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化妆品
月光曲》教学设计15篇
《月光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体会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
  2、学会7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能用“格外”、“仿佛”造句。
  3、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4、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会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难点:
  想象第9自然段中描绘《月光曲》的内容,感受其意境美;理解贝多芬说的两次说话,体会他同情盲姑娘的情感。
  教学准备:
  《月光曲》和课文的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一、谈话导入,学习第一段。
  1、今天我们学习《月光曲》。“曲”是什么意思?(没有歌词的乐曲叫做曲。)
  2、这个“曲”字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ū)。谁能按“曲”(qū)来组词。
  3、《月光曲》这篇课文是讲谁的?他是什么人?你怎么知道的?
  4、齐读课文的第一段。
  二、学习最后一段。
  1、整篇__是写贝多芬谱写《月光曲》,课文还有哪一段和他描写《月光曲》的过程没有什么关系?(最后一段)
  2、自由读段,读后交流
  (1)这个曲子叫什么?
  (2)一个曲子为什么这么着急,干嘛飞奔回客栈,还要连夜写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三、通读全文,交流阅读所得。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导入:这一篇__的题目是《月光曲》,可是__并没有写《月光曲》,这《月光曲》在哪儿呢?
  2、自由读第九节后交流
  (1)“月亮正从水天……轻纱似的微云。”句。
  (这里写它的意境很美,说明它的旋律很优美。海面上很静,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升起来。月光升起来了,海面上洒满了银光。)
  结合理解“霎时间”、“微波粼粼”、“一缕轻纱似的”等词语。
  指导朗读“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洒满了银光”部分。
姜文姜武是兄弟吗
  (2)“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
  (3)“皮鞋匠看看妹妹……波涛汹涌的大海。”
  3、指导学生把海面上的三次变化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4、《月光曲》的曲调在哪?旋律是什么?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非常平静的,声音很轻的;然后“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慢慢地感情加重;最后“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应该是感情已到了极点了。所以就是声音从轻到高,这样的过程,就是《月光曲》的旋律。)
  5、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皮鞋匠和妹妹的联想。)这种联想是怎么产生的?
  6、什么样的曲子,什么样的旋律才能让他们想到月亮刚刚升起,大海微波粼粼?你们想想当时的钢琴曲是什么样呢?能形容一下吗?
  7、说经过:贝多芬面对着月光,弹起琴键来,一开始,他的琴声是柔和的、徐缓的,所以听在他们兄妹俩的耳朵里,产生了月光升起,微波粼粼的联想,接着贝多芬的旋律是有力的,快速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贝多芬的旋律是高昂激荡的,兄妹俩的联想中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8、播放《月光曲》录音带,感受旋律的变化。
  9、引:那么究竟他的创作激情,创作的灵感从哪儿来的?——下节课学。领了红包怎么幽默的说谢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2——8自然段。
徐嘉雯个人图片  1、指名读第一、二层,思考回答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散步?是什么吸引了他的注意?
张柏芝的  (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能看出什么?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他会怎样想?怎样做?
  (3)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什么?一曲弹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
  (①贝多芬是在秋夜,莱茵河畔一个小镇的幽静的小路上。时断时续的琴声吸引了他的注
意。②从兄妹俩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兄妹俩亲密友爱,互相关心、体谅,手足情深。贝多芬听了兄妹俩的谈话很感动,他想我一定要为姑娘弹琴,于是轻轻地推开门进屋。③贝多芬弹的第一首曲子是盲姑娘弹不好的那首曲子。一曲弹完了,贝多芬听到盲姑娘激动的赞美,想到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琴声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我,想不到在这儿遇到了知音,因此贝多芬也很激动,决定再为盲姑娘弹奏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