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2.能发现“摇头晃脑、披头散发”等词语的特点,并主动和同学交流。
3.学会朗读,能根据词义表达的需要,读出恰当的重音。
4.能根据兴趣小组的特点,使用有个性的词语进行命名。
5. 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朗读并背诵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理解和积累四字词语,学会朗读,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 荣德基课件页码 |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规律。 (1)课件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2)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你读了以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我发现这两个句子都是很有新鲜感的句子,例如“鸟儿、蝴蝶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猴子……是那样好奇地听着”把动物当作有思维、有情感的人来进行描写;再如“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比海洋更宽广……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利用排比句式,意思层层递进。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练一练,学运用。 (1)读下面一段话,用“ ”画出你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于是,一一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草地上跳舞、狂欢。 (2)学生自由读这段话,出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课文或课外文章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 交流平台:有新鲜感的语句) (4)谈话引导:遇到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要多读几遍,摘抄积累。 (5)学生摘抄积累课本上的两个句子。 3. 我拓展,我积累。 (1)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在课文学习或课外阅读中遇到过有新鲜感的句子吗?(学生自由交流。) (2)出示示例: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3)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全班评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像喜鹊似的飞进了教室。一双双眼睛在探求,一对对耳朵在谛听。顿时,琅琅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和山雀对话,和竹林絮语…… 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和课外读物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和交流探究,鼓励学生背诵和抄写,培养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1.读一读,规律。 (1)读准字音。 ①课件出示: zhǎo dǎn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chì jí zào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②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八个成语读正确,重点指导学生把“爪、吊、赤、疾、燥”的读音读准确。 (2)规律。 ①读一读这几行成语,想想下面的两行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含有人或动物器官名称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运用这些词语。(板书 词句段运用:含有身体部位名称的词语) (3)理解词义。 ①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寐上总裁父 ②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指导并小结: 摇头晃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披头散发:头发长而散乱。形容仪容不整。 张牙舞爪: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红耳赤:脸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渐而脸发红。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口干舌燥:口舌都干了。形容说话太多。 (4)成语分类。 ①小组交流,试着根据成语的意思给这些词语分类。 ②全班交流,教师相继引导。 a.描写人的动作: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 b.描写人的外貌、状态: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 c.描写人的心理:提心吊胆 ③都含有一组近义词。 a.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的意思相近: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板书: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的意思相近) b.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思相近: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板书: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意思相近) (5)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记住成语。 ①老师读成语,学生做动作,如摇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 ②想想成语描写的动作、神态、心情等,男女生合作读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练一练,学运用。 选择上面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这只调皮的小猫时而上蹿下跳,时而__________,非常可爱。(摇头晃脑) (2)敌人__________地向老百姓扑来,逼他们讲出地下党员的藏身之处。(张牙舞爪) (3)沙漠中的旅行者感到 _________。(口干舌燥) 3.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含有人或动物器官的词语?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词语 (2)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含有人或动物器官的词语还有——昂首阔步、挤眉弄眼、虎头虎脑、眉清目秀、面红耳赤、心惊肉跳、眼高手低、 满面红光、满头银发、狼心狗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朗读交流,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和活动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加深印象,并积累下来。培养了学生分类积累词语的能力。】 (二)句子积累。 1.读一读,规律。 (1)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想一想,练一练,然后和同学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①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妈妈,我真的觉得/ 那些花朵/ 是在/ 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 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 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 就要问。为了/ 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 也值得。” ②指导朗读: ◇妈妈,我真的觉得/ 那些花朵/ 是在/ 地下的学校里上学。(重读“真的觉得”,突出孩子的童真。) ◇书里说的是/ 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重读“一点儿”,表现出孙中山对知识的渴求。) ◇孙中山/ 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 就要问。为了/ 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 也值得。”(重读“就要问”,强调出孙中山勇于提问的精神。)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板书 读好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 关注句子中的一些词语) (4)分小组比赛读。 2.练一练,学运用: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用“/”画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1)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2)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1.读一读,规律。 (1)提出问题: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2)出示范例,交流指导。 ①课件出示: ②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 ③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棋子和白棋子。 ④小组交流:小朋友,观察这里出现的兴趣小组标牌,说说有什么特点?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中秋几号①这里出现的都是一些兴趣小组的标志,上面的名字能体现出活动的特点,一些名字中还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如“侠、巧手、鲲鹏、弈秋”等词语,让人一看就能记住。(板书 设计兴趣小组的名字:包括兴趣小组内容 体现兴趣小组的个性) ②同时标识牌上还有能体现其特的图标,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这种活动的特点。 2. 练一练,学运用: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阅读兴趣小组:书香伴我行、琴子共读苑、书香心语 ②书法兴趣小组:书法乐园、书法天地、墨海弄潮、墨香堂 ③钢琴兴趣小组,朗朗钢琴社、天籁音乐团 …… 3. 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兴趣班的名字吗?(我还知道一些兴趣小组响亮的名字:创意气球、艺术天堂、特功夫扇、捕捉瞬间、七彩画廊。) 三、学习“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所 见 (清)袁枚 mù zhèn yuè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师范读,学生跟读。 (2)互相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天枰座女生和什么星座配2.简介古诗:《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 日积月累:所见) 兰亭集序翻译3.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4.理解重点词语。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根据注释,借助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6.介绍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7.赏析: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动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8.学生练习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9.延伸阅读。 观游鱼 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释和插图,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在读读背背和探究交流中提高了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 (2) (3) (4) (5) (6—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18) (19) (20) | yychina宝哥背景
板书设计: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