢怒
  B.①袁粲在坐,为之失⾊②且为之奈何?
  C.①清廉太守乃得见②设九宾于廷,⾂乃敢上璧。
  D.①前政与民交关,质录其⼉妇②⾂从其计,⼤王亦幸赦⾂。
清明上坟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13.下列各组句⼦中,分别表明虞愿“为⼈耿介”和“为政清廉”的⼀组是()
  A.①佛若有知,当悲哭哀愍②⼦孙竞来取之,愿独不取
  B.①愿徐去⽆异容②愿更令远,乃不复归
  C.①愿遣⼈于道夺取将还②愿往观视,清澈⽆隐蔽
  D.①尧以此教丹朱,⾮⼈主所宜好也。②见其眠床上积尘埃,有书数帙
  14.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宋明帝为湘东王时,虞愿任湘东王国常侍。明帝即位后,虞愿因与他有旧恩,因⽽受到重⽤。尽管皇帝⽣性猜疑,仍让虞愿负责灾异预报。
  B.虞愿虽因私⼈关系⽽得到皇帝的信⽤,但却敢于犯颜直谏。皇帝耗巨资建造寺院,他认为劳民伤财,罪孽⽐佛塔还⾼;皇帝爱好围棋他也当⾯指责。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C.虞愿在晋平郡任太守时敢于为民做主,并且仁爱廉洁,深受同僚和百姓的称道;但作者同时也指出他不关⼼郡内的农业⽣产。
  D.虞愿除了勤于吏治外,对儒学也很有研究,并且⾮常重视学校教育,皇帝也因此很器重他。
  15.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愿儒吏学涉,兼蕃国旧恩,意遇甚厚。
  (2)常直内省,有异先启,以相检验。
  (3)此郡承虞公之后,善政犹存,遗风易遵,差得⽆事。
  三、表达交流
  16.将《饮马长城窟⾏》改编成⼀个⼩故事。
  真题演练
  1.把下列句⼦组成前后衔接、意思完整的⼀段话。(只写句⼦的序号)(3分)(05⾼考四川试题)
  ①出现在我们⾯前的是⼀座美丽的⼩城。
  ②城中有⼀条⼩河流过,河⽔清澈见底。
  ③到了札兰屯,原始森林的⽓氛就消失了。
  ④⽩砖绿⽡的屋舍悠然地倒映在⽔中。
  ⑤⾛出⼩城,郊外风景幽美,绿⾊的丘陵上长满了柞树。
抖音怎下载  ⑥丛⽣的柳树散布在⼭丘脚下。
  思路解析:出⽂段的中⼼,然后把相关联的⼀些句⼦先组合在⼀起。⽐如,第2句和第4句就有很密切的联系。
  答案:③①②④⑤⑥
  【解析与答案】
  ⼀、积累运⽤
  1.思路解析:⾬,这⾥属于变⾳异读。饮、遗,为多⾳字。其他⼏个只是考查了字的读⾳。
  答案:依次为yù、yìn、sù、mèi、wèi、pēng。2.思路解析:这⾥考查了课⽂中的重点词语的含义。
  答案:(1)结为知⼰。(2)使,令。(3)早晚。(4)同“辗转”,这⾥指丈夫在他乡特别地漂泊。(5)问讯,告诉讯息。(6)古代坐姿,表⽰恭敬。
  3.思路解析:第(1)句的关键词是“相知”、“命”。第(2)句的关键词是“知”。第三句的关键词是“⾔”、“相忆”。
  答案:我想和您相亲相爱,要使爱情永远不衰竭。/桑树枯萎知道天风已到,海⽔也知道天寒的滋味。/书信的前⼀部分是说要增加饭量保重⾝体,书信的后⼀部分是说经常想念。
  4.思路解析:理解本诗的关键在最后⼀句,表⾯看来是“乃敢与君绝”,⽽实际上前⾯所列举的事情在⽣活中是不可能发⽣的,那么也就是说将永远不与⼼爱的⼈分离。
  答案:采⽤了直抒胸臆的⼿法,层层推进,⼀⼝⽓列举了五种在现实⽣活中根本不可能发⽣的事,来表⽰⾃⼰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
  ⼆.阅读理解
  5.思路解析:C项,这⾥⽐喻打开⽊盒。
  答案:C
  6.思路解析:A动词,思念/名词,情思。B问讯,告诉讯息/说。C读wèi,送给/读yí,遗留。D都是“书信”的意思。
  答案:D
  7.思路解析:B项⾥的例⼦不读“yìn”,意思也与“饮马长城窟⾏”不同,就是“喝”的意思。
  答案:B
  8.思路解析:应该从⼿法答起,然后再答其作⽤。
