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的再认识——从3R5R
-                 
刘静暖 代栓平 
摘要:循环经济的产生推动了理论界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循环经济节约经济、持久经济、相伴经济意义上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操作原则应是5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资源的再生性原则、资源的替代性原则。
关键词: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 3R 5R
王嘉    一、循环经济的由来和发展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的诞生应以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K.鲍尔丁(K.Bounding)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标志。他指出,目前人类经济发展采取的是资源文艺晚会串词-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流动线性模式,由于可利用资源及环境承受力的限制,人类的资源消耗率始终高于资源的再生率,最终必然引发资源危机,地球将像一艘孤立无援、与世隔绝的宇宙飞船一样,由
于能源的最终枯竭而走向毁灭,而延长这一毁灭过程的唯一方法是尽可能地循环使用现有的资源。尽管K.鲍尔丁(K.Bounding)没有直接使用循环经济一词,但其所包含的思想却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思想,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1972年,意大利罗马俱乐部的专家们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指出:由于资源 的稀缺将制约经济的发展,而资源的逐渐耗竭使人类经济不可避免的达到极限。这一观点在当时引起了经济界和企业界的极大震动,对资源和人类生存的忧患意识达到空前的高度。1983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开始研究没有极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于1987年提交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人们应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循环使用自然资源,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循环经济是人类发展无极限的根本出路。至此,循环经济及思想逐渐应用到实践中。如早期美国杜帮公司化工生产的3R制造法,丹麦小镇卡伦堡近郊的生态科技园区。随着人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很多经济发达国家把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的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部分内容已经进行了立法;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的探索之中。
      循环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石破天惊的诞生,到70年代的增长极限论发表引起的举世恐
空调内机漏水是什么原因慌,再到80年代及至今日的对人类发展充满无限憧憬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积极探索,虽然仅仅历经40个年头,但是,人们对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的认识,在行为理念上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无疑是一场关系到人类长治久安的生存革命,其划时代意义不亚于人类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使人类从蒙昧逐渐进入文明时代的创举。循环经济的提出及应用,是人类由不顾及资源环境的片面追求当前利益,到理性地考虑资源环境承载条件下的长久福利获得的标志。
      循环经济被认为是继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后工业经济时代。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对循环经济的深入和普及式的认识,而现有的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已经跟不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对循环经济内涵进行再认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对循环经济认识的深化---从宏观层面的理解
      那么,究竟什么是循环经济?国内外的流行说法是循环经济为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的思维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物资闭循环流动型(closing material cycle)经济的简称,是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的,以减量化(r
educe) 、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为实施原则的生态经济模式。在实践操作中,人们通常把循环经济与延长生产链条、清洁生产、绿园区、绿消费联系在一起装修要多少钱 。应当说,这种说法与做法是微观经济层面的一种解读,总体思维并不错。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于贯彻循环经济思想不仅在力度上显得不足,而且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或者流于表面形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单从微观层面来理解循环经济是不够的,更应从宏观层面来深刻理解其内涵,把它摆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实现模式的高度。
      依据宇宙飞船理论郭台铭老婆林淑如的原意及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地球的资源环境约束下人类生存的严酷状态,人类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宏观上的循环经济应当理解为:人类社会要健康持续---必须节约、合理使用和保护现有资源环境---避免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不可逆性的毁坏---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伴、共生共荣的长期稳定状态的节约经济、持久经济和相伴经济有机结合意义上的生态经济。
一方面,从思维理念上,应当把循环经济上升到节约经济、持久经济、相伴经济意义上的生态经济这样的高度和深度来认识。这里所谓的节约经济,就是把资源的稀缺性和再生的
困难性甚至不可能性作为从事一切经济活动必须优先考虑的决策因素,致力于节约使用自然资源。例如目前淡水资源是稀缺的,深层水资源的再生是困难的,石油的再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不仅微观层面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诸环节要有这种资源的危机、人类生存的危险意识,而且宏观大政方针的制定和实施,更要有这种危机、危险意识;在微观方面对资源的使用应做到减而又减、省而又省、用而再用、护而再护;宏观上的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的方向等等更要以节约为中心。所谓持久经济,指的是一切经济活动尤其是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在自然资源使用方面,必须从人类经济能够持久长存的眼光来考虑问题,考虑的不是普通生产意义上的长期性而是人类经济的持久性;从时间界定上,不是眼前的5年、10年、30年乃至100年的跨度,而是若干世纪、若干代人甚至是永恒时空人类的生存大计。从某种角度上说,持久经济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任的责任经济。对循环经济的持久性经济的解读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义蒋丽莎个人资料---当代要留给后代不少于当代可利用的资源量,当代人的福利增长是以保证不减少后代人的福利为前提。为此可以把自然资源环境进行量化,从数量增减、品种增减质量升降等指标,来判断当前的经济发展战略究竟是促进人类长治久安的持久性经济战略,还是短期对资源环境不负责任的掠夺式甚至是杀鸡取卵式战略。相伴经济,指的是人与自然生态必须和谐相伴,才能共生共荣,持久存在,避免
毁灭。从生态论理学的角度,首先要重新确定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应当是自然的征服者;其次,自然中的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应给予人类之外的生命以同等的尊重。因此,在意识上把自然界的一切看成是人类的存在伴侣而非被利用和被处置的对象来热爱、体恤和保护,彻底改变过去人凌驾于自然之上,置自然于为我所用、任我所为的地位。那种填湖造田、垦草种粮,或把土地当成取料场,把江湖当成自来水管、下水道的思想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是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背道而驰的。尤其在宏观经济上,要把自然界当成除了人类作为第一服务主体而外的第二个服务主体来对待,即人类伴侣;自然与人类是平行的关系,而非纵向的关系。因此一项政策在可行性研究中,首先要回答该项目是否有利于人和自然同时存在和发展;如果仅仅有利于现有人类经济增长,而不利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就是非循环经济的项目,要坚决禁止。