  答案:这两句是起兴的句⼦,领起下⽂,奠定全诗的忧愁思恋的感情基调。既是对沿河青草的⽣动描述,⼜是以连绵不绝的青草起兴,抒发对离家远⾏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9.思路解析:⼿法是⽐兴。
  答案:采⽤了⽐兴的⼿法。“枯桑”、“海⽔”尚且知“风”、知“寒”,物犹如此,那么作为⼀个丈夫多年不在⾝边的⼥⼦,⼜是多么的孤凄呢?抒发了⼥⼦⼼中的痛苦与思念。
  10.思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的试题。只要有⾃⼰的观点,并且答出了道理就可以。寻理由时⼀定要结合诗句,且不可脱离⽂本。
  答案:略
  11.思路解析:将还——把她送还。
  答案:D
  12.思路解析:A项的两个“⽽”均为转折连词,可是B项第⼀句的“为”是表原因的介词,因为;第⼆句的“为”是表对象的介词,对。C项的两个“乃”均为副词,才。D项的两个“其”均为⼈称代词,作定语,他的。
  答案:B
  13.思路解析:A项第⼆句不属于“为政”B项第⼆句只能表现虞愿仁慈C项第⼆句属迷信说法,不⾜以表现虞愿为政清廉D项第⼀句是虞愿当⾯指责皇帝笃好围棋,表现虞愿为⼈耿介;第⼆句通过旁⼈之眼看出虞愿⽆余财,表明虞愿清廉。
  答案:D
  14.思路解析:错在“他不关⼼郡内的农业⽣产”。原⽂“在郡不治⽣产”意为“虞愿在郡内不经营家产”⽣产,家庭谋⽣的产业。
  答案:C
  15.思路解析:第(1)句关键词:“以”(认为)、“涉”(涉猎,研究,学习)、“意境”(待遇)。第(2)句关键
词:“直”(同“值”,当班,值班)、“启”(禀告)、“以”(以便)。第93)句关键词:“承”(承蒙)、“差得”(⼤体上能,差不多能,⼏乎能)。
  答案:(1)认为虞愿对儒学和吏治都有研究,再加上在封国时的往⽇恩情,所以对虞愿待遇⼗分优厚。(2)常年在内省当班,有灾异情况就预先禀告,以便检验审查。(3)此郡承蒙虞公治理之后,善政仍然存在,遗风易于遵守,我⼏乎清净⽆事了。
  16.答案:这⾸诗所写的事情在古代社会中是最常见的,男⼦外出,常常很长时间没有⾳信,⼥⼦在家有⽆限的思念,到头来也不⼀定盼得丈夫回家。从⽽可以看出古代妇⼥主宰⾃⼰命运的被动。感受新社会妇⼥的幸福⽣活。
【篇⼆】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都不相同的⼀组是(3分)
  A.百舸/坎坷古刹/刹那谄媚/落⼊陷阱
  B.驽马/箭弩船棹/泥淖犄⾓/掎⾓之势
  C.诳语/诓骗愀然/揪揪不啻/侘傺⽆聊
  D.书籍/慰藉贻送/适宜桑梓/莘莘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项是(3分)
  A.“神七”的成功发射,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泛赞誉,这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民的共同奋⽃取得的。
  B.为了实现居民消费增长率⽐国内⽣产总值增长率⾼出2个百分点,国家必须实⾏切实的⿎励政策。
  C.这个⼯程通过清除太湖污染严重的底泥,控制和减少内源污染,从⽽降低“湖泛”发⽣⼏率、范围和影响程度。
  D.很显然,汉武帝对重要国策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西汉王朝国运的盛衰。
  (2)阅读下⾯⼀段⽂字,拟定⼀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新华社⽯家庄11⽉12⽇电(记者赵承李斌)12⽇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赶赴河北暴雪地区指导⼯作。12⽇下午2时许,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起乘坐⽕车前往最近⼏天连降暴雪的⽯家庄,在⽕车上临时召开现场办公会。抵达⽯家庄后,前往⽕车站候车室看望旅客,并到⽯太⾼速公路河北⼭西两省交界处看望滞留⼈员,察看雪情。针对近期北⽅地区严重雪灾,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于11⽉12⽇10时紧急启动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派出⼯作组赶赴灾区,协助指导地⽅开展救灾⼯作。
  4.仿造下⾯划线的句式和修辞⽅法,另写⼀个句⼦,使之构成排⽐。(5分)
  挣扎使⼈悲苦,抗争则使⼈⾼贵。史铁⽣挣扎在残废的绝境,但他⽤笔作为抗争的拐杖,历经坎坷,终于⾛出了死亡的诱惑;马丁•路德•⾦挣扎在⿊暗的深海,但他⽤演讲作为抗争的武器,饱受磨难,终于迎来了⾃由平等的天空;
  ⼆、⽂⾔⽂阅读(19分)
  阅读下⾯的⽂⾔⽂,完成5~8题。
  李⽂忠,字思本,⼩字保⼉,盱眙⼈,太祖姊⼦也。年⼗⼆⽽母死,⽗贞携之转侧乱军中,濒死者数矣。逾⼆年乃谒太祖于滁阳。太祖见保⼉,喜甚,抚以为⼦,令从⼰姓。年⼗九,从援池州,破天完军,骁勇冠诸将。
  张⼠诚寇严州,御之东门,使别将出⼩北门,间道袭其后,夹击⼤破之。⼠诚遣将据三溪,复击败之,斩陆元帅,焚其垒。
  ⼠诚遣司徒李伯升以⼆⼗万众攻新城。⽂忠帅硃亮祖等驰救,去新城⼗⾥⽽军。诘朝会战,⽂忠集诸将仰天誓⽈:“国家之事在此⼀举,⽂忠不敢爱死以后三军。”⽂忠横槊引铁骑数⼗,乘⾼驰下。⼤军乘之,城中兵亦⿎噪出,敌遂⼤溃。捷闻,太祖⼤喜,召归,宴劳弥⽇。
  ⽂忠帅亮祖等攻余杭。守将谢五,谕之降,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①之,⽂忠不可。营于丽谯,下令⽈:“擅⼊民居者死。”⼀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
  洪武⼆年春,以偏将军从右副将军常遇春出塞,薄上都,⾛元帝。遇春卒,命⽂忠代将其军,奉诏会⼤将军徐达攻庆阳。⾏次太原,闻⼤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我等受命⽽来,阃外②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同甚急,援之便。”遂出雁门,次马⾢,败元游兵,进⾄⽩杨门。天⾬雪,已驻营,⽂忠令移前五⾥,阻⽔⾃固。质明,敌⼤⾄。以⼆营委之,殊死战,度敌疲,乃出精兵左右击,⼤破之。
  ⽂忠器量沉宏,⼈莫测其际,临阵踔厉③风发,遇⼤敌益壮。颇好学问,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租,⽂忠请之得减额。其释兵家居,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家故多客,尝以客⾔,劝帝少诛戮,⼜谏帝征⽇本,及⾔宦者过盛,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
六年冬遂得疾。帝亲临视。明年三⽉卒,年四⼗六。
  (选⾃《明史•李⽂忠传》,有删改)
  【注】①僇:同“戮”。②阃外:朝廷之外。③踔厉:精神振奋。
严屹宽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逾⼆年乃谒太祖于滁阳谒:拜见
  B.去新城⼗⾥⽽军去:离去
  C.宴劳弥⽇。弥:终
  D.次马⾢次:驻扎
  6.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李⽂忠骁勇、有谋略的⼀项是()
  A.①以⼆营委之,殊死战,度敌疲,乃出精兵左右击,⼤破之。
  ②守将谢五,谕之降,许以不死。五出降。诸将请僇①之,⽂忠不可。
  B.①⾏次太原,闻⼤同围急,谓左丞赵庸⽈:“我等受命⽽来,阃外②之事苟利于国,专之可也。今⼤同甚急,援之便。”
  ②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租,⽂忠请之得减额。
  C.①⽂忠横槊引铁骑数⼗,乘⾼驰下。⼤军乘之,城中兵亦⿎噪出,敌遂⼤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